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15 03:59:35

技工学校数控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它的办学质量关系着社会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影响着产业进步,因此如何保证良好办学状况,积极推动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上进行大胆尝试,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转变,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专业工种为模块,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找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模块设置的基本原则

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要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促进质量评价的社会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根本保证。具体到模块教学设置上,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将数控专业分成若干模块,如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普通机加工模块、数控加工模块,凡是与上述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像这样有的放矢地设置模块,既可以实现培养目标,又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上下工夫,除了设置专业主模块以外,还配置了基础模块,如《大学语文》、《英语》、《政治》等基础模块。这些模块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构建人的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遵循弹性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

各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对复合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从院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设置模块时遵循复合型原则。并且每学期定时的参加生产实习,使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挂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使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尽量挂钩,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模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参加技能考核等形式,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二、数控专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

按模块化教学要求编制授课计划,通过整合,删除教材中过时的、理论性偏强的部分章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写,突出现场教学、直观教学。

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吃透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2.数控专业“一体化”教材

数控专业的一些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三门课就可进行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可使学生掌握机械图的绘制方法、规范,而AutoCAD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准确、高效的作图,与公差课的配合学习,可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公差概念,并正确标注,正确识读图纸技术要求。另外,根据该转专业的培养目标,需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应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因此,需对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由学科带头人牵头,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为一体化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场所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如我院数控实训场地,实训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实习车间可进行好几个工种的教学,如: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老师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然后根据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理论讲解。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实习场地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双师型”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高素质、可以打硬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类院校的根本大计,也是职业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科学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由以下三个渠道进行:一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和评审,或行业资格证的考评,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二是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将教学工作考核、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考核及教书育人工作考核相结合,全面动态地评价教师。建立能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工学、产学结合”的创业机制,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知识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话语权。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健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体系,才能更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贺应根,夏金星.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内涵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

[3]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

上一篇:树立生态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下一篇:关于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相关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