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预言与飘红

时间:2022-05-15 05:52:32

汽车市场:预言与飘红

2006年,中国入世5年。

5年前,一些悲观的人作出"中国汽车产业将全盘崩溃"的黑色预言。

5年之后,即使最悲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产业以及中国车市,正全面飘红。

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已经成为美国、德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

2006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升,消费需求总体较为活跃,受各地“限小”政策取消、新消费税政策等影响,我国乘用车需求得到很大激发,商用车市场也结束了低迷走势,带动我国汽车业产销快速增长。汽车平均价格受新车型集中上市,竞争加剧的影响继续呈下降趋势。

2006年汽车市场大事记

2006年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开始的第一年,在此期间,一系列的汽车政策也陆续出台,并不断影响着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从政策的角度,总结影响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大事主要包括:

1. 关税下调

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1月1日起我国进口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整车的关税由30%统一降至28%。变速箱、减震器、散热器、离合器、转向器等车用零部件的关税将由13.5%至12.9%降至10%。2006年7月1日起,关税进一步降至25%。经过这次降税,我国基本完成了加入世贸承诺的降税义务。

年初的关税调整影响不大,2%小幅度的关税调低已被汇率、市场供需关系、政策等其他因素所淹没,进口车价格未受较大影响。至7月1日进口车的关税最终下调至25%,代表着进口车在进口关税这部分的成本已经被固定,其他的因素影响不大,进口车市的车价随之走向市场化。

2. 《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实施

2006年1月1日,《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是国家税务总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工作,于2005年11月15日颁布的。新办法对车辆购置税的申报、退税、税款征收、完税证明的管理以及档案资料的管理有明文规定。对归国留学生和来华定居专家实行优惠政策。

3.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实施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于2005年11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从2006年2月1日开始,申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新产品必须符合《办法》的规定,不符合《办法》要求的,将不予登录《公告》。对于《公告》中已经有的车辆,自《办法》颁布开始,生产企业应尽快按照规定对车型车身外部标识进行调整,从2006年5月1日起,《公告》内所有车型均需符合《办法》的要求,否则将暂停有关车型《公告》。

《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是规范我国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的第三步。在显著位置标明中文产地或国内生产企业的名称,是企业守法经营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对客户和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也是保护自主品牌和引导自主开发的需要。

4. 小排量解禁

2006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公安部、财政部、监察部、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不得以缓解交通拥堵等为由,专门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采取交通管理限制措施”。3月底前必须完成清理有关限制性规定的工作。“鼓励经济型汽车政策”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标准可能明确为:发动机排量小于等于1.4L、车身外形尺寸总长小于等于4米等。这是一项与节能环保相配套的措施,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市场增长,2006年以小排量车为代表的经济型车的销售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5. 消费税下调

从2006年4月1日起,作为国家消费税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汽车执行新的消费税率。乘用车消费税分为5档,即排气量小于1升的税率为3%;排气量1升(含)至2.2升的税率为5%;排气量2.2升(含)至3.0升的税率为9%;排气量3.0升(含)至4.0升为14%;排气量4.0升(含)以上征收20%消费税。三是对24座以下客车,排气量小于2.0升的,仍适用现行的3%税率,对排气量2.0升(含)至3.0升的适用5%税率,对排气量在3.0升(含)以上的增设8%的税率。可以看出,此次汽车消费税调整重点加大了大排量和能耗高小轿车、越野车的税收负担,相对减轻了小排量车的负担,体现出对生产和使用小排量车的鼓励政策。

在政策出台之前,引发了许多大排量进口车和SUV的购买潮,并致使短期内很多排量在2.0升以上的汽车纷纷涨价。同时,由于2.0L在税率上属于中界点以及其他优势,此后的许多新车、小改款车都以2.0L为主力车型。

6.交强险正式实施

第462号国务院令颁布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自7月1日起正式施行。车险将执行两大“新政”:保费优惠总额不得低于7折,强制三者险正式实施。《强制保险条例》的实施使以前理赔难、事故责任划分不明确的现象将得到改观。这是与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的条例,也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立法予以强制实施的保险险种。

7. 9种汽车零部件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疫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2005第137号公告的要求,从2006年12月1日起,装有未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和尚未加施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9种零部件的车辆禁止销售。强制性认证的实施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抬高。

8.汽车销售企业备案实施

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5年第10号令颁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规定2006年起所有自产汽车产品均要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原已核准的企业,应在2006年12月31日前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过渡到品牌汽车经销商。据此,国家工商总局要求,拟从事品牌汽车销售的企业,在取得汽车供应商授权后,应到国家工商总局备案。这项管理办法将使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职责划分清晰,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

2007年汽车市场全景分析

汽车供给状况分析

1.国内生产情况

2006年,全国汽车市场实现总产量727.97万辆,同比2005年增长27.32%,月平均增长率为5%。如图1所示,3月份的产量最高,达到73.3万辆。主要原因是2月份易受春节影响,产量和销量均比较低,人们节后购车的需求则在3月份得到充分释放。这一特点在汽车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律,厂家对3月份销售量的高预期促使其增加产量.7,8月份进入汽车销售淡季,今年产量的最低谷出现在7月,为49.9万辆。11月后进入销售旺季,厂家相应提高了产量。

图12006年我国汽车生产情况

2.进出口情况

2006年我国汽车进口显著增长,汽车(含底盘)进口22.94万辆,同比增长40.7%,进口总额为 75.18亿美元,同比增长47.0%。

2006年我国汽车出口达34万辆,较2005年翻了一番。其中,轿车出口超过9万辆,约是上年的三倍。

汽车需求与销售状况分析

2006年,全国汽车市场需求旺盛,实现总销量721.60万辆,同比2005年增长25.13%,月平均增长率也为5%左右。如图2所示,12月份的销量最高,达到75.85万辆。但2月份的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50.66%,这与去年同期销量异常低有关。2005年春节左右汽车厂家的价格战使得消费者持币待购心理严重,导致2005年2月份的汽车销量31.8万辆。进入3月后除6、7月份销售淡季8%的同比增长率,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了20%。

图2 2006年我国汽车销售情况

汽车价格走势分析

图3 2006年我国汽车平均价格指数情况

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水平仍呈下降趋势。如图3所示,为以2004年1月的汽车平均价格水平为基准计算的2006年各月汽车平均价格指数情况。2006年前3个月汽车价格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随着3-5月,大量新车型集中上市,激烈的竞争使得价格下降速度加快。特别是到6、7月份,不少新车也迫于压力开始调整价格或让利促销,价格下降幅度最大。9、10月份的价格水平下降幅度趋缓,但是随着年底的到来,经销商为完成销售任务获得厂家返利,竞相降价,汽车市场的平均价格又出现了较大程度的下降。全年的平均降价幅度在6%-7%左右。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汽车市场,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了全球年均不到5%的水平。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的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整体市场的持续攀升。商用车市场经历2005年的下滑局面后呈现恢复性增长。预计2007年我国汽车市场的产销将达到760万辆,增速在12%左右,并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乘用车仍将是拉动市场增长的主力。

个人收入增长所导致的私人汽车消费需求的增加促进了我国乘用车产品消费结构从原先的以大排量、高档次、单一化的公商务用途车辆为主逐渐转向小排量、中低档、多样化的家用轿车为主。随着厂家之间激烈竞争带来的更多新车型的推出以及国家鼓励环保小排量汽车发展政策的引导,加上汽车金融业务经过两年准备性的营业推广和风险评估,预计2007年将会加大市场拓展力度等因素,国内二三级市场将逐渐启动,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乘用车市场2007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产销量将达到560万左右。

汽车价格将继续保持今年以来平稳下降的态势。

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经历了从寡头垄断到群雄并起的巨大转变。伴随着日韩系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上升,大众集团占据中国乘用车市场半壁江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就整个汽车市场中份额最大的轿车市场来说,2006年前十家的集中度为65%左右,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激烈的竞争使得各个厂家为争夺客户而大打价格战。由于低端车之间价格战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利润空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挤压。高级车由于产品定位和消费人群承受力高的影响,不会出现大幅降价。而中级车随着各个厂家不断推出新产品,导致降价压力不断增大。预计2007年汽车降价幅度将小于2006年,中级车存在较大降价空间。

消费者将更加趋于成熟,客观上要求新产品定位及营销策略更有针对性。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扩大,具备车辆使用经验消费者的比例将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时,二手车市场的规范也省得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在收入不高的情况下选择购买二手车。网络、媒体和广告的日渐发达将促使消费者获取相关汽车信息的渠道转变为全方位的主动获取和互动感受。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车辆的主要因素方面,日渐成熟的消费者在既定预算的情况下将更加关注汽车的性能、油耗和综合使用费用。这些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将反过来直接作用到汽车市场本身,并对各细分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多层化和多元化的汽车消费群,要求汽车厂商在新产品投放上更具针对性并寻找除价格战以外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

上一篇:商品交易市场:调整与升级 下一篇:文体用品市场:制造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