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级任职教育如何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

时间:2022-05-16 04:20:10

浅谈初级任职教育如何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

【摘要】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突出表现为人才竞争,对院校和部队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对初级任职教育如何部队训练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任职教育;部队训练;协调发展

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后,初级任职教育走向理性和成熟,但在如何与部队训练保持协调一致发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是因为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学力量生成途径相对单一,主要来源于院校的毕业生和从部队选调的干部。总体上讲,实现了系统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在-定程度上基本上满足了任职教育需要。但随着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院校受自身资源条件、所处环境和师资构成的制约,难于迅速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力量,以致教学工作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滞后性。另一方面,院校教育与当前部队训练同步发展不够,尤其是对教育训练研究模式上存在较大脱节,导致经过任职教育院校培训的干部学员回到原单位后,所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践,有时甚至还与部队训练实际差距较大。因此,如何适应部队训练需求,改进现行教育模式,使任职教育更进一步贴近部队训练实际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基础是构建一体化育人平台

加强院校与部队协作,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科学搭建育人平台至关重要。一个科学、实用的育人平台应该着眼于未来作战需求,有一定的超前性和较高的科技合量。这就需要初级任职教育院校与部队通力协作,共同探讨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既能便于任职教育,又能促进部队军事训练的一体化“双赢”教学平台。一方面,院校不但可以借此进行教学科研攻关,解决部队训练的难题,还可以根据部队军事训练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在育人平台上设置课题,并通过部队与教研人员的集体攻关,有效解决部队军事训练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达到既能解决制约部队军事训练的“瓶颈”问题,也能提高院校教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和部队干部组训水平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这一平台,还可使院校及时了解和掌握部队军事训练现状,以便发挥院校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弥补部队训练问题研究力量不足的现状,从而达到加快院校教学科研成果向部队训练实践转化的步伐,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2.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的核心是健全人才资源合训合用机制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院校和部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各自的优势。因此,有必要在上级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加大院校与部队合训合用的力度,通过人才资源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

2.1 加大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力度。当前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教员中有不少是从地方高校引进的人才或直接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学员,这些教员都是由“课堂”走向“讲台”,缺乏任职经历,对部队没有真实的体会;即使是从部队选调来的教员,也有不少多年与部队处于“隔离”状态,很难准确把握部队现状。目前院校虽然有代职机制,但在落实上力度还不够,导致不少教员不了解部队、不熟悉本专业发展情况,致使授课过程中存在空对空的尴尬局面。为此,院校应加大教员代职力度,使每个教员每隔几年就代职一次,与部队保持相对的“紧贴”。院校要通过增加教员到部队任职锻炼的机会,让代职教员深入基层,参加部队的综合演练、重大军事演习等活动,摸清部队军事圳练现状,吸纳部队训练改革成果。

2.2 增加部队优秀军官到院校任教数量。部队许多优秀干部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积累出许多宝贵经验,让他们到军校任教,把自身的知识财富和实践经验贡献出来,有利于增强任职教育针对性。为此,部队要积极主动推荐优秀干部,院校要善于利用部队人才资源,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可以从部队聘任兼职教授。通常是聘任部队领导为军校的客座(兼职)教授,让他们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其次,可以聘请优秀军官到院校进行专题研讨,与培训对象共同研讨岗位任职的能力素质需求。再次,可以聘用优秀教练员代课。根据教学任务,聘任有-定专业特长和教学能力的部队教练员担任军校的教员,为院校教学积累宝贵经验,促进院校教学质量提高。

3.初级任职教育与部队训练协调发展关键是紧贴部队训练完善教学体系

初级任职教育应以部队军事训练为牵引、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科学构建适应部队军事训练需求为目的的教学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推进任职教育的整体创新,为部队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3.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任职教育具有明确的岗位指向性、很强的实践性和适应性。因而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采取向部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部队领导、专家交流等方式,深入部队调研,分析掌握基层岗位任职和未来作战对初级指挥军官的能力需求,据此研究构建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区分不同培训类型和教学对象,统筹设计课堂教学、实践锻炼、第二课堂、校园氛围及其他硬件教学资源,科学制定各类培训对象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于任职教育周期普遍较短,与部队实际联系紧密,应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处于动态更新之中。

3.2 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任职教育必须按照部队战斗力转型实际,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一方面,强化课程特色。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以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发展能力等为基本功能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以课程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内容。进一步用新的理论成果培训人才,在坚持实兵、实装、实弹、实爆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本指挥、基本战法、基本协同、基本保障训练和各种专业技能的训练。

3.3 更新教学方式方法。主要是按照任职教育特点和培养目标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发学员潜能,培养学员创新思维和能力。加大野战化、实战化训练力度,突出实践性环节,把练技术与练战术、练体能与练指挥、练管理与练保障、练思想与练作风统一起来,真正从“知识型教育”转到“能力型教育”上来。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按照着眼实战、服务部队、适应任职需要和院校与部队共育人才的要求,实现院校与部队的信息链接,加强与部队联系与沟通、合作与交流,切实推动院校教学与部队训练和战场的对接。

3.4 创新教学管理机制。主要是针对任职教育新特点,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加强管理工作中的主动性、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创新有鲜明特色的任职教育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交化的形势。一是建立院校和部队两个方面的专家督导制度,实行定期报告、讲评等督导反馈措施。二是坚持实行专家、同行、学员“三级”评估机制,真正形成全面覆盖、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三是加大综合实践能力考核力度,全面检验培训质量,切实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严肃性,使任职教育管理不断适应人才培养新要求。

上一篇:理解媒介,本位回归 下一篇:基于Web的博士生报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