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时间:2022-05-13 04:50:56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摘 要] 教育部针对当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特别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思想保障。本文将主要探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69-1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主要问题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地方和高校领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如在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宣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活动,一方面,以高校大学生为重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夯实高校思想政治基础,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质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精神文化,营造思想政治和道德文明社会舆论氛围。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不强。实践告诉我们,要使活动取得成功,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十分重要。既然开展活动,当然要取得成效,而且成效越多越好。同时,我们也要实事求是,一般思想政治教育为时较长,具体到一个班级一个学生,不能要求一下子就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都解决了,很多矛盾和问题仍然要靠经常性工作来解决。

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思想不稳、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后继乏人问题未得到很好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缺乏吸引力,发展目标不明确,待遇偏低。有的学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称、待遇得不到落实。少数教师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二、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一)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启发人才

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框架内,要求以生为本。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对象,不仅要掌握超强的职业技能,还要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思想是指导一切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再强的职业技能也不能为服务全人类。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学生自身的个性发展,不能一味地去约束和限制学生自身特长的发展,而朝一种模式进行培养,这样培养出来是产品,而不是人才。

(二)在实践工作中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培养综合性人才,需要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为大学生建立了实践训练的工作场所,由于让大学生从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从象牙塔人到准社会人,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校园文化氛围转变为企业文化氛围,环境的变化给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通过在实践工作中,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校、企业共同承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健康地发展。

(三)构建学校、实习单位全程覆盖的立体交叉网络

如坚持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以及典型引路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方法等。高校各级学院和实习单位在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做好高校大学生联系和服务学生工作、加强和改进强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抓大学生责任制等方面形成了一些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推动了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各学院和实习单位认真审视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建设规律,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涵。

三、结论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作为一项培养大学生人才的计划和政策,虽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才刚起步,才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总结成绩,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刘志坚,严长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标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02:223-225.

[2]敬小非,韩松,王文和.试论卓越工程师思想政治培养的突破口[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236-237.

[3]王福臣,翟媛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思考[J].淄博师专学报,2013,01:24-26.

[4]王迪,张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2:161-162.

作者简介:杨博 (1983-),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门万杰(1971-),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党建工作。

上一篇:结核病的细菌培养及耐药试验127列资料分析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细节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