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广场设计

时间:2022-05-17 07:59:10

城市设计中的城市广场设计

摘 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城市设计”被引入我国规划建筑界,对城市各地段的整体面貌、建筑群体形象、环境风貌等均起到了较好作用。而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被誉为城市的“客厅”。本文就城市设计中城市广场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商榷。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广场设计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为了创造更美、更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城市,我们应努力把城市广场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无憾于历史,无愧于子孙。

1.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是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城市设计的复杂过程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目前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庞杂,缺乏明晰的概念平台。但空间的组织是城市设计一个公认的特征,城市设计的定义越来越强调对空间的全面理解,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范畴都有综合的趋向。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成,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过程。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等。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健康、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2.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由于商品买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1)“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2)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

(3)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

(4)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限度地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5)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3.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4.广场的类型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广场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和类型。按广场的主要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宗教广场、市民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广场不但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城市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广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属性愈益强烈。也就是说,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如:大连“中山广场”(图1)①和上海“人民广场”(图2)等既是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图3、图4)则既是建筑广场、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集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

图1 大连中山广场

图2 上海人民广场

图3 北京天安门广场

图4 北京天安门广场

5.城市广场建设的建议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由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的广场在各个城市纷纷落成。然而,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广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所以,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应以绿色植物为造景的基础,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提倡广场保留原有大树,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提倡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把城市广场建设成绿色生态广场。

广场尺度过大,导致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他项目的建设。广场本身显得空旷,这种空旷和单调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使人感到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会使游人产生即刻离去的感觉,这样既损伤人们的真情实感,又浪费了城市的宝贵土地和资金。

缺乏个性,千人一面,一哄而上。一些广场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一些广场是因旧城改建的太彻底了,旧的全部推倒重建,因而割断了历史,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变得冷漠,没有人情味。一位新加坡建设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破坏,就是城市特色的消失,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丧失。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

图5 南京汉中门广场

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来充实,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只有将我们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传统文化、强化地方特色,才能创造出驰名世界的广场“品牌”,如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

图6 布达拉宫广场

6.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此广场的时候要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广场规划一方面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终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致力于塑造多层次、多景现、多情趣的多元空间环境,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特色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多样化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广场的设计质量。

注释:

①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参考文献:

[1]曹文明.中国古代的城市广场源流.城市规划,2008.10.

[2]王坷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3]金广君,张昌娟.城市设计:从设计景观到设计健康.城市规划,2008.7.

上一篇: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教育方法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高校考试制度的弊端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