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品课活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时间:2022-05-16 08:26:00

农村初中思品课活动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从最广义的角度看,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课程资源。据此,除了学生手头现有的政治教材和资料外,小课堂、大社会中的任何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讨论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都是有效政治课程资源。

一、利用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思想政治教科书是思想政治课程资源的核心。新教改后,教材按教学内容结构方面可分为引语、正文、辅助文、阅读与思考和探究与实践五个部分。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占有很大份量,已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我在活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题时,创设“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的情景,利用“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当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挫折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畅所欲,有的学生讲的非常生动感人,同学们听后产生共鸣。既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教学“高雅生活情趣的表现”这框题时,利用“想一想”:在课余生活中,你有哪些情趣?它对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否有益?有哪些益处?这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不重视引导,学生就会形成“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课堂气氛沉闷,若能时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亲身感受,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个个同学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小栏目”这一教学资源,不仅能调动学生主体活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同样“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实践”以及案例资料的资源的开发对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增强创新意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扩展思想政治教材资源

新教改要求不仅要确立“用教材教”,甚至“可自己开发教材”。

(一)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联系实际,使活动教学乡土化。

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我们江口也不例外,土家人的那种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民间艺术,自然风光等不胜枚举。这些地方特色的资源是我们教科书上没有的“地宝”,也是我们活动教学中可以广泛开发的地方或乡土课程资源。“武陵主峰梵净山,云雾缭绕越天边。金顶佛堂人朝拜,震耳钟声远近连”,“蘑菇石中收藏的希冀,犹如一个金色的梦,还有那尘封的万卷书,无人破译……”江口的梵净山众人皆晓,这是一笔宝贵的乡土资源。在教学《环境与环境问题》时,就利用了这笔资源。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如画的梵净风光,如诗般的乡村家园――“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远方,白茫茫的,似雾非雾,那是,你的神秘的面纱,遮住你深邃的心,像雾一样深不可测”,然后,以此引出环境的涵义。这样做不仅自然地导出新课,创设了情境,更主要的是激起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从而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江口不仅有秀丽的山水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在设计有关“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活动课时,就组织学生了解本县近、现代的名人等的事迹,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学生熟知的具体事例中,大大提高了教学信度。

(二)汲取时政资源,结合教学内容,使活动教学时代化。

“活动课”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和国家大事以及诸多的社会热点问题。社会热点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好政治课兴趣,更多的是可以让他们从一个成长的年龄段去认识社会、认识时代。

例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这个内容知道多少,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大家来展开讨论。有个学生这样提出问题:“香港、澳门回归是不是因为条约规定的时间到了?”可布置成调查作业,通过学生们查找资料,收集有关新闻事实。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针对问题进行了讨论,总结出了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弱国无外交”;二是“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综合国力和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三是“党和政府制定的‘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祖国统一富强和世界和平稳定”。最后还布置学生课后去搜集有关“”分子分裂祖国的资料,找出他们的观点和可耻行径、解决的阻力何在。通过将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的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而且也树立了前瞻的社会意识,促使学生们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追求新知识,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创造思想政治实践资源

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实现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出活动”的转变,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实践舞台上能动地获取有用的知识。

经济的发展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应如何协调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呢?组织学生对本地经济与环境进行调查,结果学生写出了《本乡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等一些很有参考价值的调查报告,指出怒溪在发展经济中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结合资料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见,从而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这种调查活动,增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尝试合作学习,提高交往能力,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我们要建立起“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要积极地创造和提供条件,根据学生活动的兴趣及教学内容的要求,及时地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四、依托思想政治媒体资源

媒体是教学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是连接教与学的桥梁,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活动教学”中,充分开发媒体这块资源,必能使我们的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这一活动课教学时,可制作多媒体课件,模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设计动画情境短剧,模拟法庭,进行“懂法・说法”活动。在这种新鲜别致活动中,学生参与了、体验了,知识也学活了。

五、建立思想政治人力资源

作为教学主体和主人的学生,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资源。“天空飘来一朵淡淡的云,悠悠地给湛蓝的天穹涂上了一抹飘逸。突然有一种朦胧的悸动充盈在心中,在那充满韵味的校园里,我们从无知的童年迈进少年的门槛。”“我们在打闹中寻觅到了知识的甘甜,我们在沉思中寻觅到了这里的深奥,然而,年轻的我们,拥有一份小小的幼稚……”“是啊,我们只知道大人们要保护我们,社会要保护我们,国家要保护我们,却从未想过自己如何保护自己。”“今天,让我们集大家的智慧,采撷自我保护的绿叶,在智慧的阳光下,学会保护自己。”这是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课中导入的一个片段,这是学生的语言、学生的心声,说得多好多妙。

作为教育一线的工作者,在课改浪潮中应树立科学的教材观,不仅要学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要大胆的、自主的去开发具本地特色的乡土教材,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然后合理的、有效的把它运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

上一篇:思品教学如何激趣 下一篇:浅论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