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

时间:2022-05-14 06:25:32

建筑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

摘要: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它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安全都是靠着混凝土来担负的,所以其质量在项目的建设时期就变得非常的关键。本文将对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变形缝问题等加以介绍。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V544+.9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因此,通过长时间的应用以及经验的总结,时至今日,在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对于土建工程来说,若是想有效地确保工程的建设施工质量,就少不了对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依赖。科学合理地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

1.土建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1 混凝土配合比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内外温差大、温度收缩应力大,很容易导致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依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记录、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取决于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此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必须保证科学、合理、正确。依据相关规定,混凝土需要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设计配合比,并依据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方式或其他相关标准进行实验、配比,以满足工程耐久性、强度等要求。配合比的设计应经济、合理、科学,不得依靠经验进行配合比。而往往实际施工中,有些现场作业人员投机取巧,不经过官方机构试配,常常依靠经验试配,或提交试配材料与实际工程使用的材料不同,因而埋下隐患,危及工程质量。

1.2 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很多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了水泡,水泡在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从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匀等。

1.3 混凝土的养护

在工程施工中,作业人员往往会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在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在这个期间并未得到工作人员的重视,致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大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因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必需科学性、合理性。

1.4 混凝土浇筑中温度测量存在的问题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温测技术是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的重要技术要求之一,尤其现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房屋建筑向高层发展,施工中经常使用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使用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浇筑温度进行有效地控制可以防止在底板产生温度裂缝。然而混凝土在进行温度测量的过程中必须对其各层温度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其温度的特性进行分析。施工中使用的温度传输器通常是电阻型温度计,在温度测量时必须注意测温点和测温线分步施工,首先要选定位置,编订记号并定位,然后开始温度测量。但是,在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位置的选定不够合理,测出的温度精确度较低,使混凝土的内部产生温度应力,进而产生裂缝。

1.5 施工材料的控制

在配备材料时,有的施工人员抱着不负责心理,往往出现水泥重量不足、存放时间过长、存放环境差等现象。水泥的重量不足,将影响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与强度。水泥存放时,会与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和水结合水化,因此存放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而水泥存放时应注意防水防潮。混凝土所用石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石子表面过于光滑,其与水泥粘合度不够,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石子表面空洞过多,其需要吸取大量的水泥才能达到粘结效果。石子粒径过大,对混凝土的浇筑有所影响。而混凝土所需的砂子的含土量过多的话,也将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因此施工中材料需要严格的管理分配,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1.6 混泥土裂缝问题

由于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造成工程建筑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考虑工程外部气候条件不同,混凝土结构也将有所不同,而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其控制标准也不同。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多数以施工阶段的重点监管与技术强化防治裂缝的方法。当工程主体上出现裂缝时,往往只是采取补救措施,其效果不尽人意,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

2.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2.1控制原料

原料是施工工作的基础,也是整个过程最为关键的部分,原料就如同建筑工作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础,后续的努力也变得徒劳。原料的控制包括水泥、砂石的选用和外加剂的应用。

(1)水泥、砂石的选用

结合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要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需要严格把好原料关,对水泥原料严格选用。此外,需要注意水泥的具体信息指标,如水泥的品牌、类型、产地、含泥量等一些信息,要特别提出的是对水泥进行抽样检验,以确保信息指标的真实性。对水泥砂石的选择要合乎国家的相关规定,对不达标的原料进行及时的退换,以保障原料的质量。

(2)外加剂的添加

外加剂不像水泥那样是混凝土的主要成分,但是它在混凝土中发挥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它能强化混凝的部分功能。在多种外加剂中,减水剂是相对常见的一种。将其添加至混凝土中,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的成型时间,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减水剂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节约资金。然而,事物都具有双面性,外加剂也是如此。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添加量过少,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2.2 控制裂缝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混凝土裂缝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膨胀、收缩或者沉降等变形方式会造成裂缝的出现;外添加剂、养护不宜或者内热引发外部负荷的问题。

(1)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要严格注意控制振捣棒的速度,插入要快拔除要慢,还需掌握振捣时间,以免过振和漏振现象的发生。为了消除混凝土里的水分和气泡,要采用二次振捣和二次抹面技术,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

(2)引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最近浇筑的混凝土未做好早期的养护工作。当对混凝土的不同构件做养护工作时,施工单位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种类的混凝土养护时间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大面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该控制在15~25天,小面积的混凝土养护时间应该控制在10~15天。

(3)对混凝土的裂缝要做好预先的防护工作,从施工细节入手,及时去除不合理的因素。适当的升温或降温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水泥的水化热在施工过程中是必须要考虑进去的因素。要避免水化热的集中现象,需要对混凝土做降温处理,由于水化热现象的集中,待到该部成型后,其内部会出现气孔,裂缝情况就会发生。

(4)对混凝土进行浇灌时要注意天气情况,雨天不可进行此项工作。原因在于,混凝土在新浇灌后,受时间的限制不能完全地固定成型,雨水的过度冲击可能会引发裂缝现象的发生。

2.3 验收混凝土质量

验收工作是混凝土施工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要进行两项步骤。首先是混凝土的外部情况和几何尺寸,其次是它的抗压强度。这两项步骤是相辅相成的,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原因在于,多数情况下,通过混凝土的外观就可以判断出其内在的质量。

混凝土外部工作的验收主要是检查表面是否出现裂缝、空洞大小是否合理、连接部分的松紧程度、露筋比例是否科学、麻面程度和蜂窝是否正常,如果上述指标未达到标准,要进行及时地返工和加固工作。检查几何尺寸主要是通过实际的测量工作,检测其构件能否满足使用的功能和后续的施工工作,并且要评定产品的质量等级,看其是否达到合格程度。

3.结束语

目前,在国内的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混凝土的搅拌、浇筑以及养护上面的施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将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因此需要施工单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进程中,只有强化整个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才能够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海涛.浅谈土建施工中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0(6).

[3]王凯.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1(5).

[2]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12).

上一篇:对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园林施工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