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配网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时间:2022-05-12 05:47:44

浅谈提高配网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摘 要】供电系统对用户供电的可靠性,直接体现了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对电能的需求,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已经引起了电力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因素,探讨配网供电系统可靠性的提高方案。

【关键词】电能需求;供电能力;配网系统;可靠性

0 引言

随着用户对供电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供电可靠性指标也成为电力系统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本文根据影响配网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各种因素,结合电力企业在提高配网供电系统可靠性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配网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提出尝试性的建议。

1 供电可靠性的简述

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是电力可靠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供电系统的规划、设计、基建、施工、设备选型、生产运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

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统计、分析与评价,以及应用其统计分析的结果,对现行系统和设备从设计到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等整个生产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提高供电系统对用户的连续供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据统计,用户停电80%是由配网系统引起的,配网系统对用户供电可靠率的影响是最大的。通常供电可靠性的指标,按不同电压等级分别计算,分为主要指标和参考指标两大类。

2 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有:线路故障率、故障修复时间,作业停运率、作业停运时间,用户密度及分布等。

影响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其他因素有:接线方式复杂,设备容量不满足N-1,电力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许多县级供电公司地处山区,由于历史遗留等众多原因,配网线路较长,接线布局不太理想,设备使用时间过长,特别是较边远的地区,供电质量不高,改造起来较为困难。配网供电可靠性不太理想。

2.1 接线方式

众多区县由于供电面积大,线路长等多种原因,其配网接线方式多以树枝网接线为主,一方面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工期较快。但T型接线不仅不利于保护定值的计算,还不利于故障的查找,一旦线路故障,停电面积较大。同时,为了加快通电时间,许多配电变直接接于最近的一条10kV线路上,缺乏一定的规划,很容易造成线路过负荷,成为供电可靠性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2.2 线路故障

由于配电网长期暴露在外,通常线路故障多数是因绝缘受损、瓷绝缘子闪络放电等因素所致。其破坏因素体现在:(1)绝缘受损。当配网所处的地理位置与标注安全距离存在误差时,会造成线路绝缘性能受损。(2)线路老化。线路自身质量问题会减弱其绝缘性能,若绝缘材料使用时间过长且未及时更新,则会造成线路出现不同的故障,影响到输电线路的使用性能。(3)瓷绝缘子闪络放电。瓷绝缘子常年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和瓷裙内积污秽,或者是制造质量不良,瓷体产生裂纹,降低瓷瓶的绝缘强度,当阴雨受潮侯,即产生闪络放电,严重时使瓷绝缘子击穿,造成接地故障。

2.3 自然灾害

区县多为山区,地势复杂,天气多变。雷雨季节时间较长,线路长期暴露野外,配网受到雷击的频率较高,只要处于雨季天气则很容易遭到雷击。另外,若配网防雷装置安装不到位,则同样会引起各种雷击事故。冬季,山区大雪、结冰时间较长,冰冻线路,大雪阻路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夏季,洪水灾害也对地势较低的变电站、线路的输电造成很大影响。

2.4 计划检修实施困难

虽然县级供电公司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计划检修制度,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常常由于许多特殊原因,造成年度计划不准确,季度计划有改动,月度计划有突发事件,最终计划检修的执行率不甚理想。许多工作更改时间,临时工作非做不可,临时检修变得随处可见。检修停电若不能提前计划,将停电范围相同的工作放在一起做,那么只能牺牲民众用电的需求了,供电可靠性自然是提不上去了。

3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建议

根据影响配网可靠性的因素,在对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时也要参照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分析。在分析时需借助数据收集、电力试验、接线检测等多个方面运行,以保证可靠性评估的准确性。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方法较多,其主要防护措施:一是防止故障于未然;二是当万一发生故障时,尽量缩小停电的范围;三是使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完好状态。

3.1 防止线路故障发生

做好定期、不定期的线路设备运行管理工作,对重点线路增加检查次数;为断路器、变压器加装防护装置;及时清理线路、台区内树木等障碍物,尽可能缩小线路因雷、雪等不可抗拒自然灾害导致的故障范围;根据季节、天气情况提前做好易发事故的预防工作;对因地理因素而不足条件的线路,建议将裸导线更换为绝缘导线,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污染及雷害较严重的地区,10kV架空线路瓷瓶可考虑采用20kV等级。

做好线路巡视工作,实行24h值班制,建立详细巡视记录,对多用户、常发故障的线路多巡视、早发现、快处理;开展特巡、夜巡工作,消除事故萌芽,确保配电设备、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杜绝各种可能的人为误操作,及时消除外力、人为线路缺陷故障,提高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3.2 加强停运计划管理

线路检修是造成停电用户数较多的原因之一,做好计划检修管理,根据实际运行情况科学合理的分析、探讨、安排检修作业、优化检修方式是合理高效利用停电时间,减少停电范围的重要环节。

第一,抓好停电计划管理,推行一条龙检修,精细停电过程开展设备在线监测、带点测试、状态预试、状态检修,减少设备预试和检修时间。

第二,在检修管理工作中,将可靠性管理与生产计划管理紧密结合,采用免维护或少维护设备,延长设备检修周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设备到期必修的惯例,并对设备缺陷加强技术分析,做好设备故障诊断。

第三,安排每项检修时,各站所要积极配合工作、严格把关、根据生产计划需要停电,处理故障向调度申请临时停电,在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采用夜间检修作业,提高施工、检修质量。对以往同一地点、同一类型的缺陷实行运行、检修分离制度,有利于监督检修和运行工作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四,加强供电部门与用户之间的配合联系,注意抓好宣传工作,减少重复停电及破坏性停电。

第五,在保证不间断供电的前提下,可以试开展对高压电气设备及设施进行不停电的安全作业,带点作业以其不受时间限制,及时消除缺陷等优越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3 优化电网结构

合理的电网结构直接反映出供电系统对用户的供电可靠率,从安全可靠、经济技术上加大电网改造力度,考虑配网的优化,改变陈旧的供电模式,增加二次变电站之间的线路、减少迂回供电线路、更换导线载面、调整供电走径、半径是完善和加强配网架的首要条件。必须考虑把具有相当可靠性水平的设备组合起来,并与其他系统相联系,构成容易实现一元化运行和维护的最佳网络。在新建、改造线路的设计上,应考虑好各种因素,如避开树林,与道路保持一定距离。此外,断路器应安装在适当的位置,对线路起到分段控制作用,当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以缩小停电范围,提高转供能力,同时要做好断路器定值整定的保护措施,及时调整线路断路器动作电流值。

4 总结

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不但可以减少停电损失,避免因停电引发的经济纠纷,还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电力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自身实力,就必须采取新的策略、技术、方法进一步优化流程、有效管理,只有真正减少了线路故障的发生;真正加强了停运计划管理;真正提高了软、硬件水平;真正优化了电网的结构,才能真正提高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带动经济,造福民生。

上一篇:高职院校女生实习期法律权益的保护 下一篇:液压式新型木片打包压缩机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