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时间:2022-05-17 08:02:08

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一个理论框架

摘要:区域内生发展成为国外农村、贫困地区区域发展成功模式,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包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源科学利用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效应。区域内生发展内容包括区域内生发展力量、资源科学利用与实现综合效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由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组成,文章从利益相关者、产业和城乡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构建区域内生发展机理模型,以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关键词:区域内生发展;机理;利益相关者;内生发展单元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3)06-0086-06

一、引言

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和模式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社会经济理事会针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不同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实行的外生发展模式的五点共识,强调平等、自由和经济民主化等内部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成为区域内生发展思想的雏形。1975年,瑞典Dag Hammarskjald财团在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内生发展”(endogenous development)概念,包括重视人、环境、文化、生态和多元化发展内涵。其中“自力更生”源于我国主席提倡的“自力更生”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区域内生发展理论研究日益深入,研究重心逐渐从“物”转向“人”,强调以人为本。鹤见和子、川田侃(1989)从社会学视角定义了区域内生发展,成为最先研究区域内生发展的日本学者。Garofoli(1992)指出区域内生发展是在本地层面进行创新的能力。区域内生发展以区域自我为中心和保持了区域增长过程,充分利用当地先进技术、经验和知识,把当地资源转换成当地最终产品。Van der Ploeg、Long(1994)认为区域内生发展是一个本地社会动员过程,通过建立将各种利益团体集合起来的组织结构,构建符合本地意愿的战略规划过程及资源分配机制,实现提高本地在技能和资格方面能力的最终目的Barke、Newton(1997)提出了区域内生发展概念。Ray(1999)概括了区域内生发展的主要特征。Antonio V6zquezBarquero(2002)把区域内生发展和区域内生产业化过程联系起来,认为区域内生发展追求满足当地需求,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发展过程。Diochon(2003)总结了促进从区域外生发展到内生发展政策转变的五个因素。宫本宪一(2004)从环境和区域经济学角度概括了区域内生发展理论要点。西川润(2004)探讨了区域内生发展理论与政策。Cabus、Vanhaverbeke(2003)认为新内生发展模式属于在全球一地方模型,社会和文化资本是新内生发展主要动力。Ward等(2005)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如地方、全球行动者等不同行动者形成不同内生发展单元。Ray(2006)分析了欧洲的新区域内生发展。Affred等(2010)提出了基于纵向和横向内部和跨区域合作的新内生发展模型和基于知识的新内生发展模型。

国内学者涂人猛(1993)强调地区自以使地区内资金和力量朝着有利于地区发展方向集聚起来,使贫困地区形成造血机制。陆学艺(2001)认为,在“内发的村庄”里,地方和中央政府在农村基层组织外生权力和村落内生权力得到有机结合,内生发展模式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理想形态。胡霞(2005)通过研究日本边缘过疏地区17个道县,认为传统开发模式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过疏地区问题而受到质疑,日本政府和学术界近年来一直主张走内生发展道路。周大鸣、刘志杨(2006)认为内生发展理论是一种参与式发展理论,将发展看作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赋权”过程。张环宙等(2008)在对浙江浦江仙华山村研究中,探讨了内生式发展模式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区域内生发展在瑞士、日本等国以及奥地利等欧盟国家和地区成功实践且成效显著,对我国农村、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区域内生发展理论强调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人为本,自力更生,注重环境保护,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成为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新理论,研究时间短且研究成果比较少而且偏重于实践,国内区域内生发展理论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理论角度构建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框架,研究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内生发展单元与机理,为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开发提供思路,以期为推进我国区域内生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支持。

二、区域内生发展目标

对于区域内生发展目标,区域内生发展寻求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在内的综合效益得以全面实现的区域发展方式,即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区域社会不断进步、区域环境日益改善的措施和方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三者良性循环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换言之,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要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成为三大效益的主要受益者,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进一步加强了资源的科学利用,进而资源的科学利用又保障了综合效益的实现,三者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区域三大效益综合发展,如图1所示。区域内生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利用区域内部资源,促进区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综合发展。

三、区域内生发展主要内容

区域内生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如何使当地居民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如何科学利用本地资源(但不拒绝外部资源)找到区域发展道路,以及如何使区域综合效益得到协调发展。因此,区域内生发展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区域资源科学利用和区域效益协调发展等,如图2所示。其中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包括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区域资源以区域内本地资源为主,外部资源为辅;区域效益主要是区域内部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

首先,区域内生发展离不开当地(各级)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参与,必须依靠他们的思想、创造能力以及他们的充分参与,当地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区域内生发展首先要使区域内生发展力量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共同推动区域发展。其次,科学利用包括自然、文化、人力、资金等在内的区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与传统文化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区域内生发展路径的形成需要因地制宜地依托本地资源状况及其资源优势,挖掘其潜能,科学利用区域资源,培育区域发展潜力和竞争力。最后,区域发展并非单纯追求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收入,更重要的是寻求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的综合目标。

四、区域内生发展单元

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是区域内生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区域内生发展单元,见图3。图3中各箭头代表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在区域发展系统中,其发展动力主要是区域内部动力,区域内生发展应该是整个区域发展系统的核心。区域内生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区域内生发展单元看作是一个整体,对其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相互协调,共同推动区域内生发展。

区域内生发展单元即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是“三位一体”关系。当地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区域内生发展政策,引导和规划区域发展,给当地企业提供各种政策优惠,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和能力,提高居民的服务意识和技能。当地企业为当地提供高品质产品的同时,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当地居民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的号召,参加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所开展的各种培训,同时加强自我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积极参与和支持区域发展的各项事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推动区域内生发展。

五、区域内生发展机理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区域内生发展机理

区域内生发展过程中核心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这些利益相关者充分利用区域内部资源、技术、文化和资金等,当地政府制定当地内生发展政策和法规,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促进自身内生发展。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说,区域内生发展机理见图4。

1 当地政府促进区域内生发展机理。区域内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引导和支持。区域内生发展必须依赖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当地政府为区域内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教育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等,引导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促进区域内生发展,见图5。

2 当地企业促进区域内生发展机理。当地企业是区域内生发展核心力量和主要载体。当地企业为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发展和当地居民提供资金支持和产品支持,为当地居民提供教育与培训和就业支持,当地企业发展促进区域内生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从而促进了区域内生发展,见图6。

3 当地居民促进区域内生发展机理。区域内生发展立足于当地居民自主意识之上,是一种地方分权的民主型的、参加型的发展,如果没有居民的自发意识、自主意识,难以实现区域内生发展。为此,在区域内生发展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紧密联系当地居民,以人为本,明确当地居民在区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当地居民发展意愿,改变他们的发展观念,培养当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让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区域的发展,见图7。

(二)基于产业视角的区域内生发展机理

从产业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主要包括农业内生发展、工业内生发展、第三产业内生发展,见图8。从图8我们可以看出,区域内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内生发展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农业内生发展促进了工业和第三产业内生发展,工业内生发展也促进了农业和第三产业内生发展,第三产业内生发展同时促进了农业和工业内生发展。此外,只有区域内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同时加强产业内部内生发展,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促进区域内生发展。

(三)基于二元结构视角的区域内生发展机理

二元结构包括城镇和乡村,从二元结构视角分析区域内生发展即城乡内生发展机理,包括城镇内生发展和农村内生发展(见图9)。图9解释了区域内生发展需要依靠区域内部城镇和农村内生发展两个方面来共同推进。此外,区域内城镇和农村内生发展也是相互促进的,城镇内生发展促进了农村内生发展,反过来,农村内生发展也促进了城镇内生发展。

六、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区域内生发展以实现区域内部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为区域内生发展单元和内生发展力量,科学利用当地资源,自力更生,自我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内生增长向区域内生发展转变。区域内生发展是区域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的一种最优方式,需要从利益相关者、产业与二元结构等方面探索区域内生发展机理与路径依赖,选择“造血”式发展,自下而上,培育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寻求区域科学发展之路。

(二)主要建议

区域内生发展为我国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模式和路径选择。因此建议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要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主要目标,在当地政府、当地企业和当地居民的共同支持和主动参与下,首先,通过产业内生发展和城乡内生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以人为本,自我决策,自我发展;其次,协调区域外生发展与区域内生发展关系,强调区域内生发展;再次,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向区域内生发展转变,培育区域内生发展能力;最后,加快区域内生发展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等等。通过区域内生发展促进和保障我国农村地区、西部贫困地区和集中连片贫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

(三)研究展望

国内对区域内生发展研究比较薄弱,本文仅仅提出一些关于区域内生发展的拙见,以期抛砖引玉。未来区域内生发展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一是对区域内生发展理论的系统研究。借鉴国内外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成果,总结区域内生发展实践经验,构建区域内生发展理论框架,开展区域内生发展理论体系研究,为区域内生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二是对区域内生发展政策进行研究。深入研究区域内生发展宏观、中观和微观政策体系,为区域内生发展成功实践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保障区域内生发展持续深入进行,从而促进区域发展。

上一篇:心理契约、公平感、发言权与工作卷入 下一篇:当前我国经济运行趋势与周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