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发言现状剖析

时间:2022-05-16 12:17:16

学生课堂发言现状剖析

一、问题的产生

在一节数学课上我出示了这样的一个例题: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不一会儿,学生举手)

生:“老师,得数是1821.2平方厘米。近似值是1800平方厘米。”

生:“不对。”

师:“你为什么觉得不对呢?”

生:“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如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铁皮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一个水桶的。”

师:“她的观点有道理吗?”

生:“我们是在做题,要的只是一个数据,又不是真的要去做。”

生:“可是,我们学数学就是为了用啊,如果学了又没用,那就没意义了。”

生:“我同意他的观点,但我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

师:“其它同学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我们不管四舍五入了,直接把尾数进上去。就可以了得出来是1900平方厘米。”

师:“你们呢?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但不知道行不行?”

(学生向教师投来期待的眼神)

师:“在数学的领域中,的确有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它叫‘进一法’。”

(到此我当时认为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准备给学生布置课堂作业。)

这时一位平时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举手,在我的示意下站了起来说:“老师,我认为不对。”全班同学大笑,我也是一愣,他顿时涨红了脸,我连忙止住了学生的笑,让他说下去。

生:“因为我觉得这题保留到整百平方厘米是不是太大了,浪费了许多材料。”

一听这话,几位平时学得较好的学生也开始小声的讨论起来,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生:“那么,我们就保留到整平方厘米数不就行了吗?是1822平方厘米。”

生:“也不对,保留到整平方厘米数留下的材料就可能不够拷边。”

生:“我们应该保留到整十平方厘米数是1830平方厘米。”

师:“你们说刚才提出的这个问题好不好?”

学生自发的鼓起掌来。并给予钦佩的目光。

我当时心中不由的一颤,他能想到的问题别人是不是也想到呢?

二、问题的调查

为此,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从中发现学生的思维品质中天生具备想要知道的欲望,或者说是一种积极的想要知道更深的愿望,也就是儿童总爱问为什么的原因。可是我们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不提出来呢?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为了了解真实的情况,我做了一份调查:

1.你对教师的话相信多少?

A、全信 B、大部分相信

C、少部分相信

2.当你在生活中发现与别人意见不一时,你会:

A、马上站起来辨解

B、自己知道就行了,不用告诉别人

C、心中知道不说

3.当你在课堂上发现与老师或同学意见不一时,你会:

A、马上举手说出自己的观点

B、可能自己错了,想想就行了

C、想说又不敢说。

调查完了之后,我将数据作了整理下,看完了这份调查报告,我心中又是一沉,从第一题中,我又发现在30人中有12人是平时老师眼中学习成绩好,又听话的学生,还有18人是在老师眼中学习一般但是听话孩子。而在生活中却又是另一番情况,大半的学生(占59%)能够尽量多的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不弄出个所以然来就不罢休的决心。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的同学仅占总人数的11%,而止于想说的同学占74%,但其中有大部分学生是不敢说,个中原因教师的主观介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报告评析)

看完了这份调查报告,我发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大半的学生正在盲目的接受着老师或书本给他们的思想,他们要么不去思考,要么思考了发现了问题也不愿或不敢说。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过:“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这类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是停留在了接触了层面上。在崇尚学生自主学习的今天,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教育的初衷大相径庭了吧。我不敢深想,但又不能不去想这个问题,如果教育走上这样的道路,又怎样去谈教育的明天。俗话说: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它。

三、问题的解决

陶行知先生提出“解放儿童的嘴巴,让他们更多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创造的冲动。”针对上述的现状,我决定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去逐步改善。

首先,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说“不”,表扬说“不”的同学,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阐述自己的观点。以此激发其他学生发言的欲望。一开始,我用一些提示性的语言:有没有别的想法?有没有别的办法?……甚至用更有鼓励性的语句:谁有更简便的办法?谁的办法比老师的还巧妙?借助学生间的“互比心理”,培养他们的“争辩”的意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时候还故意说错或板书错误,让学生帮老师改错。久而久之,在班上形成了一股“争辩”之风。

其次,在平时的课余生活中,找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把选题的内容进行扩展,从课外向课内渗透,从热点向学习中的难点转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敢于“争辩”的意识。

再次,通过开展辩论赛,如“小学生需不需要做家庭作业”“小学生应不应该看电视”等,在活动中选出 “争辩小能手”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争辩”的热情。

综上所述,要想改变当前学生课堂发言的现状,可以大胆鼓励学生说“不”,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起学生发言的欲望。

上一篇:静心体味,提高素养 下一篇:重新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