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的救治与护理管理策略

时间:2022-08-23 06:49:09

114例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的救治与护理管理策略

【摘要】 以救治大规模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为例,探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通过充分发挥护理部的组织指挥、沟通协调、快速反应的能动作用;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的小组分工负责制;加强预防医院感染入院、住院和出院三个环节的控制;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稳定情绪配合治疗等措施,确保了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儿童;沙门氏菌感染;救治;护理管理

鼠伤寒沙门氏菌(STM)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全年均有发生,以6~9月发病率最高,是小儿沙门氏菌感染中最常见者。2013年6月13日本市某学校发生食物中毒,400多名学生出现症状,四川省眉山三医院共收治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患儿114例,护理部积极组织和参与抢救处置,保证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顺利完成,无患儿死亡和医院感染病例发生。

1 临床资料

本院在6 h内收治患儿114例,男性81例,女性33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1.3±0.46)岁。全部病例均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发热、腹泻、腹痛、呕吐。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在37.8~40.2℃之间。患儿腹泻特点为大便呈水样便或稀便、次数频繁,轻者3~5次/d,重者多达10次/d以上,并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症状。入院患儿均行三大常规检查,凡体温>38.5℃患儿均做血液培养,腹泻患儿均行大便培养,培养结果为鼠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全部病例均接受抗生素(头孢他啶、氨曲南)等治疗,并辅以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住院治疗时间3~7 d,平均住院时间为4.4 d,康复出院。

2 护理管理策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情况复杂的特点。其医疗救治难度大,要求高,往往反映某医疗机构的能力和水平[1]。本次事件短期内大批患儿涌入,给本院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救治能力和整体水平带来严峻考验。

2.1 快速反应,分工协作,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实行小组负责制。面对患儿数量短期内急剧增多的现状,医院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根据抢救需要,组成抢救医疗队、后勤保障队、药品供应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护理部按照分工职能调集人员,组成抢救观察治疗组,管理协调组和接待外勤组。各组间既有分工又有相互协作,保证了紧急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抽调护士在特殊情况下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实行小组负责制,分片包干责任落实。

2.2 根据突发事件的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和护理工作流程,落实救治任务。因为此次事件为突发群体性,对象均为儿童,针对患儿起病急、病情变化快,情绪不稳定、表达不准确等特点。按照医疗救治原则及方案,应用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及工作流程,规范护理工作服务,做到有的放矢、忙而不乱,提高工作效率。如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的患儿病情观察:呕吐、腹泻、腹痛患儿注意观察呕吐、大便的量、次数及性状,取标本送培养等。

2.3 严把消毒和污物处理关,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在处置危机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做好消毒工作。本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食物中毒,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涉及面广人多。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的传播途径有食物传播、水源传播和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救治初期,护理部就考虑到医院感染的预防,提出并实施了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抓住消毒隔离管理的三个环节。如:入院环节控制,接诊时由护士分批引导,集中安置在专门的病区,分发塑料袋收集呕吐物。住院期间,短期内数量众多的患儿集聚,产生医疗垃圾多,均按照医疗垃圾分类要求处理;保持环境清洁,建立严格有效的隔离、防护屏障,控制感染的发生。出院环节,患儿出院后,床上用品按传染病患者要求进行处理,被褥进行暴晒后再使用。

2.4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由于本次事件发生在学校,学生数量多,社会影响大,学生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家长情绪激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救治工作,外勤组配合科室医生和护士对有情绪的家长进行疏导和解释,稳定其情绪。同时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 减少患儿的恐惧、紧张心理,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告知饮食卫生的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总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过程中,护理部充分发挥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等职能作用,利用管理体系健全、护理人员多,执行力强等优势,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应急救治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措施,为患儿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叶磊,刘敏,李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预案管理模式探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1(9):160161.

上一篇:影响院前急救质量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下一篇: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