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5 08:15:24

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众所周知,体态语言作为一类语言,在日常交际中必不可少。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来讲,教师适度地运用体态语言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通过分析体态语言的基本特征,着重论述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态语言;英语教学;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272-02

体态语又称为神态举止语言,主要由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外表修饰和手势等非语言形式表达手段构成。事实上,体态语言可替代交际语言的基本功能,并能扩大交流的范围,掩饰或传达内心感情,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具体、更生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有赖于体态语言的适当应用。本文就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做一番系统研究。

一、体态语言的基本特征

据专业统计,人体可做出的动作与姿势多大二十几万种,明显多于自身所能发出的声音。如此多的动作与姿势,所流露的信息及含义各不相同。总体而言,体态语言具备如下基本特征:首先,同一种体态语言所表达的含义是多样的,相应地,同一种含义可经由不一样的体态语言加以表达,显然,态语言表达具有很大灵活性。第二,体态语言通常将人体自身的动静态形象充当物质外壳,并经外部表情的动作将语言表示出来。相较于抽象语言,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及直观性更加强烈。第三,作为无声语言,体态语言需与相应的理想含义相关联,这类含义应是本国每位社会成员均能理解的,具有相应约定俗成性。也就是说,体态语言具备民族性、社会性特征。

二、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失时机地运用体态语言,如可通过外部表情表达感情、态度,也可利用手势开展系统地教学活动,这有助于营造温馨、愉悦、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激活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英语、用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此同时,在讲到难度稍大的知识点时,体态语言的运用可化抽象为具体,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表达各种抽象概念,增加学生学习的信息量,以视听结合的方式缓解学生开展语言交流时的焦虑感和紧张感,进而使教学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体态语言的成功应用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建立更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体态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脸部表情彰显幽默感

通常情况下,当课堂开始时,教师均会面带微笑地走入教室。从教师的笑容里,学生们会体会到关爱和温暖,并能理解教师所给予的鼓励与鞭策,这为教师上好这堂课开了个好头。教师在课堂上可将亲身经历过的趣事或阅读英文幽默小故事讲述给学生,师生齐分享乐趣;还可在课堂上邀请学生们表演一些生动幽默的英文短剧,调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及学英语的兴趣。可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微笑”,可扭转“冷面孔”教学的形象,有助于提高教学成果。

作为展示表情、传达感情的窗口,眼睛的功能不容小觑。教师在讲课时需用和蔼的目光注视学生,以便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之间目光的交流与碰撞,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学生会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到自身受到重视,对教师的信任度也会提升。所以说,教师通过眼睛能最大程度地为学生传递信息,使课堂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2.通过声音语调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

大学生作为刚刚进入成人阶段的年轻人,思维异常活跃,对声音的反应相对敏感。基于此,教师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充满感染力的发音,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强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请学生起立回答问题时,学生若出错或无法作答,为避免尴尬境地,教师就应用轻声委婉地予以提示或纠正;当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要增加声音的响度,予以勉励,给学生以鼓励,也使全体学生受到了鞭策,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实践表明,教师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均会对课堂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需用较为优美、和谐的声音及语调,为全体学生打造轻松欢快地课堂氛围。

3.掌握体态语言的应用技巧,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体态语言是人类表达感情、彰显态度、传递思想的一类符号系统,它作为信息的载体,体态语言常会通过辅助言语共同完成信息的传递。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体态语言,不但能起到有效讲授英语知识的作用,更能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技巧。在不同的国家有着差异明显的体态语言文化,例如,在国内,竖大拇指代表“了不起”的意思,在英国则表示“搭乘别人车”的意思。教师在应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时,需弄清其中包含的诸多文化差异,依据不同的文化背景运用不一样的体态语言,有的放矢地提示学生分清差异,避免在实际交际中出现歧义与误解。

4.恰当运用姿势语言

一般情况下,姿势语言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体态语言。对于教师而言,站姿成为上课最常见的姿势,但是站姿的应用也是有讲究的,教师需保证站在讲台上能给大家带来活力、生动的感觉。现如今,为数不少的教师热衷于一直站在讲台上,直到课堂结束也未能走下台,这样便会在一定意义上割裂了教与学的相通之处。如若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灌输知识,忽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教师需适当地走下讲台,在拉近师生之间课堂距离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及时给学生现场指导与点拨。为使姿势语言的有效使用,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感官的作用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学习意为“看”的不同词汇时,教师可将其一一列出,请学生将这一系列词汇串起来表演一部小型英语情景剧,同时配以相应姿势,这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与巩固所学知识,更会使课堂生动起来。

5.正确运用手势语言

在体态语言中,手势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最为重要的无声语言。适当地运用手势语言可更清晰地传达思想,达到交流情感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依其功能,将手势语言分成四大类:第一是表示抽象概念的象征性手势;第二是给人具体感觉及直接印象的形象手势;第三是传达感情的手势;第四是代表具体事物及对象的手势。在不同的情境下,恰当运用相应的手势表达,可给英语的学习增添趣味性色彩,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交流的日渐频繁,体态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体态语言巧妙地渗透到教学之中,在讲授英语知识点时合理运用姿势、手势语以及脸部表情语等多种体态语言,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领会到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

上一篇:B超下赛丁格术不同穿刺对PICC置管的影响 下一篇:《紫色》 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