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7 11:15:49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的学科,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产物,又是数学思维的工具,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关键词】数学教学语言表达

我自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数学教育,感觉孩子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课堂上总是稀稀朗朗几个孩子举起的小手,部分孩子胆小、内向、不爱展示自己,还有的怕出错不敢说。有些会表达的也都懒得举手发言,越不说时间一长就变得越不会说了,而且还容易走神。任我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见多出几个羞涩的小手,而那几个凤毛麟角回答问题的孩子,回答问题时总是低着头,弯着腰,声音特别小。也不能完整、清楚、条理地表达出重点,别的同学听似懂非懂,所以每节课下来,我讲课和重复学生的回答大大多于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那么如何在数学课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让孩子们张嘴说话,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我做了以下几点。

一、引导学生多读,从中感悟数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认真阅读。因此,数学阅读不仅是数学表达的语言性、工具性,同时也是学生借助数学课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引发数学思考的前提。数学语言无论是概念、定理、公式、性质、法则等,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达来实现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绝不逊色于语文。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例如:在教学第一册第59页11题时:图中哪些可以用7+3=10来表示?我请学生看图,请学生仔细阅读,通过阅读,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收集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相关数学问题?

通过对图的数学化阅读,学生对图中的数学信息,已经有了准确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

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想说的愿望

数学课不比语文课生动,比较难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对老师驾驭课堂的艺术要求更高,要让学生想说,愿说,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数学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激起学生的兴趣。如荷叶上“有4只青蛙”与“?只”、“2只跳进水里”,加上数学的“大括号”和下面的“6只”,组合成一幅看图列式;由于缺少了文字的叙述,学生只是观察到表面的事物,这时可以培养学生先观察图,找出相关的数量和问题,并用语言说出来。可以说:荷叶上有6只青蛙、2只跳进水里,还剩几只青蛙?又如小鱼图,可以说:左边有6条小鱼,右边有1条,一共有几条?或说成:有6条小鱼,又游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说的形式可以先个别说再同桌互说,或开展“说一说”比赛。

当学生会“看”图找出数量条件与问题,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图意,列式计算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为了使全体学生的数学语言都能得到训练,教师在课堂中可以灵活运用“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全班评价、学生小结”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

1.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课结束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巩固。比如教完(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读写法”,为了巩固读法,针对书上的习题,让同桌读给同桌听,错了要及时纠正。再如名数之间的化法。1米25厘米=(摇)厘米,可让学生叙述:因为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加上25厘米等于125厘米,所以1米25厘米=(125)厘米。简单的三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而班级中的学困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学生在争论热烈的课堂上表现自己的见解,从原来被动的倾听到自己动脑动手思考的过程,学生既有听别人分析方法机会,也有机会对问题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的观点,从而使学生学会倾听、思考、分析、灵活地运用别人的点子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3.必要的复述。在学生做完一道题后,我们不能只停留于其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上,而是励他们说出其思考过程来,然后请个别学生复述一遍,这样对全班同学的学习也能起到指导作用。例如,我在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当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是怎样算“9+3”时,这位学生说出了非常通顺的句子:“因为9加1得10,所以,把3分成1和2;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上2得12。”我马上抓住这一典型范例,让个别学生复述,再让全班同学复述几遍,并要求以同样的句式说出以后几个算式的解答过程。通过这次训练,同学们加深了对“凑十法”的理解。在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时,通过方法的迁移,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它必须经过教师的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得以提高。总之,数学语言是非常严谨的,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的,培养学生学会说数学,让学生在说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上一篇:浅谈在生物学教学中重要概念的教学 下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