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初探

时间:2022-05-14 03:03:3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初探

【摘要】 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的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因此,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主动架构知识的过程. 为此,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要善于抓住参与时机,将数学课堂教学蕴于活动中,让学生感觉数学变得更亲、更近,从而展现出数学的魅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教学活动;教法;小学

一、从教材内容入手,为数学课堂活动化提供材料

1. 增加活动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活动有助于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理解教材的内容,使每一名学生都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场所. 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一位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做游戏,操场中间放一个圆柱形纸篓,学生往篓子中扔石子. 首先站成一条直线,同学发现有的离篓子近,有的离篓子远,不公平,接着把队伍调整成长方形、正方形……不断改变站法,最后站成圆形. 学生发现只有站成圆形,才能保证每个人到篓子的距离都相等. 回到教室,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这样教,比单纯在黑板上画圆多了一个探索活动过程,让学生亲临整个活动过程,既增加兴趣,又学得轻松愉快.

2. 增加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化学习的能力

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主动权,使学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机会. 例如:在“克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准备好硬币、黄豆、盐、味精、苹果等实物,让学生自己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 这样让学生在操作中反复体验,不断探索,对度量单位才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体会到数学的真实性,成为有效的学习.

3. 增加“开放性”学习内容,激活学生活动化学习的思维

问题开放化、多余条件等内容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材,适时将内容编制成开放性问题. 比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一)”减法部分例2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开放性活动情境——《小猫吃鱼》,学生模拟小猫吃鱼的过程(原来有3条鱼),从已有知识3 - 1 = 2,3 - 2 = 1,2 - 1 = 1发展到3 - 3 = 0,2 - 2 = 0,1 - 1 = 0,不仅包含了旧知,也蕴含新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得数是0的减法的事实及其意义. 教师“让位还权”给学生,而学生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不用扬鞭自奋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为活动化教学提供平台

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少数学教师往往只满足于讲清法则,学生模仿例题. 殊不知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一个好的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及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学形式多样化.

首先,教师要把“小组学习”作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发诱思,鼓励合作. 其次,在现代教学条件下,教师要多运用多媒体技术,吹塑纸教具为辅助,进行情境教学,通过多种感官引发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再次,问题可以激发求知欲,教师要多实施“问题导学法”,形成“设疑——释疑——再设疑——再释疑”的基本教学模式.

当然,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只能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每个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应多动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活动化学习的机会.

三、教学时空的广延化,为活动化学习扩大空间

打破原先对学生学习仅限于教室与40分钟的狭隘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拓宽实践途径,让学生在制作中了解知识、在活动中发现知识、在调查中获取知识、在实验中拓宽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

1. 课前制作,为活动化学习扩大空间

课前,老师应挖掘教材中实践性因素,针对学生素质,尽可能提供素材,让学生在课前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例如:教学“时、分、秒”前要求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钟面模型;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时,要求学生在家自制长方体、正方体纸盒等,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 适时调查,为活动化学习扩大空间

调查可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可以让学生调查的素材很多,如储蓄的利息、商品的价格、乘车问题、租车问题等,就看老师如何设计与组织了. 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学时要求学生记录5分钟内通过的机动车的次数、型号、牌照类型等,然后回教室进行收集整理. 这样让学生具有应用意识,真正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3. 课后实验,为活动化学习扩大空间

在课内外巧妙设置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努力又能解答的实验课题,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断求知的强烈欲望,促使他们向纵深发展. 例如,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设计“测量土豆体积”的实验,每名学生不仅巩固了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而且掌握了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既提高了能力又培养了思维,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教师要善于抓住参与的时机,使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提升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下一篇:浅谈小学二年级数学高效课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