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法浅谈

时间:2022-05-16 06:02:57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法浅谈

【摘 要】对于阅读文章来讲,朗读是其基础,教学中学生整齐、洪亮的读书声可以称之为校园中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朗读,就是应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清晰的将教材中的文字语言转变成有声语言的行为。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质量的方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漫谈

朗读训练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形式多样的进行朗读指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话语文课堂里常有耳闻。分组朗读,全班齐读,教师范读,播放朗读录音,是语文课里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如何提高朗读训练的效果?异步教学理论认为:语文朗读训练,教师应该立足于学习的个体性这一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通过学生的个体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课堂里,我尝试着用异步教学的理论为指导,不断探索着从学生个体差异入手,有针对性的用各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一、朗读中融入角色

分角色朗读,首先需要确定角色,一方面需要根据课文内容,另方一面也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比如性别、性格等,这样朗读就更有味道,学生读起来也更有兴趣。很多教师也知道分角色朗读,但是在分工前没有去研究课文,更没有让学生深入研究课文,或者说让学生自己先读几遍;只有让学生领悟了内容,吃透了精神,分角色朗读才会有味道,而很多教师却不注意这点,导致分角色朗读也成了一种形式,这是其一。其二,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适合分角色朗读。分角色需要有对话,大量的对话呈现才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

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动情学读

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是学生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感性依据。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的示范朗读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先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感情,先受到感染和熏陶,然后再声情并茂地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引导学生深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领会文中的感情,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朗读兴趣。这样,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加上小学生的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的发音、语气等方面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

三、语调

指语句中的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趋势,它随着语气和说话人的感情变化而变化,着眼点在于对作品的理解程度。

(1)升调:调子平而升高,表示反问,疑问,惊异,兴奋和号召等语气。

(2)降调:先平而降,表肯定,感叹请求,沉痛,惭愧等语气。

(3)平调:调子无明显的高低变化,表严肃,平静,庄重,冷漠,思索等语气。

(4)曲调:调子先升高而降低,曲折变化,表示含蓄,夸张,反语,讽刺,怀疑,意外,惊奇等语气。

四、评价的鼓励性

由于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中,往往比较生硬,缺乏活力。这个时候,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中,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要不吝赞美之辞加以肯定鼓励。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沉静内向的学生,朗读完,老师评价说:“你这次朗读,在某某词某某句,读得非常好,准确的读出了它们所要表达的感情。”仔细具体的评价可以使他们保持好高度的关注力。外向开朗的学生,朗读完,老师一句“你读得真棒”能使他们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恰如其分,妙语生花的评价语,对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采取灵活的训练方式

(1)自由朗读训练适用于新课文的初读阶段和学完课文的品读阶段。初学课文,安排学生自由朗读。其作用有二:一是随意性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二是有利于解决学习中的某些障碍,如字音、词义、断句等方面的问题

(2)齐声朗读的好处是能帮助困难学生较准确地朗读课文,尊重原文。培养小学生专心朗读的能力,看得要准确,读得更要准确,在齐声朗读中,促使自己更加专注于课文,达到准确读出文章的目的。齐读可以大声地、放开来读,专注程度比自由朗读要高,是个别朗读的“预备式”。

(3)个别朗读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针对性进行教学。个别朗读可以是针对全篇的整体朗读,也可以是分部分、段落的朗读,不拘长短,酌学情而定,依篇章而行。重要的是读得及时,读得精彩,读得恰到好处。

(4)分角色朗读的表演要求更高,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必须走进作品,对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色以及个性化的动作表演,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一些故事情节,因为孩子的模仿性比较强,所以他们都愿意去分角色朗读,扮演作品中自己喜欢的人物。看他们那兴趣高昂读书的样子,我们会默默地为他们加油。

(5)配乐朗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一起就使人置身与当时的情境中,学生的情感随着课文内容与音乐节奏互动,如同沉浸在一种如诗如画的境界中,个个读得兴趣盎然,这样,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诱发了灵感,而且陶冶了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配乐朗读,情感升华

朗读需要情感支撑,没有情感,朗读会成为无源之水。与情感最吻合的是音乐,也只有音乐才能激发学生情感,因而教师要重视配乐朗读,尽量让音乐走进学生心灵。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理解课文,需要真正读懂作者,如果这篇课文感情基调是低沉的,那么就不能选择轻快的音乐;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对音乐有所理解,至少需要对哪种旋律代表什么意思、表达了什么情感有所了解,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音文配合。比如:学习《九寨沟》这篇课文,就不能选择《二泉音乐》这样的曲子来配,而是选择一种轻快的、明亮的调子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只有感受到这种轻松和快乐,才能真正走进课文,才能在愉快的氛围里感受这种美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七、指导学生朗读方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将带有感情的朗读比作"美读",其不是一个简单发音的过程,而是一项创造性极强的行为,需要表现出写作人员当时的感情,与写作者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在锻炼学生朗读能力时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朗读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有着较强的模仿力及向师性。只有教师在朗读时带有充分的感情,学生才可以受到感染与熏陶。在学生还处于小学阶段时,掌握的朗读方法较少,教师朗读中的声情并茂能够让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学会怎样停顿、怎样断句、怎样控制语速、语气等。通常情况下,在朗读一些描绘事情紧急、危险、突变状况时,朗读的语速应增快,突出急促的特点;在朗读一些描绘心情欢乐、愉悦或者赞美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时,朗读的音调应较高,声音洪亮;在朗读一些描绘风景优美的语句时,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尽量柔和一些;在朗读一些描绘伤感、悲恸、沮丧等心理环境时,语速应较慢,声音压低。另外,在文章中一些表现特别意思的语句、词汇等应加重与其。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具体到每一句、每一段,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好习惯。

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有恒心,有耐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积极尝试,那么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参考文献:

[1]燕敦军.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几点新探讨[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2]汪涓.小学中高你啊弩机学生朗读能力退化现象的研究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

上一篇:遵循科学的方法,让英语学习事半功倍 下一篇: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中“展示交流”环节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