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14 10:54:34

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对本院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进行预测性分析。结果 医护人员专业素质、风险意识、院前急救设施、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医院院前急救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 提高急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完善医院急救设施,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院前急救;急救质量;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工作面临着病种多样、病情危急、意外情况多发的特点,稍有疏忽便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伤害,引起医疗纠纷。分析影响急救质量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对促进医院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资料,总结出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现报告如下。

1 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的因素

①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不达标:院前急救工作要求医务人员有较强的应急能力、急救水平和操作技术。但是因为院前急救工作人员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存在应急反应不敏捷、急救技术不熟练、对抢救仪器不能正确使用等问题。例如不能正确评估病情;现场处置不当,造成患者医源性损伤等。②医护人员缺少风险意识,法律知识淡薄:院前急救中,一方面因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不明确护理工作中所担负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只关注于抢救患者,导致忽略患者和家属的知情权,在抢救过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未经过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抢救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很容易引起纠纷。③院前急救设施存在缺陷:急救车不达标,出诊途中出现车辆故障,医驾人员对出车路线不熟悉、浪费较多的时间在路上;救护车在途中的急刹车、急速转弯可能对患者造成疼痛加剧、身体碰撞的后果。急救器材保养检修不到位,影响使用;急救物品用完后不及时补充、器械用过后不及时复位,影响下次急救使用。④院前急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各项明确的执行制度,安全管理不力,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领导管理力度不够,规章制度落实不到实处,致使工作人员有章不循。

2 防范措施

①提高急救队伍人员素质:通过岗前培训和定期训练提升急救人员的专业能力、心理素质、应急协调能力、职业道德素养。急救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培养其全科救护知识技能、技术精、反应快、有救死扶伤的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经急救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院前急救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定期的技术训练,如心电监护、心肺复苏、止血、外伤包扎、静脉注射等,定期外出学习,掌握最前沿的医疗急救技术。并且注意培养医护人员之间的默契配合能力,在急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②提高医护人员风险意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急救中应向患者和家属讲明患者情况、急救中的潜在风险、急救中有可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执行,避免医疗纠纷;及时、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发展过程, 治疗所用药物和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为接下来的抢救治疗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医护人员应明确自身的责任,增强工作责任心,并懂得在工作中如何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③完善医院急救设施,提升院前急救质量:规范急救仪器和物品的应用和管理,对救护车、各种抢救器材进行定期维修和保养;急救车单元内物品定位摆放,定数量、定期检查、确保药品充足、物资齐备,并且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要求驾驶员能够掌握医院覆盖区的基本路线,尽量安装导航仪,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到达患者所在地。如果出车过程中出现交通事故应及时与远方领导联系,做好后备急救工作,以免延误患者救治时间。④规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制定院前抢救基本准则: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是先救命后治病;急救医护人员应听清患者及家属的主诉,问明发病经过和发病细节,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表现,迅速无遗漏的做好基本检查;在急救过程中尽量不盲目移动患者,注意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护理人员在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复述复核药物名称、剂量、浓度,核实无误后执行;院前急救医疗废品处理准则:所有用过的医疗废品需全部带回,一方面防止污染公共环境,另一方面有利于医疗核查;规范120急救调度管理制度:120电话必须24 h专人值班随时接听,接听电话人员在最短时间内问清患者的详细地点、患者人数、患者病情、联系电话,在最短时间内派出急救人员出诊。制定的制度需严格遵守,责任到人,赏罚分明,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提升工作质量的作用。

3 总结

院前急救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医疗护理质量或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引起医疗纠纷。提升院前急救质量,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保证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质量的重要保证。

上一篇:提高一次性切片刀的切片数量及质量心得 下一篇:114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的救治与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