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政治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1 05:06:42

浅议政治课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文章作者从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提出通过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以生为本,以师为导,平等教学,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政治课 创新能力 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高科技人才的竞争。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尽快转换原有角色,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尊重个性、师生平等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心理学表明,青少年的心理活动过程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方面组成。只有这四方面统一起来,学生才能大胆活跃自己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课的创新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但实际上师生之间表现为领导和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照书本和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统一,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挥,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师生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其畅所欲言。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要采用班级讨论的方法达到集体共识。例如,我在讲高二生活与哲学“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时,就向学生提出了一个假设:假如你是银行的一位营业员,在面临歹徒抢劫时,你该怎么办?学生对此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用生命维护集体的利益,有的认为保住自己的生命要紧,有的则认为要视情况而定。我让持不同意见的人阐述自己的观点,无形中向学生提倡“不唯书,不唯上”的学习风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形成了师生之间的平等。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在教学中坚持师生平等,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才能学好知识,这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二、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看,学生是教与学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学生的知识接受来看,任何教育方法的实施,教育成果的体现,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才能凸显出来。从内外因来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知识传授才能有效地转化为能力和素质。为此,应当做到:

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坚持不懈地去探究。政治课理论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如在讲高一经济生活“投资”时,开头我就提出一个问题:老百姓把钱存到银行是不是储蓄?同学回答是。接下来我又提问:同学们把钱放到储蓄罐中是不是储蓄?有的同学说是,有的同学说不是。我说两种观点都正确,学生非常惊讶,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储蓄含义的兴趣,教学效果很好。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是师生双方的双边活动,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这个道理教师都懂,但具体执行过程又是另外一回事。为了有较高的升学率,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导致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其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教学方式,在遵照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关心的社会问题去理解教材理论知识,教师只作引导。将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目标,变为传授知识、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例如,在讲国家与国际组织时结合美国的总统竞选来分析,让学生对美国的政党有较为客观、全面、公正的看法。

再次,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在当今许多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教师教学的服从者,学生不想问,也不愿问,其主动性、创造性受到压抑。这种状况在杨澜的《我问故我在》一书的序言中有一段描述:“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训练着双手背后,认真听讲,长大后开始记笔记。谁记得全,背得好,考试就能拿高分。提问的通常是教师,他期待学生们还给他曾授予学生的正确答案。是的,中国的学生,起码我们这一拨人,在十几年严格教育中学会了如何对付老师的提问。可我们不习惯提问,更不被许可反问,那样是有悖师生之道的。”要使学生有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就必须培养他们的怀疑精神。只有敢于质疑问难,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吸收文化知识,并能从中发现新的见解、新的看法和新的结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问、敢问、爱问、善问,鼓励学生用科学的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教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的思维方式,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找出问题。学生要敢于向教师说“不”,向课本说“不”,向权威说“不”,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让学生来问。原来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要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多让学生提问。要使学生在明确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的条件下,用现有的知识去分析和理解问题,并能够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不同的看法,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创新能力。第二,把答的机会留给学生。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要急于作出解答,让其他同学来评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教师的评判言辞要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即使学生的观点错误,或提的问题无多大深度,甚至有可能引起其他同学的批评,教师的语言也应注意分寸,用宽宏和期待的方式来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热情。

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是不一致的。传统的启发式是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评,着眼于学生学会如何回答问题,而后者是学生提问―查找教材及有关资料―学生自学、讨论、辩论―教师讲评―学生、教师共同再分析、再认识,甚至还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课后去钻研。因此,后者着眼于学生学会问。

三、知识的实践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实践论》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说明实践对于人们获取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的认识形成和智力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思维认知等处于不断发展中,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社会参与性,对社会生活中的多种现象有自己的见解、看法,特别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政治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必须不断积极汲取新的科技知识,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思想政治课本身就与实际联系密切,时代性强,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访问、参观等,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带到实践中去消化巩固,同时把社会实践中所碰到的问题带回课堂进行讨论,使学生产生新的认知意愿,激发创造力。还可以放映一些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报告会、记者招待会的音像资料等,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只有让学生带着课本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大潮,去形成新的观念,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为和独立思考的个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振兴民族、适应时展、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塑造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创新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整合的... 下一篇:校企合作项目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具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