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实证分析

时间:2022-09-21 05:58:18

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实证分析

1产业集聚区域内的知识溢出效应分析

1.1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知识溢出现象产业集聚本身的发展优势不仅仅是来源于良好的政策优势和集聚效应,同时也来源于产业内企业彼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来自于产业集群内部人擦的交流和知识溢出。从现有的研究而言,认为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人才知识溢出主要是形式包括了内部知识溢出和外部知识溢出。内部知识溢出是指集群所在的地理范围内,集群组织内部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新知识,而在相关信息的研发以及创新过程中逐步通过各类渠道向外溢出,从而使得原有知识从最初的小范围内延伸至产业集聚区内,从而最终成为了集聚区内科技人才彼此之间共享的公共知识。外部知识溢出是指集群所在地理范围之外的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向集群内企业提供知识、信息、技术溢出源。而外部知识溢出本身是一种宏观层面的知识溢出状态,因而其本身并不适用于现有具体某一个产业集聚区域科技人才知识溢出分析和讨论,因而本文所讨论的知识溢出主要是指内部知识溢出,如图1所示。从现有关于产业集聚区内的科技人才知识溢出分析而言,其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初由马歇尔从外部经济性的角度来解释集群的形成,本文认为伴随着产业集聚内的科技人才以及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彼此在日常的交流以及沟通中必然会进行信息的交换和知识的交流,这成为了知识溢出的最初方式,并伴随着规模及数量的增加,其知识溢出效益也不断凸显,在此之后,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Krugman,1991)在对马歇尔的理论分析之后,进一步就现有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的知识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产业内知识人才溢出的因素包括了科技投入以及科技成果两方面,其中科技投入包括了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而科技成果则主要包涵了专利、论文以及技术市场交易。借助于上述要素的投入,通过产业集聚区域内的对于上述内容的吸收以及消化并利用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知识的溢出。因此上述要素投入的越多意味着知识溢出的数量以及效应越高。然而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和竞争性,企业的知识溢出是对其自身竞争力的一种削弱,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减少和避免溢出所带来的损失,现代企业往往会尽可能地利用各类方式去规避和减少科技人才的知识溢出效应。

1.2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知识溢出结构知识溢出往往出现在人口密度较大,知识学历水平较高的区域,因此高校成为本文研究的第一个产业集聚区域;其二高新技术企业也拥有较多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本文研究的第二个产业集聚区域;再次在政府和科研单位中也拥有着较多的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他们为高校及企业承担科技成果项目的申报和鉴定工作,推进知识溢出效应的提升,因此政府和科研单位成为本文研究的第三个产业集聚区域;最后,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知识交流,科技人才也在不同的产业集聚区域内流动,因此本文将不同产业集聚区域间的知识溢出效应也作为研究内容之一。综上本文将从高校、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及科研单位以及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四个方面研究科技人才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得出他们在科技人才集聚效应的影响值,为促进科技人才的集聚效应提供可行的方法和路径。

2知识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2.1溢出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借鉴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域内的科技人才知识溢出评价指标设计方法,依据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关系,遵循定量化、易理解和可获得性原则,设计如下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对各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在按专家对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造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

2.2准则层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值分析本文对高校内部知识溢出的设计、产业集聚区与企业间的知识溢出的设计、产业聚集区与政府、科研单位间的知识溢出的设计、产业聚集区与产业聚集区间的知识溢出的运用9分位比率及专家的评分(打分依据各项经济指标,行业内的经济生产总值),结果如表2所示。由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内部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值为0.1610;企业间的知识溢出影响值为0.0556;政府、科研单位间的知识溢出影响值为0.5452;不同产业聚集区内科技人才知识溢出影响值为0.2381。因此从影响值可以看出政府、科研单位间的知识溢出最高,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最低,可能是因为科技人才与政府间的交往频繁,而人才与人才之间的交往甚少,这也导致企业内部交流的缺乏,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得不到好的提升。

2.3指标层知识溢出影响值分析由准则层指标影响值结果进一步分析其对应指标层的影响值,可得R1、R2、R3、R4的知识溢出影响值结果,如表3所示。从上述得知产业聚集区科技人才在与政府、科研单位间的知识溢出、信息交往、人员流动方面的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一些领域例如:资源共享、运行效率、知识成果产出等是其影响产业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的发展壁垒,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研究结论

3.1高校内部间的知识溢出效应一般高校内部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值仅为0.161,对整体知识溢出效应贡献不足,而在高校内部教师的综合水平对知识溢出效应有较大影响。

3.2企业间知识溢出效应最低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值仅为0.0556,可能是因为宁波多为中小企业创新积极性不够,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企业人员流动,可能是因为中小企业在企业人才的建设上稳定性不够,影响了人才的知识交流。

3.3政府及科研单位知识溢出较好政府及科研单位的知识溢出影响值为0.5452,主要是宁波市政府在科技投入及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有较好的激励,而在影响政府及科研单位知识溢出的主要为人际交流,即政府、科研单位与企业的交流,表明政府及科研单位通过与企业的交流较好的促进了科技人才效应的发挥,有较好的科技产出。

3.4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内知识溢出效应较低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内知识溢出效应影响值为0.2381,表明不同产业集聚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较低,可能是因为不同企业间跨行业的知识交流不足,在其主要影响指标中信息交流是关键,其影响值达0.4998。

4建议

提升高校内部人际交流,高校内部科技人才都拥有高学历、高知识的人才,高校内部的人才交流多是一种偏利主义,教师之间为个体利益为出发点。例如在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方面均以个体研究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其高校资源,致使在一些项目上知识成果产出、人员交往欠缺。这主要是目前在高校内部的考核机制当中的“第一位”效应,导致一些教师团队意识降低,形成独自研究的现状。因此,在高校教师的考核机制当中考虑利益的重新分配,减少第一位置的重要性,提升合作溢出效应。提升企业集聚区域内的人才交流和人才引进,科技人才是企业创新的主体,企业应该使其管理方式更加人性化、多元化,来激励科技人才主动献身与追求创新的精神。同时考虑到人才建设的稳定性,引进人才时可以加强以团队形式引进的方式,团队合作是互利合作为主,可在短暂的时间内投入到科技研发创新的建设当中,真正的达到的经济效应,确保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的开放。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人才的研究成果是集聚效应的重要体现。政府及科研单位应设立相应的成果鉴定机制,注重项目成果的转化,并设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宁波市每年的科技进步奖的数量增长非常缓慢,甚至零增长,这与政府注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因素有关。提升不同产业集聚区域内的信息交流,政府部门应组织一些跨行业的信息交流活动,因为不同行业间的知识溢出有助于集聚区域内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同时要注重复合型科技人才的培训、培养机制,加强科技人才在人均创造价值上的提升。

作者:吴鹏跃秦政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上一篇: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研究 下一篇:天然食品防腐保鲜剂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