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

时间:2022-05-15 09:58:1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之我见

摘 要教师只有充分体味每一篇课文的美,把知识理论容纳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使语文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才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向往和探索热情。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才数量的匮乏,人才素质低弱。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新世纪的一代教师教好书、育好人,为建设新世纪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师的一切教学过程(尤其是语文课教学),都与审美有着不解之缘。布鲁纳说:“传统教学方法很明显的一个缺陷,就是没有向学生展示出艺术的只有艺术才具有的那些宝藏……美。”正因为这样,许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语文教学成了传统的说教,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我们在抱怨学生语文素质降低,语文水平下降的同时,应该反省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有没有用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就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教师的责任在于义不容辞的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用美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用艺术化的手法启发受教育者在符合美的规律的行动中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教师只有充分体味每一篇课文的美,把知识理论容纳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和谐新颖的创造性的学习环境中,才能使语文教学满堂生辉。学生受到美的感染才会对自然、社会、人类现实生活中所呈现出来的种种美的现象和事物产生震动、惊异、赞叹、仰慕、热爱、振奋等美好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向往和探索热情。由此看来,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那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美读。美读,“就是通过口、眼、耳等各种感官,全身心进入文本,从而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审美创造、陶冶心志的一种审美阅读活动”。通过美读,变无声为有声,利用音韵美把教材中美的内容充分表现出来,使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有人说朗读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主要途径。此话可能有点夸大,但也说出了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最有效途径。指导学生对篇篇课文都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象、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就会收到美的效果。美读包括:教师示范美读、讲读型美读、背诵型美读、竞赛型美读等。

二、通过想象再现教材中美的情景。读优美的诗文,就是体验语言文字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心智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的原有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迭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想象是一种心理行为,是在已有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虽具有虚构性和创造性特点,但不是无中生有。想象是感情炽烈时的产物,总是出现在某种情境之中,常将自我融入其中,生出诗的意境美,陶情冶性。”可见,想象可以使审美对象不断具体、鲜明、生动,使审美活动更加丰富、活跃,文学作品通过想象而呈现出的优美意境,更增添了作品的韵致美、情境美、诗意美。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它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给欣赏者带来诸多不便,而电教媒体的运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一篇: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几种方法 下一篇:如何进行设计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