麻疹 第4期

时间:2022-05-18 10:30:15

有一类传染病,起病后有红色的点状或小片状疹子亮相于体表皮肤,大有疾病临身“皮”先知之势,医学谓之出疹性传染病,麻疹就是其中之一。

致病元凶

麻疹多见于儿童,春季尤其高发,尽管相关疫苗早已问世,可全球每年仍有10多万幼小生命被凶残地夺走。究其真凶是一种病毒,谓之麻疹病毒,它的几则“档案”资料你不可不知:

传染性很强

未接种疫苗者若与麻疹患者接触,遭受传染的几率可超过90%。麻疹病毒往往藏匿于患儿的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向他人传播,医学称为飞沫传播,因而被列为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者在出疹前后的5天左右均有传染性。

不可怕

它斗不过人体的免疫系统,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不过,少数可借助帮凶――细菌来祸害患儿。通常是麻疹病毒打头阵,向人体拼命进攻,虽然败下阵来,但人体免疫大军也受到极大伤害,于是“坐山观虎斗”的细菌乘机偷袭,引起喉炎、肺炎、脑炎等并发症,这便是全世界每年约十多万孩子遭遇不测的症结所在。

终身免疫

天下麻疹是一家,因为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不管你在哪个地方得过一回麻疹,世界任何地方的麻疹病毒再也奈何不了你,你获得的免疫力没有地域限制,而且有终身的保护作用。

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同样可获得对麻疹的免疫力,但毕竟不是患病,获得的免疫力相对较弱,不能维持终身,所以必须有规律地按时强化接种。

发病特点

分期

典型的麻疹从起病到康复分为4阶段:

潜伏期 麻疹病毒已通过飞沫侵入患儿体内,但尚无症状,约7~10天。

前驱期 第二阶段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约3~4天。

出疹期 体温提速(突然升高至40~40.5℃),皮肤开始冒出疹子,疹子从上(耳后、颈部沿发际边缘)向下发展,24小时内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3天内累及下肢及足部,疹子全部出齐。初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肤色正常,重者皮疹融合,皮肤水肿,甚至导致面部浮肿变形。多伴随有流涕、眼泪、麻疹黏膜斑(又称“科氏斑”,位于颊黏膜上,呈灰白色小点,直径约1毫米,外有红色晕圈,预示即将出现疹子)等症状与体征,持续3~4天,也是麻疹病情的顶峰期,致命性的并发症喉炎、肺炎、脑炎等就常在这几天出现。

恢复期 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3天左右消退完毕,留下糠麸状脱屑及棕素沉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食欲、精神等伴随症状也随之好转,整个病情到此画上句号。

民间将整个病程归纳为“烧(体温升高)三天,出(疹)三天,退(疹)三天”,可谓言简意赅。

分类

按病症则可分为轻症麻疹、重症麻疹、无疹型麻疹以及成人麻疹等4个类型。

轻症麻疹 多见于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清注射者,或8个月内的小婴儿,发热低,症状轻,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即痊愈,无并发症。

重症麻疹 体温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紫蓝色,常有黏膜出血,俗称黑麻疹,死亡风险高。

无疹型麻疹 见于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无皮疹出现。

成人麻疹 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及眼痛、关节痛较多见,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新特点

近年来发现,随着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麻疹这个古老的疾病也有了一些新特点:

发病年龄后移 以往患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却是8个月以内的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患病增加,成人亦有发病。

症状越来越不典型 如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疹子等其他形态皮疹,出疹顺序也倒了过来,从下(四肢)向上(胸背部)发展,肺炎、脑炎等并发症较少等。

显然,新特点有“喜”(如中毒症状轻、并发症少)也有“忧”(看不到麻疹黏膜斑,增加了诊断的难度),提醒家长不要再靠老经验来应对麻疹了,及时向医生求助才是明智之举。

中西医治疗

得了麻疹,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

西医主张对症处置,如退烧药(用于高热患者)、苯巴比妥等镇静剂(用于烦躁患者)、止咳糖浆等化痰止咳药(用于咳嗽重者)、青霉素等抗生素(用于并发细菌感染者)。另外,要补足维生素A,1岁内每天10万单位,年长儿每天20万单位,连用两天,有维生素A缺乏眼症状者(如夜盲、黑眼仁混浊、软化)1~4周后应重复给药。

中医药可酌用凉血饮(生地、川连、力子、玄参、赤芍、红花、丹皮、黄芩、连翘、荆芥、木通)水煎温服。荆防败毒散每次1~3克,每天2次。消疹散每次1/2~1袋,每天2次。小儿紫草丸每次1丸,每天2次。犀角透表丹每次1/2~1丸,每天服2次。具体用哪一种,应由中医师为你决策。

家庭护理

做好隔离(隔离时间为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10天),病儿的衣服、被褥、玩具等用暴晒、煮沸等方法消毒。

督促患者卧床休息(直至疹子消退、症状消失)。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流质、半流质(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括胡萝卜、动物肝、柑橘类水果等)食物,补充足量水分,除生冷油腻的食物外无须特别忌口。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高热时可用温水浴等物理方法降温等。

并发症

如肺炎、喉炎、心肌炎及脑炎等,麻疹并发症来势汹汹,往往是导致患儿死亡的元凶。

肺炎表现为咳嗽加重、气喘、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炎表现为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甚至出现像狗叫的犬吠样咳嗽;心肌炎则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乏力多汗;脑炎多出现嗜睡或烦躁、头痛、剧烈呕吐甚至惊厥、昏迷等症状。

一旦发现上述信号,应立即就医,并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疫苗预防

麻疹完全可以预防,因为我们已有最给力的武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即可产生免疫力,预防效果可达90%,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不过,麻疹疫苗并非完美无缺,所产生的免疫力尚不能持续终身,需要强化免疫。

一般是孩子出生后8个月打第一针疫苗,1岁半打第二针,6~7岁打第三针。实际上不少父母漏掉了第二、第三次强化,造成有始无终,致使麻疹病毒有机可乘,给孩子健康埋下隐患。

打疫苗属于自动免疫,预防效果最佳。若因某种原因(如有禁忌症)未能按时打疫苗的孩子,在麻疹流行期间,又不慎与麻疹患儿接触,可在接触后5天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以预防麻疹发病,称为被动免疫。若超过6天再打,则无法收到防病效果。但被动免疫只是权宜之计,产生的免疫力只能维持8周左右,所以之后还是要采取主动免疫措施,补上疫苗接种这一课。

另外,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麻疹患儿接触,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上一篇:春季传染病 防护手册 百日咳 下一篇: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