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田

时间:2022-05-17 04:09:37

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田

多年的工作中发现,来自家庭社会种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学生不健康的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这种心理如果加以引导,可以激发青少年求异的思维和创新的火花成为一种积极的因素。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

二、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而他们的父母因忙于事业,大多无暇顾及他们,有些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谈心里话,把自己的心理封闭起来。这些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从未吃过苦、受过挫折,在日常的学业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顺心的事,心中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处于焦虑、抑郁状态。这种脆弱封闭的心理承受不了挫折,一旦遇事就会惊惶失措,甚至精神崩溃。

【案例】:

我所带的年级有一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是独生子,因此平时在班里也经常“呼风唤雨”,而且是班里的纪律委员,虽然非常尽职尽责,但这个男生从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得非常的叛逆,对老师和家长的话不仅嗤之以鼻,而且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在他的日志里写到,他在家里,在他的城管大队队长的爸爸的“压制”下感到非常的孤独、郁闷,没有人理解他,他甚至想去云游……,他只有在学校里和同学在一起时,才能找到自信和快乐。有一次在班会上我们讨论通过了班级量化管理条例,可能是有些条例与他的“利益”有了冲突,他表现的非常气愤和叛逆,下课后交给我一封“辞职”信,要辞去班里纪律委员的职位,原因是他认为他为班里付出了很多但是没有的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感觉到很不快乐。这个“问题”男生很明显是在用这种赌气的方式表达对我的不满,当时我心里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帮花季的男生女生的心思真是细腻而又叛逆,稍有不慎就会触动他们那敏感的神经,我已经是第二次收到他的“辞职”信了,我想如果我接受他的辞职,在班里将其免职,其实这原本是他不愿意的事情,他只不过是在跟我赌气,那将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僵硬,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埋下隐患;如果我不接受他的辞职,继续任用他,那会让他感觉我班离他不能运转了,更助长了他的嚣张气势,坚决不能!于是我也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我

告诉他,如果他感到不快乐,可以自己先调节一下,纪律委员这个位置可以暂且闲置,调整好之后,如果他还想为班级服务,那么这个位置还可以给他留着;如果他不想干了,我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帮他卸任。我想这种方法既可以照顾到他的自尊心又能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

【案例】:

我的班里有一位男生,平时少言少语,人缘不是很好,有时还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而且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我去调查了他以前的班主任,才了解到他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五年级他母亲下学期因车祸而亡,只剩下他与父亲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在外打工,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非常用心,这个男生以前在班里无论纪律上还是学习上都是名列前茅,自从他的妈妈去世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颓废,不再积极进取,他的父亲对他的变化很是着急,但由于忙于生计,对儿子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我认为对这样的学生,不能用过激的办法,要慢慢去感化他,我把他作为我的“重点关注对象”,在分学习小组以及宿舍、活动安排时,刻意将他与品学兼优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平时有机会就跟他聊天、甚至玩笑;经常与他的父亲联系并了解他在家里的情况。在我们学校组织的快乐大课间活动中,我主动加入他所在的小组,跟他们做一些体现集体合作的游戏,使他能够在活动中找到他应有的快乐。我要求学生每周都写一篇周记,体裁不限,来记录这一周发生地事情或是感悟等等,在批阅时,我先挑出他的周记,在写批语时,以朋友间书信的方式,给他以鼓励。渐渐的我发现他的笑容多了,纪律违反的也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提升,这是我最欣慰的事情。

【反思】: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观察应该在学生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学生的行为。在平常的教学过程、课外活动、学生的交往过程直至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都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行为动作、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对话本,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二、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让物理教学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