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多少无奈假汝以行

时间:2022-05-13 04:10:52

著名作家韩少功曾对某大学的文学专业的部分研究生就其读书情况做过简单调查,1/4的学生举手表示读过3本以上的法国文学,1/5读过《红楼梦》,一半人看过《红楼梦》电视剧。

“这是一群文学研究生,将要成为硕士或博士的。他们很诚实,也毫不缺乏聪明。我相信未举手者已做过上百道关于《红楼梦》或法国文学的试题,并且一路斩获高分――否则他们就不可能坐在这里。”韩少功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剥夺了他们的阅读自由?而“在文化禁锁和荒芜的30年前,让很多中学生说出10本俄国文学、10本法国文学、10本美国文学,都不是怎么困难的”。韩少功的困惑,或许从2010年由上海6所自主招生的高校主演的年度大戏中可以得到些答案。

据媒体报道,上海6所自主招生高校中4所学校废除了语文考试,一时间,有关语文和英语孰轻孰重这个老掉牙的话题,再度甚嚣尘上,并逐渐演变成一场“母语保卫战”。

教育界唯英语马首是瞻的风气为人诟病久矣,有英语强制教育的受害者口诛笔伐,有深谙教育规律的有志之士的呼吁,也有以英语教育为生的民间智慧献言献策,但任凭风吹雨打,兀自悍然巍立。在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大棒下,英文的大举入侵已将承载中国文明的语文逼至绝境。正如古时富人的小妾刚嫁入豪门,使得正妻备受冷落,时间久了,索性富人就要休掉正妻,将小妾扶正。此时富人只图实惠,再用“正妻已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你,多年来端庄贤淑,持家有道”劝他,也无济于事。

语文衰落早已有之。上世纪时作家余光中就哀叹“中文之式微”,直至今日,衰势愈显。常有研究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抱怨学生的论文文理不通、别字连篇,另一方面是,各家英语培训机构里充斥着中文还磕巴着却满嘴蹦字母的小童。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洪堡特曾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民族的灵魂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也只有在自己的语言之中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并非国人没有觉醒。复旦大学的老校长苏步青就曾向教育部长建议,如复旦大学自主招生,先考语文,不及格者无需再参加其他考试。同样,著名词作家席慕容,5岁前也是一个能说流利蒙语的标准蒙古女孩,后来定居台湾,渐渐忘记了母语,以至于父母在家中用蒙语交谈,席慕容几乎都听不懂了,有时候她会故意去捣乱,要求他们说国语。数十年后,当她重新踏上草原故土时,忍不住泪流满面,写下这首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总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虽然已经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央视评论员白岩松认为,国人对语文的偏废是许多人思想困惑和信仰迷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英语的逼宫相比,汉语的娘家人不争气才更让人痛心。上海4所自主招生的高校免除语文考试的做法就表明,在他们眼里语文不重要。

“今年上海世博会后全球学汉语人数将达到8000万”,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先生说:“而我们自己却还在这种考试制度下,削弱人文科技,削弱语言、母语的重量,这与整个世界潮流背道而驰。”所以,日益注重软实力的发展、价值观的输出和话语权打造的中国,要以花3000多万元人民币建设孔子汉学网站那样的决心,拆掉篱笆,实现英汉自由交流,但要保护母语――我们的文化家园,不被强拆。

上一篇:白领为什么羡慕农民 下一篇:向值得社会尊敬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