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构建价值体系

时间:2022-05-16 01:18:21

立德树人,构建价值体系

当我实地考察了多所学校之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整体而言,新课改目前多在课堂上求效益,很少在课程上有开拓;多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很少在教学内容上有突破;多在学生能力上花力气,很少在学生思想上有造就;多在智育上大投入,很少在德育上动心思。从本质上说,目前的新课改仍未根本触动应试教育体制,甚至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应试效率,还美其名曰“高效课堂”。有的课改名校甚至“白天改革,晚上补课”,人为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在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下,国人曾寄予厚望的新课改成了一场戴着镣铐的群舞。

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十报告的这些表述无疑是立意高远而又指向明确、重点突出的,较之以往的表述有一些显著的变化。而作为当前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新课改,其理应肩负的重要文化使命,也在这次报告中被再次强调。

但是,新课改的现状如何?新课改核心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行得如何?我不否认自新课改以来教育界的持续努力与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学校,不管是北方学校还是南方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一时间,全国各地课改名校的各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课堂模式纷至沓来,让人眼花缭乱。

然而当我实地考察了多所学校之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整体而言,新课改目前多在课堂上求效益,很少在课程上有开拓;多在教学形式上下工夫,很少在教学内容上有突破;多在学生能力上花力气,很少在学生思想上有造就;多在智育上大投入,很少在德育上动心思。从本质上说,目前的新课改仍未根本触动应试教育体制,甚至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应试效率,还美其名曰“高效课堂”。有的课改名校甚至“白天改革,晚上补课”,人为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功利主义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在多种内外因素的制约下,国人曾寄予厚望的新课改成了一场戴着镣铐的群舞。

有的改革者已经在开始反思。如全国课改人气最高的山东杜郎口中学,在2012年10月学校第二个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崔其升校长做出惊人之举:全校取消导学案。如今半个中国的学校都在使用的导学案,曾经引导课堂教学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过渡、有着积极意义的创举,杜郎口中学创造了它,又亲手消灭了它。崔校长解释说:“如果把教学当做对付考试的手段,那将是一种悲哀……如果到今天大多数人还认为课堂只为考试,考试只为升学,升学只为评价,评价只为功利,功利只为个人,个人才是人生的意义,则中华腾飞休矣,民族振兴休矣,中国未来休矣!”这是一位真正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负责的校长,他的话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我认为,十对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界定以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的明确阐述,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新课改的道德文化使命已经被提到了历史日程,通过道德文化教育改革重建现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是教育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应当是道德建设。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想要崛起于世界的国家,必须拥有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历史潮流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往往比武器和财富更具活力,能够帮助一个国家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牵引这个民族走向光明的未来。我们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创造了世界其他国家无可匹敌的文明,无论是经济总量、科学技术还是文化影响力,在明末甚至清代中期之前都遥遥领先,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封建专制本身并无多少优越性而言,关键靠什么?靠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魅力在哪里?在道德。“半部论语治天下”,原因就在于《论语》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又非常适应农业社会发展的思想价值体系。

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市场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基础而国家各方面体制尚不健全、旧有道德文化体系不断解构而新的道德文化体系尚未建立的时代,世事纷纭,众生颠倒,功利至上,愤激者斥之为道德沦丧、社会溃败。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和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已经成为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样重要甚至更为急迫的任务,并且条件也基本成熟了。只有在全社会确立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信仰的基础上,国家民主与法治的新时代才能真正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能。

当然,构建价值体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仅凭个人或少数学者是很难完成的,至少需要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教育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哲学提供人和人类生存发展本质的元理论和唯物主义思想方法;伦理学提供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西方伦理思想及现代道德的人性基础与基本要素;社会学提供社会分析尤其是转型期社会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变化与趋势;经济学提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基础对道德建设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事实依据以及利己利他行为如何调和的经济学实证解释;文化学提供古今中外文化批判和民族文化心理分析以及全球多元化背景下全球文化理想的走向;而教育学尤其是德育理论领域要最终完成道德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然而就其本质而言,我个人以为,应该是集古今中外优秀道德文化之大成、集中国传统价值观之精髓——集体主义精神和现代西方价值观精髓——个体主义精神之大成,取其利而去其弊,形成第三种更高形态的、更适合中国发展的价值体系。这个基本方向应该是正确的。实际上十报告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即为此种思路的结果。

十报告为新课改的文化使命指明了方向,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道德文化建设,勇敢地承担起立德树人、重建国家价值体系的重任,为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付出坚实而卓有成效的努力。

(作者系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

上一篇:铁路车站动力变压器低压电源综合治理方案的探... 下一篇: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