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文化视阈下教师批评方式的转变

时间:2022-05-11 04:16:11

时代文化视阈下教师批评方式的转变

[摘 要] 目前,频发在“90后”学生群体中由教师批评引发的学生自杀事件,为教育敲响了警钟。“90后”独特的时代性格和行为方式对当前教师批评方式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教师应在时代文化背景中去了解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帮助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和态度来审视这个时代文化赋予当代学生所特有的时代特征,为积极应对教育新局面做出批评方式上的转变。

[关键词] 时代文化;批评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7-0018-02

特定的时代必然造就特殊的群体。多元文化的信息时代在“90后”(本文“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的成长中留下烙印。近年屡屡发生的学生在受到教师批评后自杀的事件让“90后”被贴上了任性自私,难于管教,不按套路出牌的标签。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批评却成为了他们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教育竟能让学生轻生了!

教育者容易将自己的受教育经验套用在当今的“90后”身上,结果却往往不奏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其进行有效沟通,做行之有效的教育批评引导。批评方式的调整不仅要打开时代文化的视角,更要有超越和引领时代文化的准备,改变被动适应的局面。

一 时代文化对批评方式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影响

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使得“90后”在生活和学习上都得到了父母长辈的细心呵护和高度关注。独生子女时代的他们从小备受疼爱,以自我为中心。在“421家庭”中成长起来,是家里的小皇帝。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受不得委屈,因此也不习惯学校的约束,规则意识往往淡薄,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在赏识教育广泛推崇的现况中,家长排斥以往趋于严苛的教育方式而走向另一个极端。事实上多数家长对教育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导致应用不当。

有部分家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历了再就业,忽略了孩子。因此孩子缺少情感上的关心,迷恋于电脑游戏,网上聊天,不愿与长辈沟通,自私冷漠。父母多用金钱对孩子进行弥补,又造成“90后”严重的物质利益倾向。社会上一直居高不下的离异率,也造成了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闭塞、叛逆、个性强等性格特征。

家庭环境作为时代文化的传播途径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以及对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因此,家庭环境因素成为塑造学生时代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批评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90后”虽然没有经历动乱十年和改革开放这种外在的激变,但是他们所经历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变化前所未有。随着“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变为现实,他们成为在社会分化中成长的一代,而这种分化也导致了他们心理上的落差,以及高度自尊、敏感等时代性格。

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中,“90后”成为开放、平等、公正、自由的推崇者。网络媒体传播的便捷,使他们过于早熟、务实,有较强的物质意识和竞争意识。作为在与社会的信息交换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具有较强的戒备心理。因此在教育批评引导中,要使学生打开心理防线,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指正。

(三)学校环境的影响

任何时代的学校教育都要受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教育宗旨、政策的制约,并按照当时当地的价值定向从事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果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与现实严重脱节,他们就会感受到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的缩影将时代信息传递给学生,校园内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时代文化的载体,使时代文化在一定地域内形成较稳固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在大家共同培养的校园风气中成长、成熟。学校的校园风气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性格养成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学校教育中由于挫折教育的缺乏,学生的心灵脆弱,极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

二 时代文化冲击下的教师批评困境举证

(一)语言批评的困境

教师对学生的批评都是出于对学生的关爱,是以助其成长为目的的。对于“个性”较强的“90后”,教师应谨慎调整批评语言的运用,以避免触碰到学生心中的“雷区”。

2014年11月湖北郧县初级中学八年级男生金某因上课时看小说、下象棋被班主任要求请家长到学校。金某从办公室出来后跳楼自杀身亡。据湖北郧县宣传部门介绍,班主任陈某并未对学生说任何过激话语,触动金某的很有可能只是那句“请家长到学校”。同年8月,辽宁中学高中部女生王某,在军训期间因军姿不好被老师扬言开除,回家后跳楼自杀。

“90后在备受呵护的疼爱中养成了缺乏责任心,害怕承担后果,自尊心强等个性特征。教师在沟通前要对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性格特点等个人状况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根据具体差异选择恰当的语言,沟通中表明自己的出发点,用平等商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批评,并在批评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接纳程度和情绪异常。试图去掌握当代学生的价值倾向,以及他们心中的是非善恶界定,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是当代教师批评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二)非语言批评出现的困境

事实上,批评是一种包含语言、动作、神态、情感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复合型教育活动,除了用语言批评外,还有大量的批评活动是用非语言形式来表达和实现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非语言批评主要包括缄默、示意、神情、动作等形式。非语言的批评尤其要注意运用得当。

以教师非语言批评行为为导火索的自杀事件也频频出现,2014年10月江西八岁女孩因害怕学校体罚而自杀。2011年10月阜南两名小学女生在教室里喝下了农药,服毒前还留下板书“死了怪老师”。脱险后,两人说老师总是故意找茬,之前数学老师要她参加补课,不补课就把她座位安排在后面或墙边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于学生自杀现象,学校、老师和家庭都应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整。“90后”学生从小在长辈们全方位的呵护中变得敏感脆弱,他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认为自己受到的惩罚源于老师的喜恶偏好,不理解教师助其改正的真正意图。教师在进行非语言批评教育时首先要指出其错误所在,然后在保证学生自尊心不受伤害的同时,进行沟通或选择恰当时机给予暗示;教师更要尝试与学生进行正面交流,杜绝讽刺打击,用爱和关心来传递教育,而不是用一些弃之罚之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

青少年的自杀大都源于一时的冲动,他们并不像成年人的自杀源于价值观的破灭那样决绝。只要及时发现,开导沟通,是可以杜绝悲剧的发生的。

三 适应时代文化要求的批评方式的转变

(一)从直接批评向间接批评转变

直接的批评往往比较生硬,让学生自尊心受损,教师可以在学生首次犯错或是错误程度不是很严重时给予学生暗示以引起学生对自己错误行为的注意。运用语言批评时尽量不要使用“开除”“休学”等极端性、恐吓性的语言。需要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处理时,尽量给学生留有一个选择的余地。教师也可以尝试通过谈心沟通,询问近况的方式,一点点切入主题,打开他们心里的防线。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对他们的成长抱以关切的态度,是在帮助他们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

(二)从“累计算总账”向“及时批评”转变

批评应该第一时间做出,抓住学生内疚体验最深的时机,便于其及时改正。当许多错误罗列在一起时,容易让学生产生极端的自我否定心理,以为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而不愿接受教师的批评引导。“90后”孩子富有个性,算旧账、揭伤疤的做法容易使他们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和改正错误。在学生身上发现的每一个错误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教育延误,要及时指出错误所在,说明批评的原因以示公平公正,就事论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批评引导学生。

(三)从教师批评向学生自我批评转变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曾经说过:批评像一只鸽子,放出去就不能回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魏书生先生也极力倡导不应该直接批评和惩罚学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依靠惩罚,反而让学生从良心的责备中得到解脱,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反省,降低了批评的效果。当代学生个性较强,崇尚自由,不习惯死板的条条框框的说教,教师应从尊重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战胜自己,也让学生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感到一种责任。

(四)从公开批评向私下沟通转变

惩罚的目的不是伤害他们,而是帮助其健康成长。力求学生能对批评的内容和意图正确消化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犯错误的性质选择恰当的批评时机和场合,私下批评可以较大限度的保护其自尊心。激发学生为维护自己的名誉而约束自己的行为,进一步维持自己的名誉,使自尊心得到恰当的激发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愿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没有批评的教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受伤害,就排斥批评,那样只会使整个批评模式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心理脆弱,教师不敢批评,教师越不敢批评,学生的心里就越脆弱。我们的教育不能走非左即右的路,在抬高赏识教育的同时辅之以一定的挫折教育,在摸索时代文化的背景下去了解学生的时代特征,用理智的教育引导学生如何雕刻一个更好的自己来完成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

知三联书店,2014.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00-210.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30-14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

科学出版社,1984:415-429.

[5]王维花.课堂教学批评之我见[J].课程教材教法,2003

(7).

[6]刘承j.批评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6).

上一篇: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情感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