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课教材教法改革探讨

时间:2022-05-12 04:28:21

初中政治课教材教法改革探讨

政治教材已经进行了改革,摆在众多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如何使用新教材?如何采用更好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法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方向

众所周知,在21世纪的今天,政治科由主科地位下降为实际上的副科地位,原因虽然很多,但与政治科旧课程缺乏实效性,一部分政治教师本身素质不高、观念与教法陈旧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些已然成为社会上一部分对政治课有偏见的人指责的把柄和话题,有的地方甚至取消了政治科的中考与高考。那么,要想重新焕发思想政治课的魅力与活力,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除了目前课程教材已经实行的改革外,还应启动的就是教学方法、手段等的改革。多年来,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推陈出新,对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魏书生教书育人的“秘密武器”就给了笔者很多的启示:凡事提倡与学生“商量、商量、再商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课时安排以至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同学生商量,尽可能达到师生间认识的统一。学生能接受并乐于接受,而且能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能积极参与到民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利用新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可以尝试将旧的教学环节进行革新,设置学生欢迎、教师适用的新的教学环节。经过几堂课的实践与比较,显而易见的变化让我对新教法信心百倍。对250人进行民主测试的结果也令人振奋,95%以上的学生接受并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教法改革的具体内容

1.设置情境,引生入境环节。英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师巨大的技巧在于集中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因此,一堂新课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就要创设意境。通过唤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从而既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该环节一般只用3―5分钟,采用的方法是活泼、轻松又能引人思考的形式,比如唱歌曲,讲故事、名人逸事,国内外重大时事等形式,但要新颖、简洁、感人。总之,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复习旧课是否有必要呢?我们当然不能否定其必要性,不妨将它融入师生交流新课环节中,适时地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师生交流新课环节。该环节是一堂课的核心。交流不同于单向传授,它强调的是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教师要一改以往单向式的“我讲你听”的传授,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拨阐释学生再回答总结的方式(30分钟左右),达成教学目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对教与学这样评析:“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给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得当,指导他,使他以最自顾不暇的时间经过相似的经验产生相似的思路,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

因此,要想让这一环节顺利进行,就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案,而且要备“学”案。除了对教学目标有清楚的认识,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有充分的了解外,对“学法”和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还要有相当的把握和转化能力。“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否则,不仅起不到引导作用,有时还可能被学生问倒,或出现冷场和拖课现象,影响了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那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笔者建议这一教学环节采用小组竞赛和学生互答法来进行。小组竞赛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其竞争意识。至于学生互问互答的形式,有的教师存在疑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准确度如何?是否会影响整个教学进度?记得马克思曾经说过:“最好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放射出的光辉越灿烂。”我们这样做,正是希望学生在组织问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小组团体协作能力方面能得到培养与提高。通过对“问”“答”的探讨,调动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其主动性。譬如,在讲到“发展真挚的友情”时,原先许多本应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朋友的真诚”等问题),就可以让看完书的学生进行讨论,再由先举手的A组学生发问,B组学生回答,若回答不完整,允许有一次补充的机会,否则由其他组抢答,提问方与回答方都有得分的机会。这样,通过一个问题就可以调动许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各种能力。当然,初一学生毕竟能力有限,有时跑题、答错题的情况也在所难免,这时,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既要将学生引导到正确的问答轨道上,又不能采取“否定”、“扼杀”、“包办”和“不屑一顾”的方式。当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正确答案时,其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冲动将会溢于言表。此时,再经教师适当的阐释,学生再回答、总结的失误率就会更少,而且印象就会更加深刻。这就是所谓的“施教之功,责在引路,妙在开窍”。

3.讨论环节。讨论环节提倡论题设计要合理,因课制题。教师可将课堂的重点内容设成论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补充。还是以“发展真挚的友情”为例,该课讨论的重点题目设计成“怎样才能发展真挚的友情”,学生回答起来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而如果转化为:马克思说过,友谊总是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的。你是如何去理解这句话的?学生的讨论就会很热烈了。讨论完毕,让学生上台进行板演是必要的,其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布置作业环节。作业过多是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严格挑选布置作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平时要求学生做的作业,教师都要事先做好。可以把作业分为两个层次,即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认真完成,而选做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尽力完成。至于一些难度偏大的讨论题,还可以安排在讨论环节让学生们思考、讨论。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作业,压力小,负担自然减弱,作业完成率和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这样对唤起后进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新教法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必须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魏书生语),将“学法、思法、乐法”有机结合,使课堂上的“乐”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教学手段、教学用具改变的“趣味”上,而是“内化”为学生喜闻乐见、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设计上。不难看出新教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能力、组织问答的能力、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体协作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这里必须强调的一点是:新教法的实施,无疑会使课堂容量变大。为了保证质量,教师在授课时会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等配套进行。让我们真正把握跨世纪学生的学习兴趣点,并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让“教”为“学”服务,找准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待到山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但愿思想政治课绽放出灿烂的教改之花。

上一篇: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关... 下一篇:利用专题讨论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写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