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时间:2022-05-18 01:59:38

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因而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1 课堂语言的生动性

学生都喜欢听授课生动形象的教师上课。有些课程如若生动性不够,形象性不足,枯燥乏味,不够具体化,就要求教师有所突破,在通俗易懂的讲解中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因此教师要做到:使枯燥的条文通俗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生动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在教学过程中,最好能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如给学生上统计学课程时,要求老师必须将抽象的公式形象化,以实例来讲解书本上枯燥的公式。又如在讲授鸟类的分类时,老师讲到鸟类各科属代表动物时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使本来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同时将自己的野外生活点滴,有趣的见闻,奇闻乐谈和学生一起分享,这不但丰富了课堂,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 课堂语言的情感化

有的老师上课缺乏激情,上课就一直将自己禁锢在三尺讲台一动不动,口中念念有词,将教材上的东西一字不漏的平铺直叙地念给学生听,这样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著名教师刘宗华先生说得好:“要感染学生,先感染自己。教师讲课要富于情感,进入角色,别善恶,辩忠奸,喜怒哀乐,褒贬抑扬,态度鲜明,有形于色”。老师讲课时应激情四溢,语言需要抑扬顿挫,一贯的语调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比如在讲到专业的历史进程,讲到中国在整个历史进程的重要贡献时,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自豪感,用你的爱国情绪去感染学生。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的是,不要把不良情绪带进教室,因为教师的面部表情是向学生传递思想情感,施加心理影响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必须善于通过丰富生动的表情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褒贬爱憎。学生喜欢教师面带微笑,这无形中会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畅游于知识的海洋。若老师一进教师就板着脸,会给学生以无形的压力,学生会莫名紧张,还会分神去猜测老师今天怎么会这样等等,从而大大降低了听课效率。

3 课堂语言的节奏感

课堂语言必须有节奏感。一般说来,课堂节奏可分为以下几种:轻快型,要求多连少停,多轻少重,多扬少抑,语流轻快;凝重型,要求多停少连,多重少轻,多抑少扬,语速平衡稳重,语言强而有力;低沉型,要求停顿多而长,语调多抑,节拍较长,声音偏暗,句尾沉重,语流沉缓;高亢型,要求多连少停,多重少轻,扬而不抑,语气高昂,语流畅达,语速稍快,节奏较紧;舒缓型,要求多连少停,声音清亮,语流声音较高但不着力,气长音清,语气舒展开阔;紧张型,要求多连少停,多重少轻,多扬少抑,节奏拖长,语气紧张。若是一堂课下来,老师的语调犹如死者的心电图,那么他的这堂课也同样会了无生气。比如在阐述概念定义时,使用平缓的语速高亢的语音,便于学生记录理解;对结论性的观点,采用激越高昂的语调,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列举事例时,则用柔婉的语调,以求生动形象,以吸引学生。种种节奏谐调手法的运用,给学生留下思索回味的余地,强化学生的记忆,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达到教育的目的。

4 课堂教学语言的幽默化

幽默是智慧的产物,而高水平的幽默往往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优势和语言艺术嫁接的产物,它有利于营造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有利于融洽师生间的关系,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给学生带来欢乐、愉悦,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方面起重要作用。趣味性常常表现为学生忍俊不禁,笑是欢乐的外在表现形式,但这里的笑不同于滑稽所引起的笑,它是一种由审美情感而引出的笑。因此,教学幽默的趣味性是一种高级审美趣味。幽默登上教学的“大雅之堂”,可使学生在教学中如沐春风。比如,有一位教师讲解“货币的本质”时,两位女生竟打起瞌睡来了。教师幽默地联系这个情况说:“我本来以为货币是很有魅力的,谁知在座当中就有不为金钱所诱惑者,依然打她们的瞌睡”。这种即兴幽默,使全班同学都笑了,那两位女生也从此认真听讲了。

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人以过耳不忘的效果,让学生身心愉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学幽默是教师教学艺术才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需要教师特殊的修炼和学习才能形成。广大教师只要勤于思考、探究教学问题中有趣的内涵,勤于积累、坚持收集各种天然的素材和作品,善于学习借鉴别人的教学幽默及掌握一定的修辞的技能技巧,并努力培养开朗、明快和乐观的性格,就一定能提高教学幽默的本领。

5 课堂教学语言的通俗化

课堂教学语言既不同于哲学,政治用语,也有别于文学,艺术用语,它不纯粹是书面用语,也穿插有日常用语,将理论的生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掌握。如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对它的理解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活动。而通俗一点就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这不但让学生对教育的定义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让深奥的教育学术语以通俗化的语言阐释出来。

总之,教师授课应尽量做到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规范正确,清晰流畅;语言既形象化,又具有感染力。这样不仅让教师享受教学的快乐,更让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上一篇:化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渗透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中西两种幸福观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