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古诗记忆下教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4 01:14:19

学生古诗记忆下教学管理论文

一、实践课例阐述

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诗两首》教学过程中,我总体分三步进行教学设计。第一步要攻克难点。生字生词和诗文阐述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刚刚接触的新鲜事物,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内容。因此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然后正确流利地朗读《石灰吟》和《墨梅》这两首古诗。在学生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后,开始进行逐字逐句的解析,让学生了解古诗所阐述的详细内容,并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断句朗读。因为古诗中许多字义与当代汉语释义是不完全同一的,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每一文字古今释义对比上,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古汉语文字意义的理解,根据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达成学生初始记忆的教学目标;第二步要逐步深化。开始向学生讲述作者的生平阅历和诗作的历史背景,以讲故事的形式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接下来开始辨析古诗的创作实质,即借物写人、以物咏志,让学生理解诗作的表达感情,从而将丰富的感情因素融入到古诗的字里行间。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从熟练朗诵到默背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样就基本达成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深化理解记忆的教学目标;第三步要延伸拓展。在完成上两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其他相关联或意义相近的诗句适度引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拓宽学习内容。目的是强化学生对诗句的把握,培养学生创新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石灰吟》时,将作者于谦的另外一首《咏煤炭》引入课堂,通过与《石灰吟》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采取的方式是让学生结组讨论或一对一进行探讨,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创作意境和诗文内涵,并通过这种活跃的探讨形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达成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的教学目的。

二、课例评析

通过以上三步教学设计,可以在不同阶段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心理,恰当地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到古诗表达的意境中来,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通观整个教学步骤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是集中学生精力。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事物的猎奇心理,在接触课程之初便抛给学生认字悟句的任务,在学生尚未懈怠时便解决了教学的难点和基础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了条件。然后进行汉字古今释义对比和诗句解析,又激发了学生新的兴趣,牵引学生思维进行不断深入。又通过介绍创作背景,并将其他诗句引入课堂,让学生时刻处在耳目一新的学习氛围中,这样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精力,对古诗的深入理解和强化记忆也便水到渠成了。二是引导学生创新。创新是学习的有效动力,也是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措施。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在第三步延伸拓展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大程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挥的空间,通过互相比较来发现问题,通过激烈的争论来促动思维,这样就在潜移默化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强化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教会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三是激发学生感情。古诗词之所以成为我国文学创作历史上傲然绽放的奇葩,就是因为文字精炼而感情浓厚,表达方式独到且在抒情咏志上入骨三分,给人以明快晴朗且保留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将古诗创作时作者的心境和表达的感情融入到教学氛围中,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围绕感情的表述和宣泄来寻找学习的突破口,使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学生内心中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随着古诗和诗人创作意境情感的跌宕起伏,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心理共鸣,进而沉浸在对诗句的探索和解读的氛围中,这种情感的渗透能够使得学生经久难忘,更能够强化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三、启示和思考

古代文学如国学、诗词和文言文,在教学过程中向来被视为难点。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汉语言基础差、理解能力不足,同时对历史、文化等相关领域了解不多。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和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便是能够让学生死记硬背式地完成课程,但学生也只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推广素质教育的现代教学模式下,传统私塾式或固定方程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必须要切实注重情感教学,并根据学生的适应心理来调整教学计划,才能真正落实因人施教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得学生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在轻松愉悦中体验到学习知识的无穷乐趣。

上一篇: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下一篇:通信技术与无线通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