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时间:2022-05-12 05:15:55

浅析英汉语言差异在翻译中的体现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英汉、汉英翻译中体现较突出的七点语言差异,即在代词与名词、长句与短句、从句与简单句、省略与补充、被动与主动、形态与逻辑、前重心与后重心等方面的差异,旨在区分英汉这两种语言的特点,解决在翻译中常遇到的语言差异方面的困难。

关键字:英汉语言差异翻译

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系,英语属印欧语系,汉语属汉藏语系。这两种语言背后是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维表达方式。这些不同决定了英语和汉语存在许多语言上的差异。

翻译是一个将源语转化为目标语的过程。在翻译中,不仅要将源语的意思明确地在目标语中表达出来,还要符合目标语的习惯表达。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两种语言的差异体现得尤为明显。下面就七种在翻译中表现突出的英汉语言差异进行简要分析。

一、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

英语中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自身代词、相互代词、疑问代词、关系代词和不定代词八种代词,使用频率很高。汉语中的代词不如英语中这么多,并且使用不太频繁。表达相同意义时,汉语更倾向用名词。所以在翻译过程中,经常看到在英翻汉时要将代词译作所指代的名词,或在汉翻英时将已经出现过的名词用代词指代。如下例: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在译成汉语时,就应将that、them、they等译成明确的名词,否则意思将表达不清。译文:届时,将出现由机器人主持的电视谈话节目以及装有污染监控器的汽车,一旦这些汽车排污超标(违规),监控器就会使其停驶。

二、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修饰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语言结构层次多等原因,英语中常常有很多长句。而汉语则通过字词直接表达语义,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所以汉语中短句使用居多。这种习惯表达上的差异使得在翻译中,常将英语的长句翻译成汉语的短句,或将汉语的短句串成英语的长句。如: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译成汉语时,短句为佳。即: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三、英语多从句,汉语多简单句。

英语中的从句使用十分频繁,常常一个句子中就包含多个从句。英语中有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副词性从句三大类,这三大类下又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从句,可见从句数目之繁。而汉语则不同,汉语中多是简单句。这个差异可从下面的翻译中看出:the smart young boy near the door who was the leader of the scout kindly gave the youngest child who was not crying a full bag of sweets that you bought for me before you came in. 译文:门口那个小伙子,是童子军的首领。就在你进来之前,他给了班上那个最小的孩子慢慢一袋儿糖,就是你给我买的那袋儿糖果,那孩子立刻就不哭了。那个小伙子,人好。[1]

四、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

由于“英语民族的人习惯客观思维方式,他们常把观察和叙述的观点放在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2],所以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较多。但中国人习惯于主体思维模式,常强调动作的发出者,所以汉语中多用主动语态。如下面例句:You are wanted at the door. 门口有人找你。

五、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

英语中,如果某个句子的结构与前句相似,则常常省去一些不包含重要信息的成分。这在排比句中尤为常见。在汉语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不省略,而是依照句子结构完整地表达出来。在排比句中更是讲究要结构一致、句子对齐。这点在培根的名篇《Of Studies》的翻译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这个排比句的翻译: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译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六、英语重形态,汉语重逻辑。

英语重形态,指英语强调语法规则的制约,层次清楚,严密规范。而汉语重逻辑,即“汉语的意义可以不靠语法制约,而靠次序和语义的变化来决定。”[3]所以,“如果汉语的行文方式是不拘于形而意尽为止的话,英语的行文方式则是有制于形且形尽而止。”[1]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汉语中会有“饭我吃过了”、“这人我见过”这些不符合语法规范的表达了。而这些译成英文时,还是应该按照英语语法规则来译,即“I have had my meal.”“I have seen this guy before.”

七、英语多前中心,汉语多后重心

或许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不同或民族性格不同,英语中总是把最重要的或要强调的东西放在句首,而将原因、条件等非强调信息放在后面。而汉语则讲究循序渐进,往往将非强调的信息铺设在前,步步深入,最后引出重要内容。这点在翻译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 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 译文:由于贵国政府的提议,才得以这样快地重新实现访问。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

以上仅是笔者认为比较突出的几点英汉语言差异,也是在翻译实践中感受颇深的,希望能帮助区分这两种语言的特点,解决在翻译中遇到的两种语言差异方面的困难。但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远不止于此。要想真正区分这两种语言的差异并在这两种语言之间灵活转换,需要不断进行对比和思考,需要在翻译中不断探索与分析,更需要结合这两种语言的历史、文化、思维等因素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阎佩衡.英汉与汉英翻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君,周美青.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方式[J].科技信息

[3]张立.英汉差异对学生翻译行为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上一篇:浅谈在低年级利用“五小”活动实施有效的体育... 下一篇:浅析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听力状况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