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考

时间:2022-05-17 12:33:28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3]、定位不科学的问题。一些高校往往把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或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似乎创业教育只是为了...

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考

摘 要:科学定位创业教育是改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建构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的重点,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14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高校毕业生数逐年急剧增长,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通过创业活动创造大量工作岗位的方式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已成为社会普遍共识[1]。创业教育的概念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并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是与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持续扩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速相伴而生的。虽然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推广和实施呈现一片红火景象,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的各类高校,如何对历时十多年的创业教育进行重新思考,切实有效地改进和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一、科学定位创业教育是改进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目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3]、定位不科学的问题。一些高校往往把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或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似乎创业教育只是为了应对就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1.区别“创业”与“创业教育”,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

“创业”与“创业教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对于创业的定义和理解,可谓众说纷纭,最通俗最普遍的理解,是将创业理解为通过创办企业实现财富积累。而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否仅仅就是教大学生们拥有自己的公司,拥有超过同龄人的财富呢?显然不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缺少的不是公司老板,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素质才是社会稀缺的资源。有学者将创业教育界定为企业家精神的教育,指出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为着培养创业人才,更是希望学生学会如何主动地获取新知、创造新知,并通过有效地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将知识转化成现实的个人和社会价值,最终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4]。诚如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曾经说过的:“做不做企业家不重要,有没有企业家精神很重要。”创业教育的目标正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素质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

2.克服“实务教育”倾向,正确理解创业教育

目前,许多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定位局限于实务层面,仅仅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关于创业的活动,比如“创业设计大赛”、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邀请企业家讲座、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等。实践证明,虽然创业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未能上升到理念层面,这样的创业实务教育,既不能深入也不能持久,导致全国多数高校大学生创业情况出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局面。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使创新精神的迸发和企业家素质的培养缺乏坚实有力的基础,致使众多学子创业激情有余,而专业知识不足。同时,这样的实务教育烙上了深刻的精英化痕迹,关注的只是站在舞台中间少数骄子的耀眼成绩。

3.全面把握创业教育的内涵,正确定位高校创业教育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家素质,这就需要对创业教育进行正确科学的定位。正确定位创业教育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宏观层面是指创业教育的地位问题,也就是说它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3]。创业教育显然是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彭刚在《创业教育学》中将创业的基本素质分为四类,即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社会知识结构[4]。从知识、技能以及人格的培养等角度讲,创业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微观层面则是指一个学校该如何进行具有本校特色的创业教育[5]。显然,从微观层面讲,高校创业教育应结合高校自身特点,联系学科特征,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紧跟社会变化,与时俱进,变学生被动的就业观为主动创业观,鼓励学生将技能和兴趣充分结合,充分实现学生的个体价值。

二、建构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的重点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未能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乃至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中,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克服“工具化”倾向,把创业教育课程贯穿大学生教育始终

调查发现,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出现一种明显倾向,即外在素质增强,内在素质削弱,工具化意识强化,人文意识淡化。不少高校在推进创业教育中,只是单纯地培养技能、忽视理论教育,使大学成为企业、工厂的培训基地。调查发现,不少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毕业前夕才开设,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全程性,所教授内容注重的是实用和知识,忽视了作为核心的创新精神和企业家素质的培养。

2.克服“分离”倾向,把创业教育与学校多样化教育相结合

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水平强、实际操作能力弱的特点。而当前创业教育则呈现出明显的专业知识教育与创业教育分离的状态,即重实践、轻理论。创业教育的要求并非只关注其实用性,缺失了理论指导的创业教育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那么,如何构建一种新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创业教育模式呢?尚利先生认为,创业教育关键在于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培养专才向培养通才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6]。我们认为,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创业教育要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训练学生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借鉴古今中外成功的创业者事例,熏陶高雅的情操,从而培养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和积极健康的心态,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

二是创业教育要与专业课学习充分融合。改变当前创业教育与专业课学习分离的状态,使创业教育与专业课学习充分融合。在教授基础课程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增加交流讨论活动,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是开展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为校园与社会架起了一座桥梁。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拉近了校园与社会的距离。在将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的同时,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之所需,从而构思翔实的创业计划、树立明确的创业目标。

四是改变学生评价体系。打破长期以来以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肯定学生的个性化优点,尊重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被肯定、受鼓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化优点,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体价值。

三、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校创业教育的关键

具有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以及创业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的缺乏,是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一大软肋。如何培养一批优秀的、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具有探索进取精神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成为各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迫在眉睫的重任。

1.队伍构成要多元化

创业教育过程中传授的知识,不能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必须与实际经验、实践技能相结合。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师不单单是出色的“学术型”或“双师型”教师,他们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阅历、开阔的视野、积极探索的冒险精神,具有寓教于乐、寓教于实践的教学风格。高校必须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学校要培养相关授课教师的创业意识,为他们创造创业平台,增加其创业经验。同时,可以引进一支由社会企业家、专家、名人组成的既有创业知识又有创业经验的社会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2.施教形式要多样化

教育部《关于印发“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议纪要的通知》中指出,“专业教育中也要渗透和贯彻创业教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5]。在课堂上,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可以辅之以大量的经典案例分析,化抽象的理论为具体的事例,化深奥的道理为平实的经验;在课堂上,设计创业模拟实验,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加入,进行角色模拟,亲身体验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课程渗透,可以从一开始就将创业教育介入教育中,制定教学目标,并贯穿始终。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教师要加强教材建设,并加大相关创业理论的研究力度,从而更好地指导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

四、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是实现创业教育的保障

企业、社会、学校应联手,通过设立创业基金支持大学生进行创业,在创业资金、信息、培训、政策导向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服务保障,强化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引导学生在创业方向和形式的选择上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争取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地方政府和高校可以建设并不断完善投资小、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保障其合法权益。政府应为大学生创业搭建良好的创业平台,在场地、项目、技术、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为其提供特殊的优惠政策条件,形成长效机制和系统化支持,并为其创造优化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元钊.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 教育探索,2011(10).

[2]钱强.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5(8).

[3]张志东.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1).

[4]侯定凯. 创业教育——大学致力于培养企业家精神[D]. 华东 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彭刚. 创业教育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6]尚利.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4(4).

上一篇: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五要” 下一篇: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拓展训练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