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之花开满校园

时间:2022-05-17 06:48:32

时尚之花开满校园

摘 要: 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从思想到行为,从生活到工作,让在人们的意识里似乎很难与时尚联系起来的教育工作巧妙、适时地与时尚这个词联系起来。其实,教育是最时尚、最能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工作。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状况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折射到教育工作中、课堂上,在教育工作中时尚是无处不在的。

关键词: 时尚 思想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被模仿和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中好与坏、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沉淀为经典。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篇作文”。这是某年高考的作文题目。这样的题目,让如今的莘莘学子感慨良多,也让一些老师感到困惑,时代真的变了,我们的学生时代,要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学子们在高考时竟面临着“品味时尚”的议题,相信每个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都会感到新鲜。

这个题目毫无悬念地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有个学生由于在作文中表达出对出题老师的强烈不满,作文竟被判了0分,种种矛盾和争议也凸显了一个现实问题,即教育与时尚的脱轨。在传统教育与时尚流行撞车的环境下,让学生来写“品味时尚”,真是奢侈。这也不能不引起当前教育者的思考:当一些学生一边嬉戏玩耍,一边嘴里哼着“哼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时,当一些学生眉飞色舞、如痴如醉地讨论着网络游戏时,当一些学生情绪高涨,谈笑风生,宛如溪流喧闹而不止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偶像如周杰伦、蔡依林、潘玮柏、张韶涵、SHE等明星时,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到,当你舌灿生花地诉说心中的理想形象是孔子、孟子,并陶醉于他们的经典思想时,另一边却是学生的淡漠甚或轻轻地唏嘘声……这不正是正统教育遭遇经典与时尚的冲突或尴尬吗?

时尚是风,它无处不在。就在这一场一场的风潮不断袭来的时候,我们往往还没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被卷了进去。有一次批改学生的作文,其中的一些符号把我搞懵了:“妈妈错怪我了,很伤心,555555……”这一连串的“5”是什么意思呢?我找来几个学生一问,他们全都笑了,说:“他哭了,呜呜地哭……”我恍然大悟。这件事我感触颇深,现在的孩子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发展时代,思想行为和我们这些“70后”“80后”不同,这是时代的进步、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是值得骄傲、自豪的。针对这样的现状,我呼吁教育工作者要跟上时代,从思想到行为,从生活到工作,让在人们的意识里似乎很难与时尚联系起来的教育工作,巧妙、适时地与时尚这个词联系起来。所以教育必须与时代接轨,教育必须与时尚接轨,这样教育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走在时代的前沿,永不会落伍。赵宪宇老师在《距离社会,教师比学生更远》一文中所提到的“教师要首先关心社会事物,了解社会的一些时尚,和社会有同步的语言和意识”,可谓一针见血。因此,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捕捉时尚新动向,储备时尚知识,与时尚相融合。

一、在教学思想中融合时尚

面对生活在高科技时代的孩子们,我们的教学思想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固步自封地再用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来教育学生,而应该有所创新尝试,运用当前流行的开放型的教学模式,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时尚。

宁波万里学校的林良富老师在他的《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学时尚就是以教学为内核的时尚,是循着现代化对人、对教学的要求而建构、形成的,是主导性教学因素在特定时候的反映。通俗的说,就是在教育界、社会上流行的教学风气和教学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生活现象、教育创新现象。它体现了人们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在认识上、操作上产生某种趋同化倾向。它具有新颖性、规律性、趋同性、时间性和审美性的特征。它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人物、教学书籍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教学时尚应该被看做是一个无意识的客观形成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的有意识的创新性操作下的一个必然产物。教学时尚的形成,将教学现代构建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视野中,成为教学现代化、教学大众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林良富老师的这段话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其实,教育是最时尚、最能体现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工作。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状况发生的一切变化都会以最快的速度折射到我们的工作中、课堂上,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时尚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在教学中彰显时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当然,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些当前的流行知识,以便更快、更好地走进学生,拉近与他们的距离,达到相融合的目的。比如了解一些学生津津乐道的流行歌曲、走红明星,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些时髦话、新思潮,还有一些新鲜的网络词汇譬如“偶”、“沙发”、“顶”、“菜鸟”、“稀饭”(喜欢)、“雷人”、“山寨”等。那么,当你和学生聊天时顺口溜出“我们要低碳出行!”、“哼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嘿”、“一起去看流星雨”等热点话题,以及学生们特别喜欢的明道、Rain、SUPER JUNIOR、东方神起、周杰伦、潘玮柏等偶像明星时,相信学生定会对你刮目相看,和你展开热情洋溢的讨论,一下子拉近你和学生的距离。

二、在教学方法上彰显时尚

把一些时尚知识适时、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去,使课堂始终充满新鲜血液,洋溢着时尚感,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这样的课堂也一定是时代所需要的。

我是这样做的:上课时适时地把去年春晚一夜走红的“小沈阳”的一些标志性的语言、动作适当用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新鲜可爱、有趣。当这些带有浓浓的东北风味的词语不经意间溜出时,学生的反应是愕然继而大笑,一些学生在下面还悄悄议论开来。学生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上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上学习气氛也浓厚起来。课后学生还兴致勃勃地找我讨论:他们心目中的明星是谁、我崇拜的明星是谁,因为他们都是追星族。

背诵方面,迎合学生追星的思想把“流行歌曲的排行榜”运用到课堂上,也让学生自己过一把“明星”瘾。设立班级“龙虎榜”,这种方法简单可行,且能收到多方面的效益。所谓“龙虎榜”其实就是“明星榜”“状元榜”,不过不是张贴的,而是由每一个“明星”“状元”自己题到黑板上的。比如,要背诵一篇课文,要求第一个背会的同学自己到黑板前写上序号“1”,并题上自己的名字,下一个背会的同学写序号“2”,依次类推――前二十名的大力表扬鼓励,再适当地加分奖励。这个方法很有效,而且能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如果老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表情、语气、动作再夸张点,给学生制造一种紧张神秘的气氛那么效果会更好,学生的兴趣会更浓。这种方法不仅在背书上可用,其他方面也可以。比如进行学习小组竞赛,这个方法不仅能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每个同学都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本小组与头彩失之交臂,成为众矢之的,于是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这样每个集体、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而且达到最大化。长此以往,想不提高学习成绩都难。此不失为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好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用,并不断拓展、完善,收到了可喜的成效,也品尝到了快乐。

在范读课文时,我也尝试着用一种时尚的方法――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比如,学习《俗事奇人》这篇传奇小说时,一位擅长表演的同学用精湛的演技给大家诠释了凛然正气、机智不俗的泥人张形象,博得了同学们的阵阵喝彩:开场的一句“易中天”味十足的“话说……”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提到了高潮,随着他抑扬顿挫的声音、眉目传情的表演,一篇干巴巴的文章立刻生动起来了,每个学生都深深地感受到泥人张的一身正气,大义凛然,这种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比老师机械地范读好得多。

还有很多,比如写作方面可以采用时尚流行的互动形式,学生自主结合自选题目搞个竞赛性的文学社。为了让学生扩展知识面,指导学生运用科技信息平台,收集知识,增长学识。在课堂上整理知识要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使课堂更新颖、容量更大。当然,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有助于教学的新颖方法我们不妨大胆尝试,有失败更有创新。

三、在教学形式上体现时尚

在教学的形式上,我把时尚融入课堂,比如现在的“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等互动栏目,它们的形式很新颖,深受学生的欢迎,于是我把这些形式运用到课堂上。比如,在讲《吆喝》这一课时,让学生提前准备了几个情景剧,擅长表演的学生准备充分,精湛的演技把学生“带入”了熙熙攘攘、此起彼伏的闹市场,韵味十足的各种吆喝声甚至勾出很多同学的“馋虫”……

复习课是很多老师头疼的课,若老师一味地讲,枯燥无味,学生没兴趣,也不愿意听。学生一味地看不一会就腻味了。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学生自己给自己讲课的方法,这和我们经常看到的央视一套“新闻观察”栏目相类似,自己提问自己回答,说白了,就是自己总结问题自己阐明答案。具体做法是:指定复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以前老师所讲的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给大家讲出来,别人讲过的不要重复。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最好提前布置任务。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每个学生都能很全面地把握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有很多程度好的同学向课外延展了很多老师课上没讲过的内容,自己的知识面拓展了,也给其他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示范课,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也做到了教育与时尚的完美结合。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这句话我一直都很赞同。当然,这些方法还是和时尚密不可分的,也和教育者本身的审美素养和捕捉时尚风标的感悟能力有关。因此,要想做到教育与时尚接轨,教育者本人要先行,守得住经典的价值与韵味,捕捉得到时尚的信息与气息。正确处理好传统习惯与时尚事物的平衡与统一,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承前启后、开启未来的新型人才。教育工作者要运用灵动的教育智慧,把经典与时尚巧妙地融合到课堂的细节上,牵引到学生的视野里,让时尚之花开满校园,让它们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网络资源.教育与时尚.

[2]林良富.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

上一篇:城乡结合部学校面对“五严”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