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下赛丁格术不同穿刺对PICC置管的影响

时间:2022-07-13 12:17:18

[摘要]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赛丁格术不同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9月~ 2013年9月行B超下赛丁格穿刺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赛丁格穿刺方法,观察组45例采用改良的赛丁格穿刺方法,将套管针以与皮肤呈45°缓慢刺向靶血管,在B超显示血管横切面被压迫变形时微松开穿刺针,观察显示屏上血管恢复后调整针尖位置再缓慢旋转刺入靶血管,撤出针芯,送入导丝。记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点出血情况、静脉炎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86.67%,对照组为68.8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B型超声;赛丁格术;穿刺;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2-209-02

塞丁格技术(seldinger technique)是指经皮穿刺,将导管通过和导丝的交换插入血管,这种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使用的局限性[1]。我院从2012年9月~2013年9月研究了B超下赛丁格不同穿刺方式对置管成功率的影响,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19~72岁,平均(52.3±14.7)岁。其中结直肠癌10例,乳腺癌36例,胃癌2例,肺癌18例,肝癌2例,急性白血病11例,骨髓瘤8例,急性心梗死3例。采用隐藏数字随机法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45例中男31例,女14例;对照组45例中34例,女11例。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取平卧位,置管侧手臂向外展开90°,初步判定血管走向、弹性、大小等情况[2],手臂下方铺垫治疗巾,让患者握拳,持探头在皮肤表面探查,观察B超影像,找到穿刺点并消毒,根据血管情况选择适用的导针器,对穿刺点进行消毒,持套管针,目视屏幕开始穿刺。

1.2.1 对照组穿刺方法 医师左手持探头与皮肤呈90°进行探查,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呈90°角匀速、缓慢朝下直刺靶血管,当套管针刺破血管时注意观察B超上是否显示出亮点进入血管[3],当穿刺进入后可见血管横切面顶端显现出血管受到外力压迫而造成变性后又很快复原的动态过程即为穿刺针针尖刺破血管成功进入血管,此时可见有回血,降低角度,轻缓的将套管送入血管,再送入导丝。

1.2.2 观察组穿刺方法 医师左手持探头与皮肤呈90°进行探查,小鱼际轻贴穿刺侧皮肤,用鹰嘴做支点,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呈45°角匀速、缓慢刺向靶血管,观察B超显示屏中当针尖即将刺破血管时可见血管横切面顶端受到外力压迫而轻微变形,此时微微松开穿刺针,观察显示屏上血管恢复圆形后,调整针尖位置再用右手持针缓慢旋转刺入靶血管,尽可能避免压扁血管[4],此时可见有回血,降低角度,缓慢的将套管送入血管,再送入导丝。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当前临床有四种办法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分别是传统PICC置管术、改良赛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改良赛丁格技术和数字减影下血管造影术[5]。四种方法各有特点和局限性。传统PICC置管术需要病患血管充盈且清晰可见,不符合临床常见患者的血管状况,因而只能采取股静脉穿刺置管阎、锁骨下静脉或是颈内静脉。采用传统PICC置管术,因其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短,会造成出院后患者护理带管难度大的情况[6]。相比较而言,改良赛丁格技术则适合因使用药物造成的静脉损伤、年龄大导致血管充盈度差、血管内径过细等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应用于临床可极大的增加PICC的适用性。据报道,改良赛丁格技术可使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从76%提高至85%[7]。

B超下赛丁格穿刺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是仍然有穿刺失败的情况发生,其原因包括血管畸形、患者不配合以及操作者的失误和缺乏经验,其中包括手法的不恰当、对穿刺深度把握不好等方面,此次我院改进了穿刺方法,具体包括:(1)手法和要恰当:观察组的医师均严格按照标准和手法,左手握探头下方,小鱼际轻贴穿刺侧皮肤,用手肘鹰嘴做为支点,依靠活动的前臂进行探查[8],探查时始终保持与皮肤90°,垂直于皮肤。右手穿刺,且双眼时刻注视超声显示屏,这样可使手臂固定,不会来回晃动导致探头移位或看不清血管,对照组则可能因手持探头过高,前臂悬空、摇晃,导致穿刺偏离而失败:(2)把握进针力度:观察组在进针前放松穿刺针,在血管恢复后再进针使操作者更容易找准穿刺针和血管的位置,并且采用旋转的方式进针,在观察到屏幕上有亮点时即停止,观察是否有回血,和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血管更易被压扁且难以分辨,在进针时较难控制力度,容易刺破血管。但是赛丁格技术由于需增加额外的赛丁格套件才可完成操作,因此其费用高于传统PICC置管,在费用上有增加。

综上所述,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少,而改良穿刺手法有利于PICC置管成功率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齐莉.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不同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5):47-48.

[2] 王清华,刘倩,苏秋妹,等.改良赛丁格技术应用于非B超引导PICC置管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16):2492-2493.

[3] 张新春,成芳,谢爱芹,等.橡皮塞联合弹力绷带固定法对PICC置管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8-9.

[4] 江文娟,陈艳飞.B型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26-127.

[5] 顾红,肖雪月,钱茂梅,等.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式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208,封3.

[6] 沈煜,路红玲.超声实时引导肘上PICC置管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18(10):63-66.

[7] 魏力,林梅,王博巧,等.提高彩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成功率的相关性研究[J].天津护理,2012,20(1):5-6.

[8] 周薇,刘丽兰,何佩仪,等.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2):53-55.

(收稿日期:2013-11-21)

上一篇:《封闭路线植树》教学设计 下一篇: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