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 最著名的行为艺术

时间:2022-05-14 05:51:55

中国当代 最著名的行为艺术

1999年,《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国际双年展,获得轰动。1995年,一群来自北京“东村”的自由艺术家们,现在得当代艺术界里响当当的重量级人物:王世华、苍鑫、高炀、祖咒、马宗垠、张洹、马六明、张彬彬、朱冥、段英梅。联袂创作了《为无名山增高一米》,不仅成为了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摄影史上更留有浓重的一笔。

苍鑫的行为艺术

艺术家苍鑫2000年开始的行为摄影“身份互换”系列。

他用作品表达了他对当下形式之外的现实社会的诠释。他的行为“过程”既将“自我”与“他者”置同一空间,又使主观与客观形成了一种互动关系。在人类学方法的基础上,他以游客身份去接触生活和工作在不同社区的人,进行社会调查和编码。在对话和交流过程中,他与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阶级、不同性别的人、不同年龄的人合影,这些人包括了:拾破烂者、饭店的女服务员、钢铁工人、骑士、厨师、大学生、京剧演员、精神病人、门卫、屠夫等等。艺术家与他们的合影组成了多元社会的连接点,他采用了非常简单的合影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念——社会趋势是身份的不固定和多变性。身份的质疑反映了自我转变的可能性,由今天这样的我,这种职业这样的长相这个德性,变成另一种形式另一种生活,这种疑惑有真有假,像广告逗欲望而后提供幻起的道具,像季节性的化妆品和服装。

另一组苍鑫进行了多年的重要的系列作品——舔,他从舔尝各种物品,包括日用品和昆虫,以及他到处游历,在各处名胜舔吻地面,这个行为已成了他的标识活动,这种采集标本方式的创作可以说是锁定一个动作而将它生活化,把怪癖变为作品,这个收集标本的程式也是苍鑫开拓他个人经验世界的程式,看似小题大做,实则是集腋成裘,成为苍鑫本人的艺术身份。而最初这个行为的产生是因为苍鑫在1995年的时候因为口吃而导致语言的逻辑与现实不连贯,这让他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产生了障碍。于是他用舌头的触觉来感知世界,然后他将舌头的触知成为他的交流方式和实验。他的作品让我们明白:交流在交流遇到排斥后,所得到的只能是对交流本身欲罢不能的绝望。

何云昌

中国最著名的行为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并不血腥或者肮脏,但总会让人“心惊肉跳”。看看他的展览记录:

1999年,作品《金色阳光》,昆明。何云昌试图移动阳光

作品《与水对话》,云南。何云昌试图把河水分为两半。

2000年,作品《上海水记》上海。何云昌取十吨河水运往上游5公里倒回河中,使其重流5公里。

2001年,作品《摔交1和100》2001年昆明。何云昌与100人连续摔交。

作品《》昆明。何云昌与高压水枪对峙30分钟。

2002年,作品《击鼓传花》韩国。何云昌试图与一百个人喝酒。

2003年,作品《视力检测》北京,何云昌注视一万瓦灯炮60分钟,使自己视力有所下降。

2004年,作品《铸》北京。 何云昌把自己整体浇铸在水泥空间里24小时。

2005年,作品《将军令》美国,何云昌用水泥浇至胸口,60分种。

2005年,作品《尼加拉瓜瀑布的岩石》美国。何云昌试图在尼加拉瓜瀑布的一块岩石上停留24小时,后因故中断。

2006年,作品《龙鱼》英国。 何云昌在地上书写龙鱼两个字,围绕这两个汉字24小时。

2009年,作品《夜光》,何云昌将其体内取出的肋骨和四百多克黄金组合制成一根项链,取名“夜光”。

2008-2009年,作品《一根肋骨》,2008年8月8日,何云昌为将自己的一根肋骨从体内取出而接受了一个医学上并不必要的手术。

2012年3月24日),何云昌为期大约三周的新作品《草场地十世》,他在他草场地工作室外的草地上,划出一块大约十五平方米的草地,用他自己的话讲“吃喝拉撒全在那里”。 3月的北京还是很冷的,晚上他睡在一个睡袋中,如果下午冷的话他就用塑料布裹在自己身上,等到地上长出绿草他就可以回家了。这件作品的意义,策展人崔灿灿说,“在短暂或漫长的一生中,一千个人可以有一万种不同的生存方式的选择,人类的心灵与欲望对世界的作用苍白而无奈。”而何云昌的作品总是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通过一些行为过程来展示个体生命的存在,表达着对生存的感受。批评家栗宪庭说何云昌的一些作品,仿佛是自编自演了一种现代神话剧,或者是何云昌的叫法――“成年人的童话”,“他有意识的制造一些行为,以表达一种生存感觉,而且这个行为和文化,和我们生活的现实有某种关联,可以让人想出更深一层的东西,就使艺术家的行为和傻子、神经病的行为区别开来,而产生了意义。

行为艺术成为课程之一

虽然行为艺术报受争议,但思想前卫的美术院校已经将它列为课程之一,继中央美院由吕胜中主持的实验艺术系,邀请宋东、蔡青为教授,并且正式招收行为艺术研究生,四川美院也将行为艺术列入了他们的课程表。

而国外早有先例,美国波斯顿美术馆艺术学院专设有行为艺术课程,并且有专门的行为艺术教授 Marilyn Arsem,她自1980年以来任教至今,她是美国最早从事专门行为艺术教育的教授。波兰最好的美术学院Poznan美术学院有两名行为艺术教授,是从雕塑系分离出来的,他们认为行为艺术是“活动的雕塑”。近来多媒体的热门由此产生了结合多媒体的行为艺术教授。

德国的著名行为艺术家Marina Abramovic曾在90时年代被汉堡美术学院和邦史万美术学院先后聘为行为艺术教授,专设行为艺术班,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当代艺术家。

西溪湿地连续七年举办“例行艺术现场”,著名行为艺术家蔡青更将这个自发的行为现场表演当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寇树德作品题目为“挣脱”,他巧妙地利用自然和联系自身的感受创作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场,他从被缚之中挣脱而出的过程可称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活化的现场景观装置。

蔡伟的行为作品“夹缝”是一个对生活深有体会而生的作品,他恰如其分地利用现场的固有条件,演绎了他对生活和生命的理解。他从狭窄的木缝中缓缓穿行,每向前行从身上脱去一部分衣服,渐渐走远了,也就几近剥光,正如我们裸来,裸去,用艺术表现人生也是一种治愈

陈茂民的作品“建构”在美丽悠闲的凉厅中进行,他组合一个结构,将方块本板心平气合理性地联接在一起,单调的工程不动的姿态,只有钉子钉进本板的声响,我们看到集结在一起的构造一个极简的核心如同打包了内省与解析,他将其与锤同丢入湖中

周腾霄在冷水石桥上声声不绝的连续不断地在叫喊着自己的名子,他在寻找着“周腾霄你在哪里”(作品名称),他声嘶力竭几近绝望的叫喊让人同情,他要唤回自己的本真面向现实。

赵半狄的熊猫艺术

赵半狄早就成功的将熊猫形象和他联系在一起,只要看过他的作品,再听到或看到熊猫后总是会第一时间的想到他。从1999年开始,赵半狄和他的熊猫时刻在一起,他们玩耍和生活的情节被放于社会大环境中而构成了作品的主体。熊猫和赵半狄是父子,是爱人,也是伙伴的关系。熊猫在相片中被赋予独立的生命和个人化的含义发表着自己的话语,那种表现好似漫画中人物说话时的表现手法一样,说出的字被一个泡泡似的框架围裹住。熊猫此时成为一个发言人,艺术家用幽默对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议题和焦点信息简略而又一针见血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

至于为什么用熊猫作为元素,赵半狄说:“我所成长于的这个世界是一个坚硬的世界,从小到大环绕于我左右的世界是有压迫感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世界的压迫感变换了万般形式和组合,而我自己也成为了一个坚硬的人。所以作为一种‘反动’,我和我的熊猫正给你们带来一个柔软的世界,它发自内心,从柔软开始,直至熔化。”评论家是这样看待赵半狄的这组作品的,“这个系列充满着幽默感和颠覆的勇气,他操纵着手势的力量,使图像和真实之间的边界逐渐的消亡,他是一个熊猫人,他也在不断的发现和寻找到他的同类……”

西方的行为艺术家在作什么

西蒙娜·艾丽卡在美国纽约施行了在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的行为艺术作品,艺术家尝试以的方式介入到纽约的各个日常生活场景中,以显示存在的多种可能性。

马尼·科塔克

在纽约显微镜画廊当众分娩生下一个婴儿,一次表现她心目中“最高形式的艺术”。科塔克和他的丈夫将画廊布置成一个家庭分娩室的样子,十分的舒适,在分娩前,科塔克与参观者讨论育儿和艺术方面的话题,并邀请其中的十多位参观者观看了她的分娩全过程。她通过这个作品向自己的以及所有的孩子们传递一个信息:作为艺术家,画廊是我们的圣地,我们通过这一做法告诉全世界和我们的孩子,他的生命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吉尔伯特和乔治

是英国当代艺术史上合作最长的艺术家组合。早期的作品中,他们创作了一个名为《饮酒雕塑》的系列,他们去酒吧拍摄酩酊大醉的场景,再拼贴各种酒瓶的商标和自己的肖像,描绘了一种最真实的英国战后饮酒文化,虽然他们一再强调“我们并不想要去描绘,或是反映生活”,但是这些图片无疑反映了战后英国人对过去光辉的怀念,描述了被酒精麻痹后的生活。

小野洋子

1964年,小野洋子在卡内基朗诵厅表演她的行为艺术——著名的《碎片》(CutPiece),观众是这个表演的一部分,可以用剪刀剪下一块任意大小的大野洋子穿着的衣服。1966年9月,大野洋子飞往英国参加一次艺术座谈会,凭借《碎片》确立了她在伦敦艺术圈的名声。这件作品是可以不断地复制的,而每一次重复都可以带着新的含义。2003年9月,70岁的小野洋子在巴黎又一次表演了《碎片》。她在台上说:“来吧,剪下我的衣服,随便哪里。但每个人剪下的面积不要大于一张明信片,并请将这碎片送给任意一个你爱的人。”她解释这场事隔多年的表演时说:“1964年我第一次做它时,心里满是愤怒和不安,但这次,我是怀着对你、对我、对全世界的爱而做的。”

她是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因为她的艺术造诣以及伴随着她的名头——约翰·列侬的遗孀,而她最为出名的行为作品,也是行为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和约翰·列侬利用当时媒体对他们蜜月的大肆报道,在阿姆斯特丹和蒙特利尔上演了“床上和平运动”。小野洋子和列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旅馆的大床上整整7天不下床,接受媒体的采访和拍照。这个反战作品是为反对美国对越南的战争而创作的。而那一句“War is over,if you want it. 战争已经结束!只要你愿意”的宣言自1969年圣诞节前开始出现在纽约百老汇的巨型广告牌上之后,又相继出现在伦敦、柏林、罗马的市中心。

随着岁月的更迭,世事变迁也体现在小野洋子的作品中,她后期的作品之一“愿望树”是使用日本的一项传统民俗——人们会把各自的心愿写在小纸条上,绑在神社里的愿望树上来祈祷自己的幸福于。作品以此表达了艺术家认为幸福本身是有多种指标和方向的,收集愿望树上的纸条,使艺术家自己也就变成了一个各种愿望的收藏者。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早年曾接受苏式美术教育,从事绘画和装置创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其在行为艺术上的实践,至今已近四十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行为艺术家之一。

Marina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行为艺术。过去40年中,她的行为艺术以风格粗犷、狂野与大胆而闻名,她是行为艺术界最受瞩目的女人,被称为“行为艺术之母”。她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挑战着生理与心理的极限,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物质与精神的界限。她在作品中曾和骷髅睡在一起;在公众面前赤身12天,当众大小便;置身于火灾现场,烧伤至昏迷;服用药物直至失常;将72件器具置于观众面前,他们可以任意用这些器具摆弄她,其中包括鞭子、铁链和枪……

2010年,在纽约曼哈顿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Marina Abramovic个人回顾展“艺术即为当下”中的一个作品是她直面所有参观者,让每个人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博物馆中庭放置了一张木桌和两把木椅,每周6天,每天7小时,她都会在其中一张椅子上坐下来,另一张椅子则是为参观者准备的。她穿着纯色拖地长袍静静坐着,一动不动,尽管头顶的灯光烤得地面炽热。她的两只手略显僵硬地放在膝上。她始终直视前方,面无表情,整张脸浮现出一种奇诡的苍白。观众中有人对着她大叫,有人默默垂泪,有人试图用沉默对抗沉默,有人和她穿了一样的衣服现场向她求婚,有人在她面前突然脱下衣服,赤身,试图激起她一星半点的反应……48岁的化妆师Paco Blanca这样形容与她对视的体验:“当你凝视她时,你感觉得到他人的存在,但你眼中再无他们,只剩下你和她,你也成了她的表演的一部分。”

处处都可以行为艺术一下

在2013年的微博上我看到一个在地铁电梯上的击掌活动,起源是一段网络视频“High Five Escalator”。视频记录的是在2009年2月8日早晨点33分,紐約人潮最多的地铁站,一个如噩梦般的早上上班時段,地铁里匆匆来去的人们的脸上是没有睡醒的厌倦,以及拥挤带来的不愉快。在出站的电动扶梯边上的楼梯上从下往上依次有人举着牌子写着:

Rob wants

to give you

a high five!(美国人的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两人以手掌相击)

get ready!

Rob

视频里,Rob在楼梯边上对乘电动扶梯上来的人们伸出手和迎面上来的乘客击掌,大部分乘客在走出地铁站的时候已经是笑容满面,他们站在电动扶梯上从地下升上到地面,走向大街,走向他们要开始的一天的工作生活,显然带着一个小小的喜悦。

2013年,当令人崩溃的春节回家的大潮来临的时候,连客网发起了“让艰辛的千里归途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在拥挤的春运火车站或者机场,通过在自动扶梯上给人们一个响亮的击掌,带给他们一份惊喜,让他们带上一份好心情踏上辛苦的回乡路。在这个春节,广州、苏州、武汉、北京、厦门、无锡、深圳、郑州、长沙、、成都、揭阳……相信这个春节一定有不少人因为这个简单的行为带着个小小的喜悦踏上了回家的路。

国外行为艺术大事记

1917 年达达运动在一战其间的苏黎士诞生,由画家、诗人组成的艺术家群体率先以混合表演方式构成对传统艺术方式的解构,他们以反文化的方式表达了对资本主义文化的绝望。

五十年代,在欧洲、美国、日本几乎同时产生了“行动绘画”。法国的马修化装成骑士向画面挤颜料,伊夫.克莱因在人体上沾满油彩后在画布上压印成画。纽约的布洛克用颜料桶在平放的画布上溅洒,日本“具体派”的白发一雄等人则用脚来涂抹颜料,抽象画面只是更强烈的行动的副产品。

意大利艺术家曼佐尼的艺术态度持续了对艺术物质化的抵制,他将自己的粪便作成罐头,将雕塑底座倒扣,使整个地球成为他的雕塑。

六十年代,行为艺术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身体艺术,偶发艺术等分支。主要出现在德国和美国的激浪派( Fluxus )艺术运动主要精神是一种新达达主义。

七十年代,维也纳小组的艺术象穆勒、尼兹等人把许多宗教仪式般的自残、虐待等经验引入身体艺术。另一方面许多女性主义艺术家也开始大量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媒介。

八十年代,行为艺术与录像、舞蹈、戏剧的结合成为重要趋势,出现了带有综合色彩的表演艺术和体制化的表演艺术节。

中国行为艺术大事记

80 年代中期“ 85 美术新潮”兴起,各地涌现大量青年美术群体。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杭州张培力、耿建翌等“池社”成员等在街头、树林等场所悬挂纸片人形的行为;宋永红等在山西的表演,盛奇等在北京大学的“观念 2l” 活动,王度、陈劭雄等组织的“南方艺术家沙龙”活动。这一时期的行为艺术多出现用布包裹身体的场面。

1989 年 2 月,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开幕上出现了吴山专的《卖虾》,张念《孵蛋》,李山《洗脚》等大量行为艺术,其中唐宋、肖鲁的“枪击事件”导致展览被关闭。

1990 年,徐冰《鬼打墙》,拓印长城城墙。

1993 年,蔡国强在嘉峪关实施《万里长城延长一万米》计划,“新历史主义小组”在武汉实施《大消费》,宋永平等在山西实施《乡村计划》,庄辉等河南发起《火石计划》,朱发东在云南实施《寻人启事》,邱志杰几年来一直在实施《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叙》……,行为艺术在社会、个人生活的多种层面上展开,出现生活化倾向。

1994 年,耿建翌策划《 45 度作为理由》等活动,在北京,徐冰实施了《文化动物》,马六明、张桓、朱冥等聚居,形成以身体艺术活动为主的东村艺术村。行为艺术成为中国艺术界的热点现象。

1995 年,东村艺术家集体创作《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原音》行为艺术活动在北京举办。标举环保意识的《水的保护者》行为艺术活动在成都举办。行为艺术继续升温。

1997 年,颜磊、洪浩实施

《Documenta》,向艺术界人士寄发卡塞尔文献展的假邀请函。

宋冬、庞磊发起《野生》活动,全国许多艺术家参与了这个以“非展览空间,非展览形式”为主题的活动,实际上以行为艺术为主。

1999 年,吴美纯、邱志杰策划《后感性:异形与妄想》,首次出现用尸体为材料的艺术品。此后,顾振清策划《人和动物》、栗宪庭《对伤害的迷恋》,使用尸体和动物成为行为艺术中的显眼现象。

2000 年,上海双年展展中,行为艺术中的“暴力化倾向”进一步加剧,其中以朱昱的《食人》和杨志超的《种草》最为极端。

四川美院状告蔡国强行为作品《威尼斯收租院》,引起媒体的巨大争论。

2001 年3 月,邱志杰在北京策划《后感性:狂欢》,转向对展览制度的批判,追求作品组合的戏剧性。

2001 年5 月,在《美术》杂志,《美术同盟》网站上爆发关于行为艺术的论战,北大教授朱青生成为讨论中的焦点人物。

2001 年6 月底,邱志杰、宋冬策划的《新潮新闻》在北京举办,这是一次行为艺术、音乐表演和戏剧的混杂。

2001 年 8 月,朱昱的《复活节快乐》因技术失误引起当地媒体批评。

《石青、乌尔善新作展》、文慧的《与民工共舞》举办,行为艺术与戏剧表演结合的倾向进一步发展。

上一篇:打造小学美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下一篇:当星座邂逅美酒之白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