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援助机制

时间:2022-05-15 02:22:13

残疾人就业工作是社会总体劳动就业的一部分。但是,由于环境障碍和自身缺陷的限制,残疾人就业面临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以青海省为例,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残疾人就业的行政法规不完善,监督和约束力不强,政府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能力有限。全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和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覆盖面仅有20%左右。二是政府和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岗位不足。在政府的就业信息中,残疾人很难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岗位。三是特殊教育学校设置不尽合理,残疾人文化素质较低,就业机会少。残疾儿童入学率与全省适龄儿童入学率相差32个百分点。1996年至2005年全省考取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只有221人。四是残疾人就业层次低、收入低、稳定度低。全省城镇已就业的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的921人,不到城镇残疾人就业总数的1%。收入只有城镇就业人员的50%。五是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现象普遍,用工单位普遍认为:健全人就业都难,何况残疾人呢?

笔者认为,在当今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应从观念转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身努力、创新途径等层面建立完备的援助制度,扩大残疾人就业。

第一、在观念转变方面,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全体公民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尊重残疾人的个性差异,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服务,变同情为携手同行奔小康,变怜悯为宽容互助促发展,变救助为文明成果共享受,共同创造灿烂和谐的美好社会。

第二、在政府主导方面,要从法律政策上维护和保障残疾人获取社会资源的公平、公正性,依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各地实施办法及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规定。要建立完备的就业援助制度和就业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督促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全面落实。要落实和完善福利企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依法兴办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要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和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的整体素质。要完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济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的税费减免政策。要合理设置特殊教育学校,形成“教、学、发”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教会一门技术、学成一行手艺、开发一批岗位”的办学目标,确保残疾学生稳定就业。

第三、在社会参与方面,以兼容、包容、宽容的态度对待残疾人,纠正“大学生就业难,何况残疾人呢”之类的歧视行为。残疾人有人格尊严。只要社会为残疾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残疾人同样会创造人类文明的奇迹。脍炙人口、震撼中外的《千手观音》就是其中一例。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个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有义务为残疾人提供帮助,自觉执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法规政策,为残疾人实现就业奉献一份爱。

第四、在自身努力方面,残疾人家庭和残疾人是参与就业的主体,要转变就业观念,克服自卑、自弃的思想,相信国家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增强斗志,坚定信心,放下包袱,乐观向上,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开放、公开地反映和提出就业愿望、就业需求,用自己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每个成员证明“我是好样的”,让社会每个成员认同“残疾人真了不起”。

第五、在创新途径方面,各地在公益岗位中,留有一定的比例用于残疾人就业。积极鼓励社会依法兴办福利性工疗机构、庇护性工场,为精神、智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造条件。采取政府购买摊位等办法,在各地推行的“五小就业工程”、“零就业工程”中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实行残疾人和健全人同工同酬及最低工资标准,并依法办理社会保险。组织力量,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分散、灵活就业的岗位,为残疾人就地就近或在家就业提供保障。

(本文作者系青海省残联维权部部长)

上一篇:听力残疾标准解读 下一篇:为了小鸟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