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04 02:51:12

教师课堂语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 教师课堂语言,是组织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沟通知识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当前,教师课堂语言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采取四种对策: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认真备课,提升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三是不断学习,强化训练,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水平;四是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追求课堂语言特有的完美。

关键词: 教师课堂语言 问题 对策

教师课堂语言,是组织教学最重要的“工具”,是沟通知识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东西,教师语言要锤炼得准确、生动、优美、流畅,像磁场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最主要的是用自己的心去教,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把对事业的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就会有巨大的驱动力。”我们当从爱事业、爱学生入手,研究课堂教学语言,以“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诗歌的激情”的语言艺术,展示教师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魅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现状不容乐观。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1)单色语言现象。语言贫乏、呆板,用词干瘪、枯燥,缺乏教学语言应有的生气与活力。一是平铺直叙无变化,二是语言生涩无感情。

(2)毛病语言现象。一是阐述不明,表达含糊;二是生造词语,滥用词语;三是语法错误,表达不当。

(3)无效用语现象。一是学生懂的东西重复讲;二是与课堂教学无关的知识胡乱讲;三是主次不分平均讲。

针对上述现状,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对课堂不良用语加以矫正。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师语言水平与教育、教学效果的关系十分密切。教师语言的优劣、口语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精炼动听的语言会像磁石般吸引学生,把他们带入教材内容的情境中去,声情并茂的妙语能引得大家发出会心的欢笑,简洁明了富有逻辑性的语言会使学生听得入境入神,感到畅心舒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教师靠“说话”吃饭,以“说话”为业。教师的课堂语言小而言之与己与学生相关,大而言之与国家民族命运相关。学好用好优美的民族语言,是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与义务。

2.认真备课,功在课前,提升驾驭课堂语言的能力

认真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课堂语言准确、优美、生动的前提。只有认真备好了课,才能做到课堂上讲话有针对性,中心突出;才能做到内容熟练,讲解流畅,情感自然;才能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乱。认真备课除落实课程的常规要求外,还应在语言的准备上下一番功夫。课堂教学语言有五种情况是非常讲究的,需要在备课时精心推敲,形成书面语:一是开场白、结束语。明代文学家谢榛在评论文章时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为撞钟,清音有余。”教师的课堂语言亦是如此。二是旁征博引语。或诗或文或典故有机结合,会令人陶醉不已,增强感染力。三是过渡语。好的过渡语会使课堂结构严谨,并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生气。四是重难点讲授语。讲授重难点,教师语言要准要巧,准而巧的讲解,可化难为易。五是小结语。小结语应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剔繁纳简,它是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必须精彩。

3.不断学习,强化训练,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水平

语言训练的基本结构包括语音、语感、语态、语度等几个方面。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音位、音速、音量的综合效应。语音训练应注意掌握一些有关人体发生器的保健常识,要根据谈吐言语的长短节奏、语言内容的情感需要,随时进行发音的自我调频,并注意口语表达时的呼吸匀称。语感是指语言交流的感受,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高低、快慢、软硬、轻重或停顿与延长等几个方面。语态是指语言表达时的情感姿态。在通常情况下,教师语态自然和谐,声情并茂,既增强了教育、教学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又是吸引学生注意力、增进师生情谊的结合点。有的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总是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教室里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气氛,发挥了相得益彰的作用。语度是指语言的风度。教师语言的风度集中反映在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传授能力,教师的语言总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同时又要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再用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祥和的语态创设出语言美的外壳。以教师语言的美好风度去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学校生活的追求。

4.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追求课堂语言特有的完美

夸美纽斯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儿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我认为,完美的课堂语言应该是:它吸收了戏剧语言的生动,抛却了戏剧语言的跳跃;吸收了相声语言的幽默,抛却了相声语言的戏谑;吸收了演讲语言的激情,抛却了演讲语言的“过激”;吸收了柜台语言的甜美,抛却了柜台语言的迎合;吸收了军事语言的果断,抛却了军事语言的“命令”;吸收了外交语言的干练,抛却了外交语言的诡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可听,具有科学性。首先课堂语言要规范,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措辞精当,要言简意赅,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其次课堂教学语言还要求适应不同年龄、学识、气质、爱好、兴趣、能力层次的学生而具有可听性,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唤醒沉睡的头脑,开启智慧的大门。二是启迪思维,具有诱导性。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课堂语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具有启发性、诱导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用诱导性语言,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去探求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三是通俗生动,具有形象性。所谓通俗就是教学语言的畅达浅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浅显流畅、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能把模糊不清的事理讲清楚,把枯燥无味的知识讲生动,把精致的事物讲得富有动感。所谓生动是指在保持课堂庄重严肃、富有教育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生动的叙述、形象的描绘,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笑话、比喻、典故等,使讲授富有趣味性。四是妙趣横生,具有幽默性。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也。”教学语言中的幽默艺术,既使教师显得机智、博学、大度、乐观,又能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五是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教师不仅要掌握语言艺术,而且要掌握说话技巧。课堂语言的声调要有变化,发音轻重,速度快慢,都要十分讲究。

参考文献:

[1]董耀会主编.现代教育文集(第七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4.

[2]教育心理学.赵海峰主编.陕西教育出版社,2004.6.

[3]杨北山主编.教育学原理简明教程.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8.

[4]李明主编.心理学教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9.

[5]杨玉宝等主编.教育科研方法.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7.

[6]徐州教育科研.徐州市教科所主办,1998,(6).

上一篇:从编目员的视角看Calis 下一篇:城乡结合部学校面对“五严”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