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点亮语文教学

时间:2022-05-13 01:17:38

让传统文化点亮语文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传承传统文化,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肩负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给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情结,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造就有用的人才。

一、寓传统美德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传统美德是中国文明的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历史中积累而成的优秀道德行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作用。

许多调查表明:由于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以及独生子女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忽视儿童心理素质尤其是道德人格,社会性等个性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使一些孩子产生了某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这就说明社会和学校对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不够,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加大对儿童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传输的力度。其实,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和竞争意识,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人际关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取得最大的成就。我们应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据千百年来人们在思想中所认同的人际关系的道德原则,对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予以具体分析,吸取那些超越时代精华的内容。如勤劳节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诚实守信、孝亲尊师、团结友爱、律己宽仁、谦虚礼貌等,笔者认为,在讲授有关课文内容时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我们的语文教材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比如古体诗词、古代散文、小说等等。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例如通过学习古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离门迎凉有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生的政治抱负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竹石》《石灰吟》,让学生懂得人要有刚正不阿的性情,不畏惧困难的坚强意志。同时,我们可利用教材《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并鼓励学生课下多搜集有关的句子,为学生打下传统文化的底本。

三、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读背经典

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现代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引导学生利用阅读课或课外活动时间来读经典。唯有阅读本民族的经典,我们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血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经典是我们灵魂的依托。例如《论语》《中庸》《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每一个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的精神血液都可以在这些经典找到注释,阅读经典就是在滋养我们的精神,读《论语》,孔子深厚的济世情怀洞开我们偏狭的心灵视窗;读《弟子规》会使孩子的行为能不断得到规范,提高孩子为人处事的能力,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全方位的。中国古代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熏陶现在的青年一代。

总之,寓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中,能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说到底,母语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语文教学之舟才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扬帆远航!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中职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