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结构 促进学困生转化

时间:2022-05-15 12:46:57

优化课堂结构 促进学困生转化

“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促使“学困生”转化。为此,我校数学组确定了以促进学困生转化为主的“多层次教学法”数学课堂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对“学困生”的了解

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深入了解,是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关键。为此,我走访了每一位“学困生”以前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活动、心理以及与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生活、学习及家庭状况等情况,并与每位学生逐个谈话,了解他们有何兴趣爱好,有何特长及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对所了解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再根据每位“学困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基础,心理特征等,制定不同的促进转化方案。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学目标具有诱发、导向、调控、激励的功能,是支配课堂教学的主线,也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逗、点、拔,各尽其能,各显神通,以自己的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备课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教材内容按其重点及难易程度划分若干个层次,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围绕着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还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和导的方向,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环节。提出多层次教学目标,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感到学习目标都能处于一种“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感觉,给学生一定的负担,又不过重加大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感到重而可担,有劲头学,而不是让学生负担不起,把学生压跨。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困生”消除畏惧心理,增加学习的信心。

例:“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出了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共同目标: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对于“学困生”,有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了解或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使每一位“学困生”都能够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

“多层次教学法”要求不仅对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课时教学目标,而且还应提出不同层次的学期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

例:对“学困生”提出了如下的学期教学目标:

认真预习,认真听课,不懂就问,争取能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争取摆脱“学困生”。

三、实施课堂层次化教学

(一)、新课预习的层次化

在讲授新课程前,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预习要求。对“学困生”,则有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

例:在讲“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对“学困生”提出了如下的几个问题:

1、什么叫乘方?什么叫幂?

2、乘方的意义是什么?

3、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102×103,22×23,a2×a3 …

根据上面计算结果猜想:an×am=?(n、m为整数

引导学生用语言叙述。

“学困生”在教师引导下,预习教材,都能够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这就减轻了“学困生”知识缺陷的心理负担,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有助于“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使“学困生”的转化。

(二)、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师分层指导

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导”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愿学,乐学,才是取得优异教学成绩的根本所在。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增加学生的独立活动的机会,对一些问题尽可能的让学生讨论,发表他们的见解。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坚持学生自己能学懂得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能够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经过思考后回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独立活动的主导作用――整体把握、分层推进,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始终置于教师的启发引导之下。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出现各层次学生参与程度、自学效果、所遇困难等不同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学生独立学习活动中,应巡回指导检查,在巡回指导检查时,特别要注意“学困生”,善于捕捉学生的问题,及时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获取整体情况,以便因势利导,分层施教。

1、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

恰当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是及时反馈的手段之一。因此,教师设置的课堂提问要具有层次性。对于复习性的、记忆性的概念等问题尽可能让“学困生”回答,较容易的理解性的问题,“学困生”能够回答的也尽力让他们回答,并鼓励他们大胆回答,不要怕出错,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课堂提问的层次化,既要有普遍性和针对性,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整体水平的提高。

2、编排不同层次的课堂诊断练习

课堂练习不但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对课堂练习要精心设计编排,坚持低起点、小台阶、小坡度,逐步增加提高难度的原则,编排出适合每个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课堂练习。在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引导启发,对于“学困生”则要多一些引导启发。教师在课堂练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有创新,不要满足教师所讲解题方法,对于有创新的解题方法,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作业能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能巩固所学知识。布置作业是否恰当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课后作业不能一刀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的作业,有必做题和选择题,选择题可供学生自己选择完成,不局限优秀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外作业同学生进行书面交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便有利于学生提高。对“学困生”的作业还可以面批,帮助他们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指导解题方法,促进他们的转化。

4、制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

测试是对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评价的有效手段,测试的目的在于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把握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教学。因此,在编制单元测试题时,结合《大纲》要求,制定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其目的是使学困生不觉得试题太难而考的太糟,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作用,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教师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要促进学困生的转化,优秀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充分发挥优秀生的优势。在班内展开互帮互学活动,让优秀生帮助学困生。优秀生帮助学困生复习以前所讲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向学困生介绍学习数学的方法,帮助学困生预习新课,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帮助学困生理解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团结,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差异性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