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2:30:10

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摘 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策略,以促进高职大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117-01

高职生是普通大学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大学生的一般特点,也有其独特的特点,强化和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水平,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与高职大学生个人的高度重视。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类特殊群体。大学生涯对每一位高职生来说,都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人生体验。不管愿意与否,他们都要开始独立地面对真实的生活,都要自主解决自己的人生难题。但是,当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去面向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时,会发现生活之舟是那么的复杂,有时甚至是那么的难于驾驶。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社会、家长及自己对高职的偏见,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就业等问题上,感到苦闷、孤独、失落、焦虑,甚至精神崩溃,自杀、杀人等恶性事件偶有发生,这些都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刻不容缓。

1、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高职生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五大方面,其中,心理素质是整个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是核心。只有心理健康、个性完善的高职生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肩负提高高职生心理素质之重任。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他们具备完善的个性、坚强的意志、正常的情绪、挫折的承受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奋发向上的成就动机。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新要求

高职生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呈现了不平衡的现象。高职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促进他们的心理朝着稳定、成熟、健全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档案和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行地解决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发展中的困惑、疑虑,指导他们正确地应对;了解与监测高职生心理健康的状况,把心理健康中的共性教育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才能使高职生的身心得到顺利发展。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职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的新要求

自我心理保健能力是指在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引导下,主动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它,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实现心理健康。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于培养高职生具有自我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会积极调节个人的心理心态,顺应变化的环境,提高生活的效率和满意度,朝有效地发展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普遍不高

纵观高职院现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虽然许多高职院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但是工作关系不明确,工作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部分高职院校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认识模糊,将心理咨询合并在了德育教研室,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严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产生偏见和误解,增加了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

2、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方法未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

第一,现在大部分高职院已开设心理健康课,但一些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教育,心理健康课变成了传授心理知识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思想工作,关注点不在价值判断,而是帮助高职生解决心理上的困惑。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单一,有的院校只是建立了一个心理咨询室,所开展的教育只停留在被动接待学生的来访层面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团体辅导与咨询、心理健康讲座、观看心理电影等有效方法没有充分利用,流于表面形式,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

3、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科研水平较低

目前,在高职院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中,有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辅导员、德育教师,也有其他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人员。由于专职心理教师工作繁重,无暇顾及科学研究,从而使高职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发水平不高,低水平简单重复现象严重,缺乏系统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导致了不能有力地指导实践。

三、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高职院校要正确认识在新形势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某种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学校教育内容之一,在确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时,既要考虑年龄层次的差异,又要考虑心理素质结构层面的不同,还要有教育效应方面的区别。

2、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开设,优化课程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基础课,作为必修课开设,能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有利于改变高职教育教学忽视个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遵循高职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要依据心理教育健康课程标准,为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了解情绪的作用和挫折的意义,有步骤、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对压力和挫折的忍耐力以及灵活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同步发展。

在教育方法上,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中。比如:(1)本着“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新生一到校就进行心理调查,建立心理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2)建立院系(部)、班级之间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帮组、指导和服务,使心理健康教育走进教室,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3)举办各种形式的心理讲座,观看心理电影,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宣传栏,让学生获取相关心理知识;(4)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率。

3、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匮乏,且缺少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讲学;也可把教师送出去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有条件的院校也可直接选调心理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和咨询师来校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兼职人员的培养,壮大师资队伍,比如对辅导员、班主任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也要制定计划,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图书馆核心价值及实现方式 下一篇:化工企业养成教育培养实施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