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8-02 01:08:02

浅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护理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关键词:民办、护理教育改革、“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护理院校作为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不仅向全国各级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的护理人才,亦促进了我国护理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成为后起之秀的民办护理院校,在护理教育中进行了不断的摸索和尝试。大量学者从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角度出发[1-3],探讨改良民办护理院校教育模式的方法,但其由于教师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动力低、教学设备较落后等问题,目前仍无法摆脱“以教为主”、先理论后实践的教育方式,且在教育过程中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讲授,对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视度不高[4],亦缺少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导致护生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较低,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专业认同感缺乏等问题,影响其未来临床工作的稳定性和护理服务质量。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民办护理教育的基础上,以宏观、系统、整w的教育思路为指导,满足当前我国护理教育的需求,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建立适合我国民办护理院校的教育模式,提高其教育质量,已成为相关管理机构、民办院校及护理教育工作者急需研究的问题。

1.民办院校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民办学院的护理教育始于南丁格尔时代,在近一百多年的护理教育中,民办护理院校一直探索和推进着教育模式的改革。但文献回顾发现,较于公立护理学校,国外民办院校存在教育方法落后,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内容局限等问题[5-7]。部分学者指出,民办护理院校缺乏应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护理教学的能力,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等[8-9]。我国民办护理院校从上世80年代开始不断的发展壮大,其成就和社会地位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民办院校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育理念、教育思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着不断的探索。有学者尝试对护理教育的课程进行整合,以形成内容繁余度低、结构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环节[10-11]。有学者对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民办院校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3,12]。但总体来看,我国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改革仍存在以下不足的方面:(1)民办院校护理教师存在缺乏临床教学经验,护理操作技能较差等问题,但目前的教学改革较少提及;(2)改革多局限于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缺乏对护生人文素养的培养;(3)改革多基于民办院校自身,较少涉及临床教学基地;(4)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5)教育改革多从一个角度出发,很难全方位的改善护理教育模式的现状。

2.“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思路

“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个角度出发,构建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的模式。其以发挥护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手段,以提高护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2:1 知识培养板块:护理理论知识的教学着重强调以护生为主体,提倡其自主学习,理论课程教学将对部分课程进行整合,并通过课前预习考核、课上情景模拟、PBL教学、阶段考核等方式,激起护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2 技能培养板块:护理实践技能培养应作为民办护理院校教学重点来抓,学校可建立专门负责实训带教工作的护理实训指导中心,定期安排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教师到省市高水平的临床医院进修学习,了解并学习临床医院的护理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通过实训指导中心按照省教育厅护理技能抽查标准并结合临床医院新要求进行培训考核,规范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带教老师的技能操作标准,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训带教相结合的标准化的实践技能培养模式。

同时强调以护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民办护理院校实训课时安排有限的现状,可建立“带教教师―班学―学生”的技能培训考核制度,充分利用护生课余时间,由带教教师集中统一培训考核操作能力强的班组长,再由班组长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努力提高实训室的使用率,保证护生足够的校内技能训练时间,并做好一对一的技能考核。

其次,民办护理院校应努力根据学校发展规模建立建全临床合作教学基地,利用护生临床实习和见习,通过临床实景体验、操作情景模拟、课后临床实践等方式来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

2:3 人文素养培养板块: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开设相关护理人文课程为基础,在老师言传身教的同时,可适当采取邀请优秀护士进行讲座、安排护生临床见习、分享感受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护生的人文素养。

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是促进我国护理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对培养高水平护理人才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拟从知识、技能、人文素养三角度出发,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教育模式改革,以提高护生学习的动力和质量,提升其综合素质,成为临床护理工作合格的接班人。

3.“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民办护理教育模式改革意义

随着临床护理模式的转变,高等教育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培养适应临床需求的高素质型护理人才成为了当今护理教育研究的重点。

本文通过改革现有的民办院校护理教学模式,制定适合民办院校护理教育需求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构建系统合理的、符合社会需要、适合护理专业发展以及满足护理从业者个人发展要求的护理教育模式,并为完善我国民办高校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护理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日军,杨庆爱,王若维,等.民办本科院校护理学生临床见习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9): 2442-2443.

[2]张佩,王若维,杨庆爱,等.民办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2):115-116.

[3]谭美春,房春娟,刘欢.民办院校护生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的研究[J].健康必读杂志,2013,10:559,355.

[4]任力威.辽宁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加强经济学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市场经济观念 下一篇:马琳:在再婚生活中不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