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时间:2022-05-14 07:40:28

浅谈中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摘要:社会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笔者认为除学校教育外,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家庭教育必须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支撑。本文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家庭教育的具体策略,对家长、教师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生;家庭教育

面对社会的急剧转变,家庭教育渐陷困境。家庭教育资源缺乏、家长不了解子女不足、家长缺乏家长训练、教育子女的方法落后、子女受传媒及次文化负面影响等都是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更严重的是不少家庭单位逐渐瓦解,出现了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祖父母家庭、保姆任母亲角色等家庭问题,不少学生缺乏父母照顾,难有完整的家庭教育。再者,很多家长不懂处理子女问题,当子女的成绩不理想或行为出现问题时,便往往归咎于学校或感到无助;亦有家长因面子问题,难于面对学校教师寻求帮助。家庭教育的困境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效。看来,学校、家庭教育如何有机的结合是目前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

家庭教育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才会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孩子上了高中,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生理上的变化,家长易于发现,能够接受和理解,可是心理的变化却时常让家长感到迷茫和困惑。

一、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高中学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教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这是他们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给心理活动带来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高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主要表现如下:

1、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情感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高中学生一旦受到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就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例如,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学习内容和环境的改变,会使他们觉得难以适应,感到紧张、焦虑,学习成绩起伏不定;有些自尊心较强的学生害怕见到自己不如意的成绩,就抄袭他人作业或考试作弊;有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还会采取旷课、逃学、甚至弃学等逃避方式来求得解脱。

2、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孩子自进入高中阶段就有了成人感,希望家长不再把他看作孩子。他们渴望自治,期待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得到家长的承认和尊重,希望与父母平等。但与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长的情况相比,他们的社会成熟又有些滞后。所以,他们在处理一些问题上就显得冲动、偏激、摇摆和脆弱。例如,有些学生觉得成人吸烟、喝酒很爽,就想亲身体验一下。

3、性发育迅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学生进入高中后,身体内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也逐渐接近成熟。学生面对这些变化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致使心理发展比较幼稚。例如,一些学生的“纸条恋爱”,冲动性异往行为等。

二、家庭教育策略

1、不要溺爱要关爱。古人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爱之,其实仇之。”这是对“溺爱”一词的最好注解。家庭过分溺爱的孩子或怕苦、怯懦、经不起挫折;或依赖性强,缺乏独立发展意识;或骄横、霸气;或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关爱,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为出发点的关心和爱护。

(1)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孩子自己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高中大多数的孩子要过集宿的生活,这时他们就要自己照顾自己了,如果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他们就会把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搞得一团糟。所以,学会独立生活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在这阶段,家长就要逐渐放开手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不要再百般呵护,包办代替。

(2)注意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自己的外表会越来越重视,有的还会追时髦、讲新潮。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能无原则地满足,要注意收集一些实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真正的美是在内心,不在外表,同时家长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也是很重要的。

(3)注意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现在的学生由于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呵护,尊重他人的观念很淡薄,更不懂如何去尊重别人,这会严重影响他们与人交往,所以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忘了教育他们孝敬父母。慢慢,孩子就会放弃“以我为中心”的思想,习惯于听从父母的正确意见。

2、不要放任要关注。放任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放任自流,致使孩子不能安全度过青春危险期。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处在青春危险期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要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如穿着、打扮,与哪些人交往,放学能否及时回家等。发现异常,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沟通时注意倾听孩子的解释,不主观臆断,不简单粗暴,不乱加干涉;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认真纠正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听音乐、吃东西等不良习惯,让孩子知道好的学习习惯是通往成功的金钥匙。

3、不要管制要情制。一些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当,经常采用打骂、训斥、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手段来管制,或者把孩子禁锢在家里,不让孩子与外界接触,致使孩子胆小怕事、性情孤僻、缺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的还会性格粗野暴躁,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情制,就是提倡父母用慈爱去感化,用心去教育。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或拿出指导性意见;当孩子和父母发生争执时,要肯于放下“尊严”,孩子对就服从,孩子不对要耐心说服,要和孩子建立平等、互助的朋友式关系,和孩子一起成长。

总之,家庭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还须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家庭教育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家庭教育的辉煌一定会到来!学校将促成父母成为参与学校教育的伙伴,进而促进孩子社交、情感与学业的成长, 使他们能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正面管教》 作者 (美国)尼尔森

[2]《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 (德)卡尔・H.G.威特

[3]《孩子把你的手o我》 作者 (美国)吉诺特

[4]《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 成墨初

上一篇:《船舶管理》课程的分析定位及教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引导农村小学生发现身边的美,让美术课堂绽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