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研究

时间:2022-05-15 10:09:44

信贷投放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研究

内容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缓解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所面临的诸多压力,就必需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金融工作,特别是加强信贷投放管理工作。本研究认为:金融部门要遵循科学发展观,顺应宏观经济形势,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采取有效措施,使得信贷资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能达到最大化。

关键词:信贷投放 经济增长 科学发展观

信贷管理工作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一)超量信贷投放容易造成结构失衡

超量信贷投放容易造成结构失衡,对金融部门准确把握信贷投放节奏提出更高要求。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下滑风险(周月娴,2010),我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一度实施信贷大投放的刺激经济战略。从实施效果来看,短期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对于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没有带来太多影响,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本质上仍然停留在粗放型阶段。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来看,由于过快信贷投放所带来的风险暴露具有较长的时滞性,同时再加上我国银行业体制转换并没有真正到位,经营管理整体上仍然水平较低,从而使得超常的信贷投放面临较大的风险压力。因此当前金融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好信贷投放的节奏,不断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按照市场需求来调整信贷增量。

(二)准确把握信贷投向是金融部门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措施

信贷投入应从根本上入手,来关注民生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拉动绿色经济发展、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缓解资源瓶颈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有效投入,从而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高效配置金融资源,加快发展“绿色信贷”,使得金融机构真正履行践行社会责任的义务,在促进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部门自身稳健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理配置信贷资源是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很显然只有在文化、环境、政治、生态、资源等各方面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谈到宏观经济层面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可持续的发展,需要维护好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在平衡。在配置资源时,要遵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地配置金融资源,确保金融生态稳定健康发展。

(四)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

信贷工作的统筹兼顾,就是在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兼顾社会效益。灵活运用信贷杠杆手段,积极支持经济社会发挥,也是商业银行践行社会责任义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金融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需要做到思想和行动上的统一,统一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政府的经济形势分析判断上来。既要保持信贷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大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量,也要切实提高信贷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转型。

当前信贷投放中存在的问题

信贷集中的倾向突出。近年来,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深化,经营上更注重安全性和盈利性,信贷管理权限上收,进行集约化经营,信贷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新增贷款向大行业、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程卫红等,2010)。行业规定的政策障碍无法突破,贷款集中于少数企业的现象比较突出,信贷资金大量外流,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使一些急需资金发展的中小企业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机会。

信贷投放的外部生态环境仍然不够理想。当前外部的社会信用环境还不够理想,银行的“恐贷”心理并没有真正得到消除。在进一步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同时,商业银行还未完全形成激励机制,责、权、利没能真正做到“三位一体”,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信贷营销的积极性,致使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出现了“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没风险”的心态和消极贷款的行为。

信贷投放过量,容易造成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由于我国货币供应长期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但是由于经济增长速度只在8%左右,通货膨胀比较严重。根据不完全测算,大概三分之二的供应货币进入到了资产领域,被实体经济吸纳的货币不到三分之一。这样长久以往,势必造成严重的流动性过剩,房市和股市价格泡沫越来越大,同时造成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价格倒挂。

信贷资金集中投向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领域,容易形成较大的风险隐患。在当前银行所发放的贷款总量中,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比高达30%以上,而一般性贷款占比不到60%,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集中度较大导致信贷风险日益提高。由于政府将财政信用做担保,各家银行要求政府在编制财政预算时将贷款的还款计划并入,这必将导致政府的担保杠杆率加大,同时地方政府获得巨额信贷资金时往往通过多家银行,这种多头举债方式致使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

信贷投放过度集中,对企业科技创新造成影响,制约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由于投放在房地产和政府基础设施领域的银行信贷过度集中,必然造成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同时会带来投入不足、新兴产业发展乏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低下等关联问题。尽管银行部门有着强烈的信贷投放冲动,但是由于种种“短视”行为的存在,最终的信贷政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抑制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的。

做好银行信贷投放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确保信贷投效均衡有效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第一要务”来出发,确保信贷投放节奏均衡有效,促进金融生态环境健康,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均衡”首先是指总量的均衡,信贷投放的数量与节奏要与经济运行的实际需求相一致;然后是指结构的均衡,为确保经济运行保持高效率,要根据经济结构的合理需求来相应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使之达到均衡统一。应把有限的信贷资金投向资金最短缺的行业和领域,投向国家宏观政策支持、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和领域,做到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需求相匹配,同时掌握好实体经济和工商企业需求的准确时机,做到与实体经济运行的需求进度匹配,根据客户的实际要求情况均衡地投放信贷资金,实现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

(二)促进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

上一篇:农民收入增长困境一个经济学解释 下一篇:信贷投放量与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