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创新点的研究

时间:2022-05-16 09:15:08

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创新点的研究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体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系统,它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机能、运动素质和健康几大方面,本研究也是主要从这四大方面入手,调查我国足球运动员目前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符合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规律的创新点。

关键词:足球运动 体能训练 现状 创新点

体能是影响我国足球运动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竞技体育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产物。无论从第十七届世界杯我国男足的表现看,上半场攻防力量均衡,下半场攻防转换严重失调,还是从最近的第16届亚运会与日本较量中,我国男足最终以0∶3失败的原因来看,无不与我国运动员体能的欠缺有关,因此,体能方面的差距是我国足球运动水平长期停滞不前的主要症结。所以,当务之急要客观地分析我国足球运动体能训练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更新观念、创新研究、科学训练,以尽快提高我国足球运动员的体能竞技水平。

1 足球项目运动员体能的作用

单纯依靠技、战术优势赢得比赛胜利的时代已经过去,技、战术高人一筹的运动员或运动队不能赢得最后胜利,往往是由于体能的欠缺,尤其是水平接近的更是如此。

1.1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的基础

从项群理论的角度看,足球属于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目,足球技术在比赛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成战术配合、决定战术效果的前提和保证,但是随着现代足球运动的飞速发展,足球比赛的攻守转换速度的加快、对抗的日趋激烈,这对足球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是时间的考验,而且跑动速度的加快,对空间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而要完成这个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高水平的体能。因此,具有高水平的体能是现代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术动作、合理运用战术的根本保证。

1.2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心理状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基础

体能训练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合理安排二者的比例,充分调动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加大运动机能的储备,与专项技术动作形式和生物力学特征结合,使其在紧张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状态。

1.3良好的体能训练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良好的体能使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专注于技术的充分发挥和战术的最优运用,并且在激烈的对抗中根据外界的环境迅速的采取应对措施反应,同时在做动作时避免代偿的发生,防止损伤的发生。

2 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由于受到教练员的深刻认识,我们请了外教,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从16届亚运会上我国男足与女足的表现上,其现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2.1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现状

足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总体上为粗壮型,身材高大、壮实是高水平球队的一个明显特征。但不同地区、不同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很大,我国足球运动员身材高大,但从身体充实度来看,我国运动员体型高大但不壮实,可能体脂量过高,同时盲目地追求高度,而忽视中国人的遗传特点和相应的力量训练,使中国运动员高而瘦、高而均,所以从身体形态方面显示出运动员选材上的单一性,训练思维上的片面性、模糊性和平均化。

2.2我国足球运动员的机能现状

在身体机能方面,有氧―无氧混合供能是足球运动员的重要机能特征。目前,在访谈和查阅资料时发现在训练中,我国的足球体能训练易于把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对立起来,因为在训练中教练员担心运动员进行无氧训练时有氧能力不足,进行有氧训练又会损害运动员的无氧能力。这实质就是因为对运动员能力系统的非衡结构关系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在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上信心不足,要点把握不准;在机能方面的诊断中发现,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时期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多数处于正常范围,但一些指标并不能达到理想化水平,如大多数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心率等。

2.3我国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现状

总体上,足球运动员属于力量速度型,但内在结构也极其复杂,因为运动员素质结构与技术位置分工有明确的关系。一般来说,速度耐力型运动员最多,力量速度型运动员其次,其他依次减少。其中,守门员以力量型居多,后卫运动员以综合型运动员居多,前卫运动员以速度耐力和持久耐力型运动员居多,前锋运动员以速度或速度耐力型居多。在110 m速度测试中发现,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基础性力量较好,而力量转化为运动能力的效率较差,力量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平衡性不理想,不利于协调能力发展,以致于易受伤;运动员起动速度较好,但对最大速度的认识上存在偏见而受到轻视,从而在训练中也不受重视;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部分教练员认为技战术训练完全可以代替体能训练,没有必要进行专门的体能训练与身体训练,没有认识到现代激烈的足球比赛对体能的高度要求以及体能对技术、战术的作用;训练中忽视与足球专项动作的结合。例如,深蹲练习,对足球项目跑跳速度景响较大,但最关键部位踝关节的肌群力量却没有给予针对性的发展,从而使肌肉工作性质和方式与运动实践差别很大;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力量训练主要通过杠铃训练,在练习要求上没有创新,全年、甚至多年都不变、反复使用,机体对此已产生适应,不会有显著的训练效果,而且在比赛中,其环境为对抗性的、不稳定的,所以训练的效果在比赛中不能充分发挥,而新的训练方法如:核心训练、功能性训练、悬吊训练并没有真正的运用;训练的片面性和不平衡性,教练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足球运动是对人体上肢、下肢和躯干各部肌力提出全面要求的运动项目――全面的力量训练不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且可以预防运动伤病;将一般耐力错当速度耐力训练,对足球专项来说,速度耐力是指高速加速跑的速度耐力和高速度、大强度的单个动作速度耐力,例如转身、变向移动、抢断、急停起动,而不是1500m的一般耐力;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但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所以应打破传统的小强度、大训练量的训练方法;脱离足球运动专项的体能训练,这种强度再大,由于缺乏针对性,训练收效甚微。

所以,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决定了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足球运动员的防卫能力、肌力能力、肌爆发力、柔韧性、速度、敏捷性、协调性、平衡性、技巧性和心肺耐力等,在我国足球运动员身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4我国足球运动员的健康现状

在运动员的健康问题上,我国的管理落后、懈怠,突出地表现在对运动员的膳食营养工作抓得不严,对一些坏习惯听之任之,等等,从而导致我国运动员蛋白质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不足;而我国足球运动员对运动营养的认识也不全面,不能充分理解人的机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健康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科学根据,例如对特殊营养补充方面,有的运动员贫血后就长期服用生血剂而效果不佳;在平日训练中不去进行逐步的积累,而在赛前寻求“灵丹妙药”;在训练结束后对放松和恢复的理解不够,从而导致损伤的发生和加剧。

3 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创新点的研究

3.1在运动员选材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心理等方面,争取赢在起跑线的工作做扎实。

3.2在身体机能方面,认识到由于专项的适应性,有氧与无氧能力的非衡补偿结构特点。训练中应充分重视有氧能力与无氧能力,有氧做功与无氧做功的对立统一关系,将体能训练分解成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肌肉训练等有针对性的训练,最终再达到整体效用的统一。

3.3在运动素质的训练上,遵循按需发展的原则,将体能训练与专项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训练;遵循优先发展原则,根据身体素质发展的规律和项目的特点,科学的进行体能训练;遵循均衡发展的原则,不但注意身体素质发展的非均衡性,同时还要注意木桶理论的运用,打好基础,防止运动损伤,最终使身体素质循序渐进的提高;遵循恢复有序的原则,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合理的恢复不但可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同时对于机能、素质的提高有一个缓冲和超越的作用;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因为训练负荷的增加的过程不是笔直上升而是有升有降起伏变化的,它符合人体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3.4在健康的问题上,通过控制营养量、营养的内容、营养比例、营养制度以及特殊营养等方面科学的运动营养;通过理疗、水疗、按摩、体能康复等手段减小运动损伤的发生和提高康复的速度和几率。

4结论和建议

我国足球项目与世界高水平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体能训练方面,思维观念需要更新,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需要加强和深化。

运动素质与身体形态是体能的外部结构,生理机能是其内部结构。在运动训练中,应紧密围绕专项,采用多种方法,合理制定计划,把发展运动员各种运动素质、提高生理机能、改变身体形态、重视运动员的健康等问题,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05,10(25).

[3]赵刚,刘丹,严小虎.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6(26).

[4]毕红星.谈我国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J].辽宁体育科技,2003,1(25).

[5]毕红星.阐释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经典”训练原则的新涵义[J].安徽体育科技,2005,6(26).

[6]王兴,司虎克.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基本原则的研究[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3,(2).

上一篇:浅论中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改革 下一篇:创设适宜环境,优化体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