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及应用

时间:2022-08-22 04:21:03

母语迁移对英语习得的影响及应用

一、迁移理论

迁移(transfer)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已有知识、技能、方法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20世纪中期兴起的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理论提出了母语迁移概念,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交际时,试图借助于母语的语音、语义、结构、规则或文化习惯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迁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之分。

具体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而言,如果某个英语结构在汉语中有对应结构,在学习中就会把汉语的这一结构直接转移到英语中去,从而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如果汉语中不存在与英语某一结构对应的结构,或者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对应结构有差异,就会出现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叫干扰(interference)。提出负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和语言教育家Robert Lado。他认为,语言迁移现象是语言习得的一种主要障碍。他在《跨文化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学习外语的难易,关键在于把本族语和外语进行比较。”而“任何人学外语最自然、最容易做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母语套在外语上,有时套对了,有时套错了。那些母语和外语不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套错。”某些研究还发现,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犯错误的51%来自母语干扰。因此,分析汉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和语用能力会起到重要作用。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系,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语言差异,而中国学生的汉语学习习惯处于强势,母语不可避免地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干扰。汉语对英语学习造成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

二、语言层面的负迁移

1.语音迁移(phonological transfer)

用母语的语音规律代替目的语的语音规律,是母语迁移的最直接表现。语音迁移比词汇、句法和语篇迁移更普遍。语音迁移是由于母语的发音和感知习惯被迁移到目的语中造成的,因为学习者创造的目的语的语音体系会受到其发音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方面存在明显差异。首先,英语和汉语的音素并不完全对应或者不对应,英语的某些音素在汉语中则没有,例如/v/,/j/等。其次,在语调和重音方面,母语的干扰也很明显。汉语是声调语言,属于调韵声体系,有阴阳上去四声,讲究抑扬顿挫,声调有区分汉字的意义,汉语句子也靠语调来辨义。而英语是语调语言,属于元辅音体系,以重音为节拍。汉语的音节之间清晰,声母(辅音)本身不明显,整个字的读音很紧凑。英语音节的音素和拼合过程明晰,但音节和单词界限不清。中国学生读英语句子没有轻重之分,往往一个调,从而影响了句子意义的表达。此外,绝大多数汉字的读音以清晰、易辨元音结尾,英语则有辅音或两个以上的辅音连缀结尾的情况。由于受汉语元音、尾音负迁移的影响,中国学生在读英语单词时也会不自觉地加上一个元音尾音,如把英语字母m(/em/)念成/emu/。

2.词汇迁移(lexical transfer)

从词汇的角度来讲,汉语对英语引起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词汇的形态标志

形态标志的作用是构形或构词。在语言类型上,汉语属分析性语言,而英语是曲折语。汉语构词和构形通常是一致的,而英语构词和构形两方面是分开的。受汉语影响,有的学生会漏掉英文构形词缀,出现语法错误。

(2)词义不等同

初学英语的中国人往往认为每一个汉语词汇都能找到一个对应的英语单词,以为英语词汇在内涵、外延等方面完全等同于汉语。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英语词和汉语词在意义上有完全对应、完全不对应和不完全对应三种情况。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不完全对应,它不仅表现在词的同一义项的内涵差异上。”大多数词义并没有一一对应,即使有些英语单词与汉字的概念意义相同或相近,其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内涵意义也会存在很大差距。另外,一个单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可以有多种意义,因为它们的语义场不吻合,会出现交错、空缺等形式,这方面的差异最容易引起负迁移。例如propaganda一词虽然常译作“宣传”,却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而汉语中的“宣传”指的是对群众说明讲解,使群众相信并跟着行动,这个词常与方针政策、知识、道理等连用,含有褒义色彩。

(3)词语搭配

词的搭配意义是由一个词从与它相结合的基本词的意义中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意义构成的,是必须与别的意义搭配在一起才能产生的意义。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些词虽然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都相同,但其搭配意义可能不同。当中国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词语时,便会自然地联想到自己母语中与这个词语相对应的某一个词语,进而将两者等同起来,造成使用上的偏误,如“锻炼身体”是“build up one's health”,“而不是body”,“学知识”是“acquire”,“而不是learnknowledge”。其次,出现词汇搭配负迁移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学习时,把记忆词汇和掌握它们的用法割裂开来,只记住词汇的个别意义,而不注意其搭配关系。

3.句法迁移(syntactic transfer)

句法是指语法中联词或句的规则,即词汇这种符号之间的关系。虽然传统的语法理论把英语和汉语归属为主语――谓语――宾语(SVO)语言类型,但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上有很大差异。汉语注重意合(parataxis),文字无形态变化,多数情况下,句与句之间意合连接能达到“形散而神不散”,其主从或并列关系主要通过逻辑纽带或语序间接表现出来;句子各个意群、成分等通过内在联系贯穿在一起,很少用连接词,因此汉语句式简洁,结构松散。而英语注重形合(hypotaxis),单词间有时态、语态、人称等多种形态变化,句子常以主谓宾结构为中心,用各种从句、短语进行扩展,各类从句、修饰语的使用使句子结构错综复杂,纵横交错。英语强调的是句子形式和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因此,英语常用丰富的连接词(连词、关系词、介词等)来表达句际关系。

句法形式受到母语干扰的现象还表现在主语的负迁移上。按照美国两位语言学家李纳(Charles N. Li)和汤普生(Thompson)提出的一套新的语言类型学,汉语是注重主题(topic-prominent)的语言,英语属于注重主语(subject-prominent)的语言。主语和主题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的概念,主语是相对谓语而言,是句法学里的概念,是从词与词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角度说的。主题对述题而言,是语用学里的概念,是从表达的角度说的。主题是谈论的中心,它是确定的,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主语则不一定处于句首的位置,也不必是确定的。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主要为主语突出型,主语是句子的中心,一般情况下,句子必须有主语,而且主语必须明确,即使没有主语,也要出现不起语义作用的“虚位”或“假位”主语。汉语注重主题,主题并非一定是句子的主语。例如:

制造飞机时,空气阻力问题得仔细考虑。

中式英语:Air resistance must give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规范英语:Air resistance must be given careful consideration when the aircraft is to be manufactured.

汉语句为无主句,空气阻力是主题,而不是主语,真正的主语已被省略,所以,英语句得用被动式结构。

三、非语言层面的母语负迁移

1.思维负迁移

美国学者卡普兰(Robert Kplan)认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迂回的、环绕的,类似一种涡轮线。汉语受综合思维的影响,具有螺旋型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在文章上表现为作者围绕着主题绕圈子,从不同的观点来说明主题,而不是直截了当地谈及主题。英语母语使用者的思维受到分析思维的影响,属于线性模式,往往由点到面,在段落的开始直接点题,观点鲜明,读他们的文章就好像跟着作者从主题的引入到正文,最后到结论,作者传达信息的方式是直接的、明确的。日本学者把美国文化的思维方式比喻成“桥式”思维方式,认为作者在组织和表达其思想时,犹如在观点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读者在接受信息时就像平稳地走过一座桥。日本学者的论述与卡普兰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明了两种思维方式写出的文章不免大相径庭。

2. 文化负迁移

文化和文明就其广义人类学意义看,是由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文化的辐射范围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生活,必然使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个性色彩”。而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由于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将本民族的文化习惯和文化模式套用到英语上去,从而出现汉语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负迁移。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的语言教学专家C.C. Fries (1945)和Robert Lado (1957)就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对文化予以足够的重视,要注意文化差异,进行文化对比。

文化迁移可以分为表层文化迁移和深层文化迁移。表层文化迁移中研究最多的是词汇文化,包括在另一语言中没有对等词的词汇;有着很强社会文化和历史意义的词汇;取自古老的传说或宗教、历史故事的成语和俗语;流传久远、意义深刻的谚语和警句;礼仪性的、客套的话语。美国的《时代》周刊曾经把尼克松访华说成Nixon's Odyssey to China。Odyssey原为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的一部英雄史诗,描写Odyssey的古城特洛伊(Tory)陷落之后所经历的一段漫长过程,而Odyssey在这儿是“漫长历程”的意思。如果没有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很难理解这里Odyssey的含义。又如,比喻事物迅速大量涌现时,在汉语中用“雨后春笋”来表达,而在英语中则为“like mushroom”,这是因为英国的气候十分适宜蘑菇生长,春雨过后,蘑菇生长得很多。

深层文化迁移触及到的是某一种语言包含的文化、社会价值的迁移。由于社会文化价值属于心理层次,所以这些价值观念对具体话语的影响并非直接明了。在众多文化因素中,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接受的信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是非常敏感的。由于受到五千年来儒、佛、道家学说的影响,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基本是整体、集体本位,而西方国家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追求自由平等、主张冒险与探索精神,他们的价值取向大多是个人本位,他们的语言、思维的立场和出发点是自我,从自我出发来设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所以中国人比较注重互助和依靠,重视集体的作用,注意保住“面子”;西方人比较注重自立,突出个人,注重隐私,喜欢个人竞争,讲究实际。这些差异无不反映了由社会、政治、历史因素造成的深刻的民族文化心理。

四、迁移理论在英语学习中的应用

1.促进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

汉语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苏联语言学家谢尔巴曾说过:“经验证明,可以从教学过程中除去母语,但却不能从学生的头脑中把母语除掉。”本族语的正迁移作用对于外语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它应当成为学习外语的良好助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翻译作为教学手段

由于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离开汉语的翻译,用直接法教学,在实践中很难展开,所以汉语翻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桥梁的作用。

(2)用汉语比较语言现象,讲解英语的语法规则

(3) 解释抽象的概念

2.减少负迁移

按照对比分析的理论,通过描写、选择、对比、预测、分析等步骤,对汉语和英语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能帮助学生作出有意义的概括,培养学生英汉语言系统差异的敏感性。正如吕叔湘先生在《中国人学英语》中指出的: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对词形、词义、语法范畴、句子结构等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体会,这样才能更有效、全面地学习英语。

(1)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技能训练

学生在实际使用语言中,只有经过亲身体验,才能做到正确的理解和表达,从而克服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愉快的语言环境和活跃的课堂气氛。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词汇、句法、语篇等不同的层面进行有效的训练,如听说、阅读、写作和翻译等,来巩固英语的影响。学习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越多,技能训练得越熟练,就越容易顺利地掌握目的语的信息和知识。此外,还要引导学生自发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应用语言的能力。

(2)加强背诵

背诵是一种有意识的语言输入活动。通过背诵,可以增强语感,促进语言习得。加拿大语言学家Bialystok (1978)的第二语言学习理论模式将外语习得者的语言知识主要分为显性语言知识和隐性语言知识两种。显性语言知识指学习者意识层中的所有目的语的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隐性语言知识指那些内化了的语言知识,它们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层中,学习者不一定能清晰地表达出来,但能不假思索流利地使用语言。一个人的隐性语言知识越多,他熟练使用目的语的程度就越高。背诵输入由于加强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因而能将原本是显性的语言知识转化为隐性的语言知识,学生的语感也因此而形成。在此基础上对其输出过程中的负迁移进行监控和修正,从而排除母语干扰,更好地用目的语交流,促进其语言习得。

通过背诵,可以降低学生的情感焦虑。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二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如动机、自信、焦虑等可影响习得所必需的输入。为此,教师应设法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尽量用熟悉的方法向学生提供可理解输入。我国学生十分熟悉背诵这种输入方法,因而乐于接受。这样,就能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促使学生积累输出所必需的语言知识。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在于交际。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只重视词汇和语法,对英美文化重视不足的情况,使得学生无法跨越自己的文化局限去理解另一种文化。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不仅不想学习语言符号本身,而且也不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系统的民族。英语教学中要导入文化教学已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师的共识。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或报刊时留意和积累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在文化方面获得知识,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总结

由此看来,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帮助他们认识到语言的共性,并且在语言习得中加以运用。此外,要充分重视汉语对英语学习得的负迁移,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减少母语对学习目的语的干扰。

上一篇:美国高等教育的学术捍卫者: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 下一篇:论韦纳的归因理论与大学生挫折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