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时间:2022-06-25 12:42:04

外语课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 人文素质教育在各大学,特别是医学院校中的呼声渐高。本文作者通过对天津两所医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就外语课上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外语教学;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1998年教育部高司2号《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提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自此以后,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重视。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医学服务的目的由单纯的治疗疾病转变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2004年,国家卫生部在卫生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学诊疗不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它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即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从对疾病的治疗到对患者的关怀和照料,服务宗旨的改变对医疗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也因此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了加大人文社科教育的力度,很多医学院校相继将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等列为必修课。此外,和普通高校一样,他们也采取了最熟悉,且操作最简便的方式一一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然而,开设文化素质选修课并不是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唯一的解决方式。这是因为,一、医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多、科研任务重、周学时多、要记忆的知识内容复杂。繁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不能象其他学科的学生一样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留给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二、素质教育不同于学科教育,单纯的增设选修课除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人文学科知识的途径以外,很难说清楚究竟能够培养学生多少人文素质。三、素质教育不应光靠说教,更多的是靠教师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心灵的影响,对学生人格的示范、感召和渗透。因此,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和人格魅力就是启迪学生的外部环境和因素,而他们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

医学人文教育更应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而不能仅仅由人文教师来完成。因此,为满足医学人文教学的需要,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活动中,不失为目前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英语课是所有医学生基础阶段的必修课。如何将人文精神注入到语言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是本文作者的关注点之一。为了了解当前医学生的人文教育现状及需求,我们设计并组织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中医学院2004,2005,2006,2007级学生,年龄16-24岁。专业涉及临床、护理、针灸等共13个专业。向调查对象发放正式调查问卷,本次共发出问卷923份,回收合格问卷807份(其中天津医科大学516份,天津中医学院291份)合格率为87.43%。合格样本中,2004级183人(22.7%),2005级115人(14.3%),2006级142人(17.6%),2007级367人(45.5%)。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为保证调查的准确性,我们先期进行了预调查:共向在校生随机发放我们自行设计的开放性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对有效问卷中同义、近似的词汇和短语进行筛选整合并剔除无效问题后汇编成正式调查问卷。然后我们将正式调查问卷发放给天津市两所医科院校中各年级学生。正式调查问卷为封闭性问题,备选答案覆盖预调查中所有整合后的答案。正式问卷共两部分内容,每个部分由数目不等的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不同的备选答案以供选择。具体内容如下:①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情况;②答卷人对当前人文教育现状的评价。

1.3 数据统计。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统计结果

2.1 目前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情况。这一部分调查结果反映了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识情况。调查结果存在以下特点:

大部分答卷人对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应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持肯定态度,有93.2%的答卷人认为医学生或医务工作者应具备更高的人文素质,其中认为非常有必要者占48.3%(390/807)、有必要者占44.9%(362/807)、无必要者5.8%(47/807)、说不清者占1.0%(8/807)。与此相对照,对于周围同学的人文素质的满意度调查表明,答卷人对周围同学的人文素质满意度相对偏低。其中,非常满意者仅为4.2%(34/807),比较满意者31.8%(257/807),不满意者55.8%(450/807),其余8.2%(66/807)选择说不清。

对于现代医学生急待提高的人文素质,答卷人的选择中前五个依次为:团队协作精神84.6%(683/807),心理承受力80.7%(651/807),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67.2%(542/807),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2.9%(427/807),意志品质52.3%(422/807)。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2.2 答卷入对当前人文教育现状的评价答卷人对喜欢的教师的描述见表2。

3 讨论

3.1 学生人文素质的整体情况。从表1看出,学生对团队协作精神、心理承受力、处理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等素质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对单纯的专业知识的需求。这个结果虽然有些意外,但是和他们自身的情况是基本相符的。

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对专业文化知识的讲解。虽然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已经促使我们增加了对人文背景知识的渗透,调查结果却提示我们,光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它可以成为一利,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更关注学生的社会属性,注意培养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以英语听说课为例,在做小组对话(group talk)或角色扮演(role play)时,学生们习惯于有固定的小组或伙伴,他们的一般语言水平都比较接近,相互间对对方的发音、用词习惯和思维、表达方式都非常熟悉,这样的组合虽然他们有助于他们尽快地进入状态,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发生语言高原期,因为他们之间不再有新的话题、新的视角、新的表达,这利停滞是相当有害的。此外,固定的、熟悉的伙伴交谈也不利于培养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沟通能力。因为语言技能除了能流利、顺畅的表达自己,还包括对话中能利用询问、鼓励、

总结、推理等方法,清楚地理解对方,并随时做出补充、调整,使谈话继续下去的能力。而与不同语言水平的对象进行交谈,除了能够给相对差一些的学生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还有助于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更熟练地运用谈话技巧,帮助、引导对方,使谈话继续下去,这不仅是英语口语中的高级技巧之一,也是人们常用的交际交流手段。

3.2 答卷入对当前人文教育现状的评价。对喜欢的教师的描述反映了学生们对于教师本人人文素质的要求。从答案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对于教师个人人文素质、性格气质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的要求超过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要求。由此提示我们,教师首先应不断提高个人的全面素质,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尽可能的涉猎广泛,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总之,作为教育行为的实施者,教师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整体人文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入文素质高的学生。

其次,人文素质教育并不仅仅指文化素质的选修课,还包括教师在所有教学过程中刘学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以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基础英语所教授的都是18至20岁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性格都已基本定形,但是如果由于环境发生比较大的负性的改变,仍然会对他们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这个阶段正是他们试图进入社会的关键时期,而且他们中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他们更容易受到校园内环境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周围和谐、平等、轻松的环境有助于他们良好性格的形成以及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带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保护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例如,在课堂上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表达有障碍,不能将意思准确流利地表达出来,如果几分钟之内他还不能表达清楚,其他的学生常常流露出不满、不耐烦的情绪。这样一是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二是容易使有障碍的学生更自卑,更有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不加以调整,经过一段时间,课堂上发言的就总是几个口语较好的学生,表达不好的学生则更难开口了。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教师除了要尽量发现他们的每一个进步和每一个闪光点并加以鼓励,还要及时地协助学生将自己的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地表达出来。如使用”我明白了,你是不是想说……“、”哦,你的意思是……“等句型,帮助同学尽快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而对另外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让他们做总结或评论的方式,引导他们养成倾听、宽容的好习惯。教师也可以让表述实在有困难的学生在其他同学发言后做复述,因为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相对要容易些,所以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求知欲望。此次调查也支持了这一点,虽然只有10.2%(82/807)的学生表示学习上遇到问题对他的日常生活影响非常大,但是有50.9%(411/807)的学生表示有一定影响,只有3,8%(31/807)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影响。其余35,1%(283/807)选择一般。

4 结语

通过此次调查和讨论,我们发现,外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个人的人文素养,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软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催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分享,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受调查对象的局限,受受试样本所限,本次的人文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只针对天津地区的两所医科院校,能否反映国内医科院校的整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浅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下一篇:精细化学品化学与工艺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