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推进

时间:2022-10-24 01:56:22

论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推进

摘要:中国当代行为艺术在大众场合与公众展开交流时,由于其采用与传统艺术相悖的另类的演说方式而遭到公众的排斥。其原因与当代艺术的社会背景、当代艺术的理念有关。本质上,艺术现代性的“个人传统伦理”诉求与“社会伦理制度”规范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行为艺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248-01

一、当代艺术产生的背景

(一)当代艺术的起源及发展

从字面上理解,“当代艺术”就是发生在当代的艺术。所谓的国际当代艺术实际上就是“美国艺术”或“美国式艺术”

当代艺术从其有限的审美向度中塑性并挣脱出来,形成了以装置、行为、影像等形式的观念艺术,并以观念艺术为主导的当代艺术格局。在诸多的“观念艺术”形式中,“行为艺术”最具冲击力的,它以人或动物的身体作为创作的媒介,将其‘缩减’‘还原’到艺术家肉身化的“生存状态”。

中国行为艺术早在1985年前后出现。一些艺术家尝试着做“行为艺术”,一时间掀起东西方艺术的新时尚,也就是所谓的“85新潮”。至1999年威尼斯双年展首次大规模展览中国当代艺术以后,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大展、双年展、博览会上露脸,形成了当代艺术的“中国热”。

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现状

80年代以后中国当代艺术中不乏优秀的且具有典型性的艺术活动。例如:就是之前网上疯传的一个行为艺术――“求存在”的黑衣人,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一位学生突发奇想,简单而另类的打扮,不禁发人深省,我们是什么,我们该到哪里去?以人为本的社会恰恰让人们在社会中找不到内心真正的自己。但是,在这期间出现的另外一些令人费解的艺术,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媚俗,肮脏,且血腥的其位充斥其中,人们不禁要发问:“这还是艺术吗?”。社会主义中国提倡的尊重、平等、和谐等这些充满大爱的词汇不只是对我们中国、对整个人类,只要是生命本应得到尊重。

三、当代行为艺术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推进的伦理困境

(一)不同体制的文化困境带来了当代行为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困境

中国当代行为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它身上自然有着有别于甚至有些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相对的地方。毕竟每一种艺术的产生事实上都有其严格的地域界限。西方文化以情为中心,情是私人与私人之间的短暂的冲动,因此他可以凌驾于社会之上,也就是无所谓什么社会责任感。

当代行为艺术宣言的主题是反传统、,甚至是只剩行为,没有艺术。这在传统文化浓厚,审美独特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真的举步维艰。

(二)当代艺术本身的“个人伦理诉求”与“社会伦理规范”规范形成了中国当下行为艺术的伦理困境

当代艺术的这种“个人伦理诉求”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从本质上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造成的。行为艺术倡导和呈现的是现代性的个人伦理,而中国的“现代性”虽然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开始构建宏伟蓝图,但并没有真正实现。“包括已呈现的大都市后现代的影子,都还停留在前现代化状态。”因此,作为在一种冲在艺术最前端、引领未来潮流的当代行为艺术,与本国广大民众交流时必然产生众多的隔阂。

四、当代艺术的“中国性”从根本上制约着当代行为艺术在当今中国的传播

说到当代艺术的“中国性”问题,川大的查常平教授认为,“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的公民民主社会,作为一种制度推进的当代行为艺术是不可能的。”首先,中国正当今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民的民主、法治的意识相对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差距。 其次,当代艺术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崇尚民间自主性、自由性、和自在文化力量的一种实践。但是这种自主性、自由性更强调的是个人完全的自由。中国几千年的华夏文化,尊重生命,崇尚自由的社会大同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中国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是要适当地维护个体自由和民间公民的文化权利。

五、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我们需要理性地对待当代行为艺术

当代行为艺术之所以成为社会新闻媒体的炒作对象,可能是因为它与当代社会关系、社会伦理道德等因素构成的一个社会大事件成为了一大看点。试想一下,如果行为艺术失去了社会新闻媒体对它的报道和吹捧,它的道路还能有多长?在我们国家(暂且不论其他国家),人们关注行为艺术更多的是,关注它的事件性而不是艺术性,而且至目前也是如此。要想真正发扬中国当代艺术不只是“形似”,更重要的是要适合我国国情,准确而生动地反映我国当代的社会这样才能引起国人的反思,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参考文献:

[1]徐建融著.中国画的传统与二十一世纪[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下一篇:中国风与平面设计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