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拓展写作空间

时间:2022-05-12 08:17:54

对话拓展写作空间

“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辞书的解释如是说。“言为心声”,精彩的对话,不仅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而且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主旨。因此对话描写成了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构思过程中,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框架,借助对话来安排结构层次,拓展行文脉络,此即所谓“对话拓展”。

回溯卷帙浩繁的中国文学史,使用这种技法最早的当数孟轲。一部《孟子》,开了对话体散文的先河,其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和雄放的风格在主宾对话中得以酣畅地表现。使用这种技法最妙的当推杜甫。一篇《石壕吏》,藏问于答,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无限痛苦和着老妪的凄惨啼哭之声汹涌澎湃地载入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中。

对话的形式自由灵活,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对话,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之间的对话,还可以是想象中的人与物的对话。具体采用时可以不拘一格,常见有如下几种类型。

(一)专题采访型,即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从采访的对象那里了解某一现象相关情况的一种对话形式。操作时务必锁定话题中心,精心设计采访问题,然后经由采访者逐一提出,让采访对象提供情况,依次作答。采访中,采访者也可以就问题发表与被采访者不同的观点。例如,河北考生有篇题为《对鹰妈妈的访谈录》的作文,通过记叙某一记者与鹰妈妈就如何教育其后代展翅蓝天、翱翔云间的一番对话,反映了父母应该让子女在艰苦磨炼中成长的主旨,形式独具一格,十分亮人眼球。

(二)是非论辩型,即确定一个辩题,让正方与反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它要求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针对性和灵活性。辩论中,正反双方尤其是代表作者思想倾向的一方必须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以确凿的事实、严密的推理进行论证,从而争锋相对地驳斥对方观点的谬误,天衣无缝地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例如,湖北考生有篇题为《我不是腐败的滋生地》的满分佳作,把“高位”和“腐败”虚拟为人,让双方对簿公堂,围绕二者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展开论辩,结果是“高位”了“腐败”所谓“高位导致腐败”的谬论,表达了“一个人只有从主观上严于律己,才能杜绝腐败”的思想,构思别出心裁,令人击节赞赏。

(三)主宾座谈型,即设置一个主持人和众位来宾,让他们聚集于一堂座谈,以“实话实说”的方式探讨某一现象或者问题的形成原因或者解决方法。安排结构时,一般采用“总分总”的模式,常常先由主持人“总起”,提出话题,点明题目;再让来宾们“分述”,阐述观点,演绎题意;最后是主持人“总结”,评点众说,归纳题旨。河南考生有篇杂文式佳作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是运用这种形式来谋篇布局的。文章将某县的县委书记、县长、财政局长、教育局长、农业局长等聚集一处,让他们座谈,围绕“西部开发”这一话题各抒己见,从而暴露出一张张不求进取、媚上欺下的的丑恶嘴脸,写法新颖别致,备受读者青睐。

此外还有网上发帖、电话记录和文艺小品等类型。需要强调的是,运用这种方法,除了把握好内容层次并设计好过渡语或过渡段将它上下勾连外,还要求对话简练、概括、集中、个性化。这样,才能使文章一如鲁迅所说:“如果删去不必要之点,只摘出个人的有特色的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

【例文展示】

电话这头

佚名

我捏着翻出的两枚硬币走向街角的小店。只有当忘带手机的时候,城市中的人才会注意到,在隐蔽的街角,还会有动作迟缓的老人看守着破旧的小商店,临街的窗台上放着一部公用电话。红色的电话机早已褪了鲜艳,显出一副疲惫的模样。

占着电话的人背对着我,穿一件洗褪了色的旧汗衫,后背的汗渍都印出了一层白花花的盐碱,一个裤腿高一个裤腿低,脚上是一双断了帮的凉鞋。他正操着一口苏北方言,响亮地对着听筒在说:

“二小子,用功读书没?这回考了第几?第十名?啥玩意。你们那班一共才几个人?老子记得三十都不到!哦,现在有三十个了啊。有日子没见着你了……接着加劲吧,爹回头带坦克车给你!爹在工地上拣废料焊的,可威风了!哎,你小子可听好了,下回变成第十一名,看老子回来不揍你!你得像个读书的样子,城里的学生可都斯斯文文的,像个先生样儿。听你娘的话啊,要乖。好,去吧。别价,给我站稳了,不许乱跳,扶着你奶奶!

“妈。你别急,有话慢慢说。方便着呢,不急。哎,话费不贵。我什么都好,有肉吃,有电视看。几个月前刚到南京盖房子。啊,不远不远,坐半宿火车就回来了。您放宽心,中秋我就争取回来。身体?嗨,您儿子那身体,打小就棒实。家里都好?猪都大了啊,好。我没啥事,真没困难。天天过得舒坦着呢,头前儿才在大澡堂洗了澡,每顿饭都有大膘肉,连地铁都坐过呢!当心身体,别抢着干活,啊,凡事外边有我,家里有媳妇呢。好,让她也说两句。”

“这两年真苦了你了,咱家那猪养得不容易吧,有些活儿也该让二小子干干了,别专宠着他。等几年再看看,他要是块读书的料,怎么着也要把他送进大学。要不就给我写信,让他来找我,进城干活也得带带他。等有机会安顿下来,我一定接你们来城里看看,跟咱村可不一样。大!我都没转遍呢……别,干啥又抹开泪了?一看你伤心,引得咱妈也要伤心了,好像我在外过得有多苦似的。你要放宽心,带好两个孩子和老的,该买的东西要买,该吃的东西要吃,莫节省,过些日子我再来电话,都开开心心的,都好好儿的,啊?”

放下电话,付了钱,他略显失落地直起身子,拿出一个瘪了多处的水壶,低声问老板:“能给点儿水不?”年迈的老板提起褪了色的旧水壶注满水,颤巍巍地递还给他。

他仰头喝了一大口,朝老人点点头,仰天长呼出一口气,抹一下脸,转身走远。

【亮点简评】

这是一幅打工者的生活剪影。作者选取“打电话”这一生活中的平常镜头,成功塑造了一位十分普通而又极其高尚的农民工的美好形象。通篇巧妙运用“对话拓展”手法布局行文,突兀闪亮地把“他”推至“电话这头”的表演最前台,让他向家人一一尽情倾吐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充分表达他对妻儿老母的那片拳拳爱心、殷殷孝情,深刻展示他的勤劳俭朴、克己持家的优秀品质。假如文章不把电话那头的妻儿老母的话略去,那么绝不会收到如此简洁、洗练的效果,更不能入木三分地刻画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从而有力突出主旨。此外,全文结构严谨,自然浑成,善于在对话中设置衔接语承上启下,两次转换“电话那头”的通话对象以及与之相关的话题都顺理成章;人物语言也很简洁、集中,颇具个性化、生活化,确实“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

上一篇:全景勾勒 大气磅礴 下一篇:作文要表达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