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课于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时间:2022-05-12 09:46:25

还课于生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习惯于传递接受式或讲授练习式课堂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重教师讲授而轻学生自学,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重分数提高而轻素质养成,从而导致了教学主体错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利,抑制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个性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改下《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还课于生的前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活跃课堂的兴奋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对本学科学习兴趣的关键。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要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平时注重与学生沟通,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能在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大胆实践,大胆创新。

明确的问题情境是还课于生的关键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目标和空间,自主学习才能成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或多媒体等,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知识。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梯形面积怎么计算吗?为什么梯形面积是这样计算的?”此问题的提出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研究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有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公式的推导过程上。

给学生操作与交流的机会是还课于生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想象,在主动探索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实际操作,既可加深学生对概念、性质的理解,又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实际操作实验研究数学规律,还可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研究问题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中,我引导学生分别在一张白纸上画两条直线,并把学生画出的直线展示在黑板上进行研究。由于情况较多研究起来不方便,学生主动提出用分类来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样就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注重生活应用是还课于生的延续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能够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要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在数学和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提取生活中的题材,让学生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生活方面的数学问题,如身高、体重、视力等,引导学生亲近数学,感受数学与自己的联系,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交给学生,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把课堂还给学生,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不断追究教学艺术的新境界。在我们享受课堂教学成功的时候,重要的是享受和收获学生充满喜悦、充满活力、充满成长味道的课堂。

上一篇:工科专业就业工作与学生就业力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惩罚”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