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5-14 10:36:17

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 要】一切创新归根到底依赖于教学,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依赖于教学。著名教学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很强烈。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教学

通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对中学数学教学创新谈几点理解。

一、营造中学数学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

每中学学生具有潜在的创新才质,要把其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应营造良好的适宜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创新精神。这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中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成长,应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励中学生的创新激情。为此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需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丰富自己,努力提高其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使其教学方法更灵活的、更现实。二是创设适应中学生求知欲的教学环境氛围。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适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随着教学情境的发展,自然地进入教学情境,体验情境,从而唤起中学生学习的激情,激励学生积极思维与主动学习,让学生在无意有意间感受教学氛围之美。每个中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如能引导学生结合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中一些问题,这将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中学生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诉求,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难度适中会吸引学生,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其认知冲突,引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兴趣。这样,学生就会因兴趣而主动学习并自觉地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需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中学生都有些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经常失败,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很重要的。如针对不同的学生集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竞赛、数学沙龙、数学海报设计、数学演说等,让学生展开创新想象的翅膀,发挥其优势专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感受成功的心理感受,培养他们的创新的思维和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利用数学中几何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熟知,在生活中大量的图形就是几何图形本身,一些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它们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在中学数学中充分利用图形的色彩美、线条美,让中学生体会、感知几何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感。教学中尽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图形联系起来,把生活空间的设计、美术创作与图形设计结合,使其产生创造美好图形的愿望,以增加学生对中学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对教材的钻研,活化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维创造是一种领悟性的创造。领悟性的创造是靠自身的努力从现象或事物中领悟出一些道理、发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思维以活化书本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具体操作中,教师提出研究问题,然后根据提出的问题,引伸出书本的某个理论知识;再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出新的经验、规律;最后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在知识与实践的交叉渗透中,活化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目前科学理论发展的情况,科学理论在继续发展、创新,新的理论、方法在不断出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新、越来复杂,其二者在交叉渗透中发展。为此,中学数学教学须突出这种交叉、渗透,培养学生思维的一贯性、整体性。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活化教材,培养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从传统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的教学相长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数学模型制作、数学测量、数学板报、数学竞赛、数学游戏、数学小论文写作、几何图形的设计等。中学数学教师要通过有形、无形的活动,促使学生认知数学,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分析猜想,学会归纳与转化,培养其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探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中学数学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实用性增强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如学生以巧算平方数为题,根据平方数与面积的关系,计算两位数的平方公式,从而推广到多位数平方规律,并给出了平方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数学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新课程教材为教师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教学研究资源,它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智力,给学生创造能力的培育提供了场地,也给师生交往与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提供条件。新课程教材是生活化的教材,给学生在学习中学数学的过程中提供体验、经历、探究的机会,让其在学习中学数学时感到数学可以学、数学必须学。为此教师坚持开展创新教学,实践新课标精神的过程中,教师须先行,只有创新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上一篇:浅析当前高职院校师生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 下一篇:破茧成蝶 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