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

时间:2022-05-17 10:27:11

摘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抗凝与止血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近年来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55例患者与接受介入治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抗凝及止血治疗情况,观察其治疗成功率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成功,治愈率为100%,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及介入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止血方便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不会对术后抗凝产生影响,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抗凝;止血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96-02冠心病是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传统治疗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症状,然而无法实现彻底治愈,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通过造影及介入治疗,上述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小等特点[1],然而在治疗中患者可能出现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笔者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1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55例患者,男36例,女19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6.35±4.33)年;接受介入治疗的55例患者,男35例,女20例,年龄20-76年,平均年龄(45.86±5.16)年,患者一次置入支架数最多5枚,一人置入支架次数最多3次。

1.2 纳入标准: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出现严重的肝肾疾病;患者桡动脉直径均≥2.0mm;患者行桡动脉穿刺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

1.3 方法:选腕横纹上1-2 cm选择为穿刺点,右侧手臂平伸外展,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麻,手掌至肘关节上10cm常规消毒,采用桡动脉穿刺系统进行穿刺,穿刺针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向保持一致,进针角度为30o-45o,成功穿刺后连接导丝经针孔进入血管内,针头沿导丝退出,将并套入6F的鞘管扩张管组件推进桡动脉,取出扩张管,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0.1-0.2mg和维拉帕米1-2mg,混合液,从而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在造影前将肝素3000U注入,在支架置入术前将肝素7000U注入。术后将桡动脉鞘拔出,穿刺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术后对患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出血情况,关注患者上肢末梢血供情况,给予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等。

单纯采用造影治疗患者,术后给予阿司匹林75mg-150mg治疗,每天1次,对于未出现病变患者,连续服药30d,出现病变患者则长期服药。接受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给予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或者手术当天早晨顿服300mg,术后给予氯毗格雷75mg,每天1次。根据患者病情服用3个月-9个月。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2例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穿刺部位血肿,经按压止血处理后顺利康复,1例患者出现假性动脉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

3 讨论

在进行造影治疗后,需要进行加压止血,加压器内充气18mL,手术完成后返回CCU后间隔2h后放气2mL,共进行3次,手术完成后6h将加压止血器撤去。术后穿刺部位常出现血肿、出血、皮下淤血等并发症,而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高,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其监测与观察。有研究显示术中抗凝的操作速度、抗凝强度及血管损伤等亦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2],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技术,从而有效预防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患者进入CCU后加强对其呼吸、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监测,从而预防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血肿、渗血及皮下淤血等。手术后应该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对输液速度及输液量进行随时调整,,从而给避免输液不当引起的不良事件。在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巡视,患者一旦出现腹痛现象,则需考虑是否为腹膜后血肿,并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给予有效的处理。患者术后出院后,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使其明白自我保健对于术后良好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告知患者科学使用药物,一旦发现出现抗凝过度或者出血现象,则立即就医。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技能康复出院,术后出现3例并发症,由此可知,抗凝与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然而术中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同时术后加强监护,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良好康复。

参考文献

[1] 马建林,马立宁,李斌,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2014,9903):289-293.

[2] 王福贵,徐梅,李文华,等.生物可降解涂层与不可降解涂层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效性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02):144-145.

上一篇:探讨血生化检验的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 下一篇:观察安胎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肾虚血亏型妊娠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