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学导式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研

时间:2022-05-13 01:25:06

新课改下学导式在历史教学中的探研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历史课程面临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历史教师无法回避新课程带来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主导性,点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改呼唤着历史教师重塑主导性,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才能与时俱进。

[关键词] 新课改;学导式;转变;学习兴趣

1 学导式教学能体现课改下师生课堂双边活动的有机结合

知识的获得和掌握,都离不开入的积极参与。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课改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学知识的10%,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交钥匙”。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从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导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是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符合这一要求的。

2 学导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学导式”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者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成果,已逐年成为适应现代化教育的一种新理论。我们把它引用到历史教学中来。它是一种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上,把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统一起来,以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学”为主体,“导”为主线,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下面我举一个例子介绍学导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如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洋务运动》的教学组织分析。

第一步自主学习。学生在学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后便会自觉地去预习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这过程需要教师长时间进行培养,学生已形成良好预习惯。教师在前一次课的后面3分钟左右收集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疑难问题,了解了学生的预习和自学情况,同时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示要领,交代重点思考的问题。

第二步引导学生提问题。学生明确了这一堂课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后,各自带着问题去深入自学或操练。同学在自学过程出现的新问题或疑难之处,可以向同学请教或者再次反映给教师,这一点要在课前完成。

第三步上课解决问题,并再引导学生提问题。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前后坐位或4~6人一个小组,互相讨论研究,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注意学生的思路(一般可用3~5分钟时间)。解决不了的疑难第三次向教师提出或由教师就近随时个别辅导答疑。

第四步解决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第三步留下问题:如为什么说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标志者洋务运动的失败,是为什么呢?

学生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书本没有的,也是不必掌握的。但是它很重要,一是可以看出学生对历史事件能有整体认识;二是可以看出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突破教材匡囿,是自学的升华;三是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爱听,对下一课的《》做了铺垫。

第五步检查落实。教师要有计划、有重点、有选择的提问,检查学生当堂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评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改掉错误,正确领会完成课后作业的要领和方法,进一步加深理解,达到记忆、巩固和熟练的目的(一般可用5~10分钟时间)。最后,交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去阅读必要的课外参考资料。

4 “学导式”的实践效果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练与互练,探讨与研究,使学生从原来的被动接受练习向独立自主学习方向发展,时间约占到课时的40%――20%,长此以往,则必然养成自学,自练的习惯,从而有利于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4.2 有利于“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组合。“学导式”是一种先学后导的模式。从单纯重视教师的“传授”向重视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转化,更加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有利于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法与学法的优化组合,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3 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学导式”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对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情感、注意、意志等心理素质起促进作用。

4.4 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由于历史知识深广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的接触交往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环境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5 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从“学会”变“会学”,变被动苦学为轻松愉快地乐学-注意力集中、感知锐敏、记忆牢固、思维敏捷、想象活跃;会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它注重开感一审美能力、激发兴趣对掌握知识、技能的积极作用;让学生体验到独立探求、获知成功的欢乐。

5 “学导式”有利于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

5.1 变教师作主体、以讲到底的讲堂为引导、启发、少讲多学、多演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堂。

5.2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侧重提高学生智能:“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不如授之以渔,则终生受益无穷”;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一探索能力、革新一创造能力、自我教育的意志一调节能力、自我管理的社交一管理能力;兼顾表达一表演能力、健体一操作等能力。同时注重品格修养。

5.3 变“一刀切”全班同步为多人异步、因材施教;它继承、借鉴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教学有法,但不死板,贵在得法”,有机组合多种具体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创造性地灵活运用;发挥出整体不断优化的综合功能。显然,学导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开发智能注重创新为目的的民主的主动教学方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教学法。

不仅如此,学导式更是开发人才智能的非学校教育的培训与终身自学、从事工作及管理的最优化方式。学导结合也是每个人一生奋斗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优化结合。求学者能认真实践“三人行必有我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教师、指导者则真能及早把“教是为了不教”落到了实处。

上一篇:重视写字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下一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情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