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1 07:40:16

时代艺术论文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传统动画制作经常会受到材料与各类因素的限制,但随着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便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再次的进行展现。例如在大部分动画作品中表现远古时代场景,单纯布景就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成本资金,而数字技术便可以进行合理设计,令一切如梦幻般的场景清晰呈现在观众面前。首先制作人员通过电脑软件建立一个虚拟空间,并在虚拟空间中按动画的要求和意图建立起场景,然后根据要求设制摄影机运动的参数,最后生成直观的动画画面。数字动画技术能够把现实世界中平面图形用直观的方式显现出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效果。例如迪斯尼公司用三维动画技术制作的《玩具总动员》《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都是采用了电脑结合的制作方法,这也是目前动画制作最普遍的制作手段之一。从根本上说数字动画技术是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拓展到动画制作领域的一门新兴技术,艺术家们依靠数字技术的平台设计制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二、动画艺术和数字应用技术的关系

数字技术是一种计算机的表现方法,比起传统的手绘表现方法来,有快、精、准等特点,并且效果很快就呈现出来了,很直观,只有精通数字应用技术软件的操作,技巧熟练,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意图。数字的应用并不能代替手绘设计的价值,二者将并行存在。由于技术的发展迅速,创作人员在进行创作时更加方便快捷,而且作品的、宣传的渠道也更加广泛畅通。对有效地传达给观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但对于创作者来说,运用便捷的数字技术进行大批量的艺术品创作,把这种带有灵感的创作演变为理性的生产活动,但是将艺术创作完成依赖数字技术对创作的发展也有不足之处。长此以往,必将使艺术作品更加机械化。我们必须积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来结合数字技术一起打造优秀的动画作品,必竟数字技术只是一种手段,艺术是不能离开设计思维的,要清醒地认识这个问题,二者不可本末倒置。同时我们还要学习外国一些先进的数码技术来促使我国数字动画艺术能够快速成熟起来。

三、数字时代下的转变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动画制作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改变。无论是从前期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方面都有着改变,所以说数字技术在动画产业中的革命性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如何合理的运用数字技术制作出更好更完美的作品,这个是我们值得思考的。相对于以往传统的动画制作手段来说,目前通过数字技术的特技制作,创作人员可以将传统电影中经摄相机镜头拍摄记录的画面与场景完全用数字技术所代替,影片的片段既可以是经过拍摄而获得的影像,也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合成得到与现实影像不同的特殊画面,从而再经过数字技术任意的改变影像画面的关系和效果。当今有很多影片都是采用真实拍摄和虚拟影像相结合。同时一些软件的的特技也是一个强大的优势,很多现在中实现不了的特技都可以运用软件展现。这样就给创作人员很大的空间。如电影《哈利•波特》中的魔法学校就是采用了美工模型加数字合成达到了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又例如《指环王》系列的创作过程,在前期就利用三维动画模拟出各场景动作,使得影片达到了一定的视觉效果。又诸如《阿凡达》等优秀的数字电影作品也体现了数字技术在电影产业中所具有的种种优势。

四、数字时代下的反思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外的电影产业已经探索出较为成熟的产业链,相对于中国的数字电影创作模式还不能算作非常成熟,虽然说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人员也不断尝试发展,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硬件软件设备和制作技术,但是我国电影创作人员的创作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转变和提高。我认为,数字电影创作人员的观念要改变,从技术和创作理念两个方面提高数字电影创作者能力素质。一些创作人员有些是只懂技术但不懂艺术,有些是自学创作者,他们可以从网络上或者书本上学到技术上的东西,但是却没有经过专业的理论学习,所以在创作上就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的数字电影制作人员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所差距,那么如果提高创作人员的水平是我们以后有待思考的。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什么是“比特”?所谓“比特”,是英语“Bit”的音译,而“Bit”是“BinaryDigit”的缩写,就是二进制数字的基本单位,也是电脑机器语言的基本单位。传统的艺术设计往往是通过物质手段来进行的,例如用绘图工具在纸上绘图,用胶泥制作雕塑模型。设计结果的表达形式也往往是物质的,如纸质的设计样图,泥制的雕塑模型。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故有人称它们的形态是“原子”的。而数码艺术设计手段是“比特”的,作品表达形式也是“比特”的。“比特”没有可以称的重量,也没有可以量的尺寸,它是无形的,并不存在于可直接感知的空间之中。我们称数码艺术设计的这种基本形态特征为:数字化的存在。尼葛洛庞帝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他说“要了解‘数字化生存’的价值和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那么,要了解数码艺术设计与传统的艺术设计的差异最好的办法也是思考“比特”和“原子”的差异。与笨拙的“原子”相比,“比特”则是举重若轻,千变万化,瞬息万里。“比特”对于“原子”的优势是显易而见的。

二、数码技术的“参与”特征

在艺术设计中,“比特”可以参与设计,而不仅仅辅助设计、制作图纸。尼葛洛庞帝认为“在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中,电脑应该能够理解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这类想法常常会在任何一个设计的初始阶段出现——而不是只懂得那些以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表达己成形的东西。”也就是说,当设计师头脑里闪现出一个模糊的灵感,就可以让“比特”去捕捉,而不是等设计师构思好了才让计算机去辅助设计。“比特”参与设计的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该建筑被认为是数码建筑的开端和代表作,它是一座彻底扭曲变形、绝对找不到两条重复线条的庞大建筑。而如此复杂的形象是由专门从事航天事业的制造软件计算模拟出来的。设计者的灵感仅仅是使用曲线构建新大楼,至于用什么样的曲线,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于是他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出无数条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线条,然后从中选出自己满意的线条进行组合,就这样一个超时尚的建筑设计完成了。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一经建成就成为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地标式的艺术,并且震惊了世界,使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成了旅游胜地。小城原来濒临破产的经济也迅速升温,如果说数码艺术设计拯救了毕尔巴鄂市一点也不为过。

三、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

数码艺术设计的互动特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前面说的古根海姆美术博物馆的设计中就有设计师与计算机的互动。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地对设计项目修改、完善也会与计算机互动。

2、观众、用户与计算机的互动。例如观众根据计算机的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页面观赏;又如游戏玩家用计算机玩游戏。

3、人机人的互动。例如设计师将设计作品通过计算机网络发送给用户,用户把对作品的意见通过计算机网络反馈给设计师,设计师修改后再发给用户征求意见,如此反复,直到用户满意为止。人机人的互动还可以用于多个团队联合设计。例如著名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鸟巢,就是由几个国家的设计团队通过计算机网络联合设计的。

四、数码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特征

传统的艺术设计的表达形式是由静态的图纸或模型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数码艺术设计开创了“动静结合”的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静的有:平面图、施工图等,这些图纸用相关软件可以轻易地制作出来。计算机制作这些图纸不仅快速、精确、易修改,而且还能根据图纸自动完成面积、土方、工程量、估价等繁杂的计算任务。用三维软件不仅能制作出逼真的效果图,还可以使场景动起来。例如用Sketchup制作动态场景,对于某个节点的展示,动态场景可以使人犹如身临其境,围绕该节点边走边看,也可以近看远看,甚至是缓缓地飞上天空,从上往下俯瞰。对于大面积的园林艺术,则可以制作出主观视角动画场景,看上去就像人在公园里四处游走观看一样。当看到自己关注的场景,则可以停下来仔细欣赏。这种动静结合的展示效果,是传统静态图纸难以望其项背的。

五、数码艺术设计作品的可持续性的特征

有些艺术作品的生命力是永恒的,例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中国的兵马俑。有些艺术作品生命力却是短暂的,如纸质的商业广告、宣传册等。如果这些内容用网页形式来展示,则它们的生命是可以用“升级”、“更新”等方法延续下去的。例如电视上播出的某一个保健品三维动画广告,每隔一段时间对人物形象和动作都进行更新,使人们常看常新。

六、数码艺术设计的传输特征

在网络上,比特精灵具有光电的传输速度,瞬息万里,其承载信息数量之大,速度之快,传输范围之广是任何其它传输方式都无法比拟的。这种优势使得距离遥远的设计师如同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设计同一个项目;也可以将设计方案通过网络公布,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使更多的人参与到艺术设计中来。例如,前面所说的“鸟巢”,就是由三个相隔万里的国家的设计师联合设计的;又如,2006年中山市规划局将《中山市石岐河滨水区艺术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在网上公示,市民可登陆中山市规划局网站发表意见。中山市规划局公示的艺术规划设计方案共有6套,市民可以推选某套方案,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如此大规模的征求意见活动,没有网络是难以开展的。

七、结束语

我们所说的数码时代,其本质上是信息时代。0和1是计算机语言最基本的单位,然而数码艺术设计的对象并不是0和1,而是它们所承载的信息。前面我们所说的所有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都是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时显示的特征,是将数码技术与艺术设计相融合而显示出的特征。研究数码艺术设计的特征能使我们更好地在艺术设计中使用数码技术,也能使我们明确数码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不断对其“更新”、“升级”,让数码艺术设计永葆青春。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时期

建国之初,国家便意识到动画在美育方面的特殊作用与优势,为了使青少年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文化食粮,政府决定组建制作动画片的专门机构,发展动画电影。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除了期间的搁置与空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大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流传范围非常广泛的动画作品,深深影响了几代少年儿童对于美的理解与欣赏。这一时期的很多动画片吸取传统中国文化中的美术和文学元素,并且专门针对少年儿童的接受习惯与喜好而创作,是趣味性、审美性、知识性的统一,取得了非常好的美育效果。

(二)20世纪90年代电视动画繁荣时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电视动画逐渐成为主流的动画形式,这个时期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创作的大量电视动画与青少年见面,观看电视动画成为了孩子们课余时间里最重要的艺术娱乐活动。《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石榴街》、《魔方大厦》等一系列的多集电视动画片在多彩的画面、有趣的故事、动听的配音与配乐之中呈现正义、诚实、友情、智慧等元素,用动画艺术的独特美感教育着少年儿童,成为他们一生都抹不去的美好童年回忆。

(三)“十一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期

十一五期间,发展动画产业的重要性,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外国动画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动画美育的功能也有了新的内涵,动画美育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中国精神有了更多的责任。2006年9月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把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之一加以部署,并且明确了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九大门类之一。随之推行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为本土动漫行业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党中央与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我国动画产业稳步前行,在文化舞台和经济舞台上发挥出越来越重大的作用,同时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作品涌现,如《秦时明月》、《三国演义》、《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有着浓厚的中国特色,为视野长期被外国动画所占据的少年儿童们带来了中国式的动画大餐。我们可以看到,在十一五初期市场上以国外动漫产品为主,国产动漫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十一五后期国产动漫产品市场占有率有大幅提高,国产动漫产品已经占市场主导地位逐渐达到压倒性趋势,随着本土动漫的崛起,青少年产生了从看日式杂志到购买中式期刊的转变,审美上也从盲目崇拜日韩风格到回归中国元素以及进行更加多元选择的方向转变。这对于整个下一代的民族性格的培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化时代的动画美育

(一)数字化带来的动画美学变异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在享受众多充满想象力与吸引力的新事物的同时,也失却了很多重要的东西,人自身的存在意义与科技进步间既亲密又疏离的关系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困惑。媒介是反映人类社会变化最敏锐的触角,在数字化时空中,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呈出了碎片化、非线性化的特点,随之数字化时代的动画更多也拥有了碎片化、速度快、篇幅短、大量重复、交互性更强的特点。更多的作品都不再重视完整故事的讲述,传统美学范畴中的崇高和优美不再是数字化动画美学追求的方向,更多动漫作品以一个日常小人物为中心展开,片段式地呈现一些生活样态,大量的戏谑、不规则、自嘲充斥其中,但是小人物的一种生活精神与态度却被很好地呈现出来。

(二)数字化时代动画美育要解决的新问题

数字化时代让社会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混乱,人们像是乘坐在失控的高科技列车中,一路飞奔却不知目的地在何方,迷失了方向。如何才能让科技、艺术与人文和谐相容,从而使人性的光辉不被淹没在数字技术的海洋之中,这正是数字化时代的动画美育者们所要探索解决的最关切的课题。未来媒介的发展方向是三维、移动与3D互联网。这样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更加要求动画的创作者们,加深动画艺术与动画产业的对接与互动,促进科技、艺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唯有这样才可能与不断改变着艺术接受方式,提高着艺术审美要求的受众建立更深入的联系,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

(三)数字化时代中动画美育的走向

1.坚持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与数字文化紧密结合虽然数字化时代技术进步无比飞速,日新月异,然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仍然需要受到重视,也唯有如此,我国的动画艺术才能焕发出不朽的生命力。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享誉世界的“中国学派”动画,对当今中国的动画来说始终是一座难以超越的高峰,复兴那时动画美育的盛况一直也是中国动画界从业者们的心愿。对于传统文化成功的传承一定同时是具有创新性的传承,只有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在动画中紧密结合,才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特点。对于电脑水墨动画技术的开发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动画节上,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中国留学生胡昊为的毕业作品电脑动画短片《seasons》获得了视觉效果大奖,其富有韵律、美轮美奂的水墨动画效果,令所有观众为之沉醉,得到了美的享受,受到了美的熏陶。

2.跨越时代与地域限制的人类共通情感依然是动画美育实现的基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把握住跨越国家的界限、语言的限制的人类共同情感,动画作品就能够为广大的观众所共同理解和喜爱。只有属于人类的,也才是真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美国3D动画电影《飞屋环游记》中,有一段没有对白只有配乐的十分钟片段,将一对夫妻的一生细腻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最先进的三维立体特效的观影效果,加之千年不变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两者融合在一起,带给了观众最非凡的美感体验经历。该片也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同时获得了商业和艺术上的成功。

3.力求实现数字科技、数字艺术与数字人文和融一体的境界所谓科技、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就是并非仅仅着眼于技术或者艺术的某一方面,也不是孤立地进行人文精神的重建,而是通过教育与产业对接,科技、艺术与人文的结合,将动画艺术家本真的性情与创造力不被数字化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从而做出在浮躁的社会中,去蔽求真、躁中取静的动画作品,让人民群众通过观看这样的动画作品,培养健康、高雅的审美品位,健康的审美心胸和审美眼光,从而还原人性的本来面貌,体现人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1.通过民主参与以表达自由意志

市民对公共艺术的参与使得公共艺术有别于他种艺术,平等对话、民主参与是市民表达对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态度的场所。市民通过武汉天地、楚河汉街以及各个居住小区的公共艺术,参与人与环境的对话,能够唤起民主意识的觉醒;通过公共空间以表达自由意志,就能够自觉地参与城市的社会生活。由于曲高和寡的艺术并非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使艺术家的个人语言进入公众的社会的语境之中,因此,市民与艺术的互动便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艺术的理解,与公共精神产生共鸣,进而产生归属感和幸福感。

2.通过互动以丰富公共艺术的参与形式

公共艺术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却不只是以某种形式为主的单向性参与。公共艺术的参与性表现为作品、设计师、公众与环境之间良好的沟通、融合与影响。公共艺术的结果是开放的,而检验方式是在公众的参与之中完成的,即只有在公众的参与互动中,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和沟通,作品的意义以及对作品的评价才能最终体现。

3.通过民主参与以改善

市民的社会态度当代公共艺术不再是高、大、上的专属,它走入社会走进现实,与市民平等对视。走下神坛的公共艺术进入了社会大众的心里,改变着市民们的审美理念和社会态度。由于数字媒介从艺术形式到表达方式都拓宽了公共艺术的领域,有助于创造更具公共性的艺术形式。让艺术从小众的赏玩、曲高和寡的孤芳自赏而回归于公共精神,让公共艺术真正地为市民服务,公共艺术也就在市民的认同中改变着他们对城市生活的态度,从而获得了心理的满足并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

4.数字化时代公共艺术的参与方式

更富创意当今是数字化时代,交互式设计、情感化设计、生态设计概念早已进入设计领域。智慧城市的武汉应该更好地享用数字化的科技成果,将互动理念应用在以空间为媒介的公共艺术设计尤其是地铁壁画之中也是武汉公共艺术参与方式的一种创新。

5.自觉自主地参与公共艺术

就能充分凸显参与者的个性中国数十年美育教育的成果之一就是塑造了统一的审美情趣,公众所认同的美或多或少都具有政治的意义,将其整齐划一地放置在管理学科还是比较合适的,但对艺术的发展而言却是有害的。如今设计师需要借助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艺术作品丰富城市的空间,彰显城市的个性。公共艺术的参与方式也因为数字技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凸显了参与市民的个性,这一点在湖北省新图书馆的设计中就可窥见其效果。

二、数字技术对参与性提升的推进

武汉是深具历史底蕴的人文城市,人文素质让它深沉,同时也让它丧失了不少的活力,数字技术则给公共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数字化时代下的公共艺术是时间与空间艺术的综合,新媒体的多介质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特征赋予了公共艺术更加广泛的设计内涵和技术手段。新媒介的出现,使得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艺术语言,为艺术设计开创了新的发展之路。公共艺术不再是传统的架上艺术,APP技术、交互设计、虚拟现实以及激光等改变着人与环境的链接以及交流方式。当代武汉市民的审美也不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形式,共同的猎奇心理推动着他们摸一摸新奇的公共雕塑、探讨探讨数字壁画甚至是亲自动手绘制:人人都可以是公共艺术的创作者甚至是参与者。只有当武汉市民认真参与公共艺术,公共性才能真正得到凸显,所谓的公共艺术才可以称得上是公共艺术。在不可逆转的数字化潮流中,要顺应时代,只有将社会理想以艺术化手法,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才能完美表达。要建设具有武汉地域特色和城市认同精神,只有全面提升市民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养,才能展现智慧武汉的魅力。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中,人们生活的苦与乐都会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得到反映。所谓的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高度融合,影视音乐能够以抽象、概括的思维来体现影视的中心以及主题思想,从而赋予影视艺术崭新的生命力。分析众多的影视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古典的交响乐一直以来是影视作品中常用的音乐,在不同年代的影视作品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像动画片《猫与老鼠》中,不仅实现了影视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融合,而且也实现了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在广袤的音乐时空中,持久绵延的音乐与瞬时音乐是影视作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两种音乐风格各异,从它们不同的音乐风格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多种的社会形态,像冯小刚导演的作品《夜宴》,那种轻慢的音乐与血心屠杀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伴随着屠杀场面的不断推进,音乐也有轻慢的古典旋乐转换成钢琴乐与交响乐的激烈撞击,期间强烈的视觉画面也与音乐交融在一起,彰显了影片中高贵的女性色彩以及皇权主义。纵观当前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意识到音乐与画面影视艺术是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音画综合效果已是影视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的观众已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着这种融合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在不觉间被具有光影的画面以及流动的音乐所吸引。经典影片中的《出水芙蓉》与《音乐之声》一直以来都受到了观众的好评,那究竟是什么因素感染、感动着观众,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事实上,这种感染力来自影视画面与音乐艺术相结合而带来的特殊魅力。

(二)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的融合

音乐与文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二者都可以展现人类真挚的情感。一方面音乐能够激发人类对文学创作的灵感,给予人们无尽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文学是音乐创作的基础语言,能够表现音乐的主题。中国的何战壕、陈钢将文学作品《梁祝》改编成了小提琴协奏曲,西方的柴可夫斯基将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成了交响乐幻想曲,这些都是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融合的典范。人生就像一首美妙的歌曲,人生中总会有精彩与低沉的旋律,而这些旋律正如乐章中的插曲,或者是几个跳跃的音符。尽管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存在有一定的差别,但正是二者之间的差别,才使得二者融合起来更具有魅力。文学与音乐都属于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艺术是具有共性的,文学艺术以及音乐艺术正是在这种共性的基础上以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与方式,如若将这两种艺术融合起来,相互借鉴、相互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那么无论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还是音乐艺术的角度讲都会收到良好的功效,可以说二者的结合,能够达到双赢的目的。歌曲便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最好典范,歌曲吸收了二种艺术的特点,很好的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从一定程度上讲,音乐表达的情感比较抽象,但具有很强的生动性,而文学则相反,文学表达的情感细腻,但是生动性差。如此看来,用音乐渲染文学,用文学来解释音乐,实现取长补短的效果是创作歌曲时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三)音乐艺术中各种表现形式与风格的混搭

在音乐艺术中,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器乐、声乐、旋律音乐、节奏音乐、古典风格、民族风格、流行风格等等,各种表现形式的混搭与风格的混搭已成为新媒体时代环境下音乐艺术的趋势与潮流。在多个平台中显现出这一“艺术混搭”。比如歌曲演唱与节奏音乐的融合成为说唱艺术,民族风格与流行音乐混搭成为新民歌的新体裁。在综艺晚会与一些大型艺术展演中,电视导演也纷纷尝试应用各种混搭形式来丰富屏幕。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下的音乐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们审美水平不断提升的产物。新媒体时代下的美育教育倡导融合式的教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中心,遵循现代美育教育的原则,将音乐与各类学科结合起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以实现音乐教育的融合、协同效应。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6篇

木雕、陶艺、一些传统民间技艺不能得到有效的传承和保护,正在逐渐地消失。一方面,这样的传统工艺学习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再加上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授的模式使得手工技艺无法以大规模的形式进行教学叽另一方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一篇关于民间文化传承的研究论文显示,大多民间手工艺者收人不稳定,即使在旅游景区从事民间艺术工作(如民族舞蹈表演),每月的固定工资也只有1000-1500元,单靠手工艺活难以养活自己,这使得民间文化艺术传承的人才队伍在萎缩。

2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随着人们民间文化保护意识的提高,我国近年来愈加重视传统民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一般来说,常见的民间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包括资料抢救、政府及民间保护组织的出力保护以及民间文化教育观念的教育与培养。实践中,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乏一些成功案例,如河北省蔚县建立的中国剪纸艺术基地、山东省潍坊寒亭区建立的木版年画研究基地、大型民间艺术舞蹈节目《云南印象》的成功传播以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连续8届的成功举办等。这些举措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间文化的生存状态,让传统文化艺术通过文化产业等渠道广泛传播而走向社会,走出了国门。一些濒危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品和艺术表演形式,经过科学的论证、抢救和整理,已经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广为流传,有的还被列人了世界文化宝库。在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民俗的保护与开发中,要特别注意保护文化遗产在民间文化的原生性。所谓原生性,就是真实、可靠、原真而非伪造等。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媒介传播生态为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

3新媒体时代下媒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3.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之前出现的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而言,一种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

3.2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1)跨媒体互动特征明显

进人21世纪,新媒介迅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媒介自身的成长上,还突出表现在不同媒介间跨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打破传统各自为阵,分门别类地对受众进行传播的既有状态。

(2)真实性达到新的高度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环境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临场感、真实性突出。不论是体育赛事的转播还是近年来电视节目模式的变化,都越来越向真实、自然靠近,真人秀节目普遍受到大众欢迎。

4将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民间文化保护领域

“新技术将迫使电视、电信、电脑、电子消费品、出版和信息服务融合成一个单独的互动式信息工业[4Jo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考虑将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一种需要向大众传播的信息,放到新媒体互动的平台中,以联动共振加强传播效果。打造一档以民间文化保护为主题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尝试。这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首先,新媒体媒介环境下电视节目传播途径多样。以《我是歌手》为例,除了电视台直播,还有视频网站的同步直播以及微博的话题讨论。传播手段新奇灵活,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并且能根据自身节目特点的需要找到最适合的传播方式。如在《我是歌手》第一季总决赛的直播中,由于自身是音乐类节目,考虑到很多受众对节目中歌声音质的需求,湖南卫视和各种影院合作,使得最后一期节目在影院同步直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次,采取电视节目真人秀真实、纯粹的记录方式与民间文化保护所需要的自然、原生要求相一致。将民间文化这一元素与节目融合,人们能够直接在镜头面前看到民间文化最原始的面貌,能真实地了解到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妙所在,而且媒体能联系专家对节目进行指导,人们在收看节目的同时也能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不会受到“伪民俗”的欺骗。节目在真实呈现民间非物质文化样貌的同时又能够集娱乐元素、趣味于一身,相较于传统的民间文化宣传片、旅游景点介绍片更有吸引力,能持续抓住观众的眼球。

5结束语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传媒正成为民间文化保护与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通过互联网,借助手机等终端将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传达到每个网民心中,每个个体都能成为一个潜在的保护力量,点成线、线成面,全面有力地促进我国的民间文化保护事业。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7篇

手绘动画是动画艺术中重要的一个部门,即具有商业价值,使动画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动画的视觉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消费,同时,手绘动画也具有艺术价值,它作为当前思想的一个缩影,是一种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向往。后现代影响思潮中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省的表现方式充分的展示出动画的高度融合性和统一性,将空间、视觉、图像等化为一体,提高了绘画的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新式影像手法。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以知识型和科技型为代表的产品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在社会改革中,对个性化、自由和人性化的产品追求越来越突出。手工绘画作为绘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展的潮流中其表现手法不断地发生改变,在新媒体时期,手工绘画开始追求和展示个人体验的成果,更人性化和鲜明化。艺术产品的最终价值就是为人服务的,新媒体动画把握时展下的思想形态,为手工绘画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满足时展下对手工绘画的要求,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新媒体手工绘画从早期的手工绘画的形式和内容上加以创新和突破,从印象派到风格派、达达艺术、超现实主义、部落文化等,都丰富了手工绘画的表现形式,使手工绘画更加具有创造力。思想的开放性、语言的多元化、内容的丰富化、结构的多样化等,使手工绘画形成一种全方位的格局。充分的展示手工绘画的魅力和特色,体现在新媒体时期人们的思想,张扬个性色彩,使手工绘画作品更加吸引人和打动人,加强情感与思想的结合,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加强手工绘画的创新,从而提高手工绘画的艺术价值。深圳原创动画《卖猪》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赢得了无数的好评。该动画充分的把握好特色抓住焦点,以陕北黄土高坡风情为背景展开,讲述兄弟二人卖猪的故事。以原生态展示出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展示出原汁原味的“中国风”。

2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

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是动画发展的必然选择。手绘动画一直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动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加强新媒体与手绘的结合,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手绘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手绘绘画更加的生动,更具有个性。手绘作为三维动画的基础,在手绘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通过结合手绘绘画的绘画性和动作规律使三维动画更觉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加强二维手绘动画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手绘动画中存在的一些不利的因素,使动画更具有空间感,充分展示动画的艺术性。而在新媒体时代手绘动画个性化的实践主要是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2.1手绘绘画与三维技术结合。

手绘动画的绘画性使动画更具有表现力和亲切感,艺术质感强烈,而二维技术又具有多层次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具有规律性。在新媒体时代,加强二维技术和三维技术的结合成了动画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技术与工艺的结合使动画具备了艺术感和空间,更立体,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手绘绘画的表现方法与三维技术的融合,同时加入一些音乐元素,使整个绘画充满了生机,画面改变了以往的呆板和单调,生动而形象,并且改变了空间对画面的约束,使整个画面具有了动感,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结合,丰富动画内容,提高动画的保表现力。同时,在动作和夸张程度方面,手工绘画也做出很大的改变,动作流程自然、规律,使整个动画风格灵动、活泼。

2.2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

手绘动画与网络传播结合,提高了手绘动画的传播力度。而Flash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语言,简单易学,能够自然地展示出个性特色和抒感,通过Flash语言将艺术通过网络与大众分享,提高大众对艺术的认可度。

2.3手绘动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本土的就是民族的。本土文化象征一个地区的特色。它既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同时也是现代化文化发展的一种诠释。加强手工绘画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结合现代化的发展,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改革,使手工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魅力。

3结语

手工绘画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传承,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思想的转变而不断地改变,在新媒体时代,加强手工绘画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使手工绘画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更符合时展下对艺术的鉴赏和认同。在国际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手工绘画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如何在时展下把握好手工绘画的发展方向,加强创新和改革,提高其艺术表现力成了手工绘画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手工绘画创新的过程中,加强本土文化与手绘风格的结合同时融入新媒体,展示出动画的个性化,为手工绘画的发展带来了惊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媒体时代动画影片的创作理论依据于传统和现代的融合,艺术和科技的贯通。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8篇

在信息时代,人们可以打破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将信息即时、无所不在地传递到社会的任何角落。从这一点来看,所谓信息时代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是将环境艺术的魅力、设计技法的传承,通过信息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位学习者,从而丰富使用者和设计者的信息储备。将这一理念引入教学,可具体从数字科技手段、信息传递方式、信息综合库建立三个方面进行。

其一,数字科技手段。信息时代是数字化时代,一切固有量化的物体,都可通过计算机编程形成虚拟的数字形式,这些数字式的存储不仅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还加快了操作速度。如,现代化数字设计改变了传统设计的存储方式以及设计方式。现代化的环艺设计不再以传统手绘为基础,而是加入了Photoshop、3dsMax、AutoCAD、AI等各种设计软件。这些软件不仅能够更精准地制图,同时能够加快制图速度,增强色彩对比,减少制图费用,方便制图储存。因此,在现代化设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将电脑绘制作为制图首选,设计者也逐渐偏向于使用计算机。这是信息时代数字技术对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与实践的重要影响之一。

其二,信息传递方式。通过数字化手段,一切固有的设计形式变成了数字化储存,因此增强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同时符合“协作绘制”的设计要求。如,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一个人是无法完成庞大的园林景观设计的,因此需要多人协作,但是传统的绘画协作方式有一定的限制,需要各设计绘制者之间时刻保持紧密的联系,最终成图后,还需要校验誊抄,反复和原图的比例进行对比,最后形成完整的设计图。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计算机绘图技术可以摆脱这一困扰,通过计算机模拟比例以及处理操作系统,在绘图过程中,一切繁琐的对比、融合、校验等步骤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从而让其变得简单快速。因此,现代化设计教学更偏重计算机操作方向的教学。

其三,信息库的建立。现代化信息库的建立已经不满足于“档案归类”的形式,而是从多元化的互动方式入手。如,某环艺制图网站,其中不仅有海量的模型设计,可节省设计者的时间,方便其使用,还提供给设计者自我创作的平台,使其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或建立的环艺模型发到网上,通过用户下载从中获利。这样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实际利益促进了设计作品的不断创新。更有一些先进的制图网站建立了交流沟通平台,使一大批设计师可以在平台上对设计作品进行评定,促进了文化交流,增强了艺术沟通。因此,现代化环艺设计教学的发展应当建立在教学与实用的基础上,不仅要培养设计学习者的艺术修养,还要培养学习者对周围环境元素的应用能力。

二、从信息时代看环艺教学改革

环境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把建筑学、园林、室内装潢、环境绘图(如标志牌和信息公告牌)的创意结合在一起,并涵盖了社会科学、卫生保健学、环境科学和自然科学。相比其他专业设计门类,环境艺术设计更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素质。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者应具备洞察社会的目光,熟悉当前社会环境下的艺术发展形势以及艺术发展理念,丰富实现艺术的技术手段。将上述理念带入信息时代背景,可以发现,信息时代的环艺设计囊括了多种类别的艺术形式,囊括了设计、传播、储存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种新的时代技术,教学变革的方向就应当紧随这一形势。教师应在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上突破求新,同时,改变教师传播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将新工具引入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时就熟练掌握新工具、新技巧的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对新工具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结语

信息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环境艺术设计也是一个多元化的设计种类,两个多元化的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肯定大于单一的元素,这就要求教育者不断完善自身多元化的理念,将自身融入社会发展,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新事物的成长,不断完善教学思路。变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育是与时俱进的,环艺设计教育者只有与时代结合、与技术结合,才能完成新的教育变革。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9篇

1.1大数据时代的特点研究

随着信息数据的增多,云储存、云计算等云服务平台应运而生。由此可见,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好地利用数据储存系统将民间艺术保护与储存下来,将为传承民间艺术做出突出的贡献。

1.2传统民间艺术的现状研究

(1)传统民间艺术的主要研究领域。传统民间艺术主要涵盖了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包含了以实用为主的一些可视化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生产用品。精神方面主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民间艺术现象、艺术活动以及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艺术品。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它能够反映每一个民族的精神信仰、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传统,并且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体现。

(2)传统民间艺术的存在现状及其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不断地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着改变,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所谓的现代化的产品以及所谓的潮流上面,而对于真正的传统却越来越少的人去关注。据调查显示,每年有大量的民间手工艺品、民间纺织工具、民间交通工具以及民间交通器具在大量的消失,并且就算是能够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艺术活动每年也都在大量的丢失。民间艺术这一现状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如果我们连我们传统的东西都保护不好,拿什么去发扬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及其生存环境,如果我们不将其保护与传承下来,它也会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遭受着如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一样的破坏。

2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其自身的独特性而产生的自身的限制。大多数的民间传统文化根植于民间,并且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也将是传统民间艺术保护与传承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传统民间艺术涉及面多而广,外加上民间艺术从业人员的不足,所以目前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只停留在传统的采集照片,收集物品以及访问记录等方面。并没有与大数据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所以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只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地把民间艺术传承下来。

3大数据时代下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对策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数据的研究与开发也越来越深入,数据处理与储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我们应该利用这一特点,很好地将民间艺术储存起来。

3.1将数字信息技术与民间文化遗产相结合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同时也促使了数字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跨越。将数字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民间艺术相结合,突破了我们传统的对于民间艺术记录收藏的形式,其方便快捷的将民间艺术整合、收藏、记录了下来,并且也为民间艺术的保护节省了劳力成本与时间成本,同时也方便了人们对于感兴趣的民间艺术的查阅与展示。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研发民间艺术图案辅助设计系统,使民间传统融入现代设计中。使传统民间文化真正地为“生活服务”。在当代的艺术和设计有史以来最商业化的时候,保持艺术和学术纯粹的张力和良知,将传统民间文化与当代设计相结合,赋予当代设计别样的韵味。例如,爱马仕的中国品牌“上下”就是利用中国传统的纹样、雕刻、染织等技术对于产品进行再设计,很好地利用了传统民间工艺的商业价值,赋予现代设计独特的魅力。同时很好的传承与发展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总的说来,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是使传统的民间艺术能够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下来,使其不再停留在没有人观望的层面,其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保护与传承,能够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们独特的文化。

3.2中国民间艺术云端服务平台的建设

注重于打造一个具有云储存、云计算、云分析、大数据等功能的云端服务平台。本系统是基于云端系统的文件存储平台,管理用户上传关于民间艺术资源遗产的相关文件到云服务器端,上传文件类型包含普通文件、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类型文件,并对文件进行相关属性说明。系统通过集群式应用、网格技术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将上传的大量的各种类的文件存储在一个分布式的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中,通过应用软件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文件的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但这些对用户来说是黑匣子式的,用户只需要关注文件的文性,专注于非物质文件遗产的整理,而无需关心实现的方式和方法,系统将高度智能化的为用供数据的存储和整理工作。用户在访问时可以通过WEB或手机APP等方式进行文件的检索和访问,云服务将自动计算采用最优的访问路径为用户提供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3.3数字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建立

在大数据时代下,要使民间艺术得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数字民间艺术博物馆的建设将会是推动其保护与传承的最好方式。数字民间艺术博物馆将拥有强大的数据库将民间艺术品很好的储存起来,并且方便人们查阅以及观赏,增加民间艺术品的生命力。

3.4民间艺术品网站的建设

民间艺术品网站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把民间艺术品与市场相结合,给正在做民间艺术品的手工艺人提供一个让其艺术品走向市场的平台,并且增加民间手工艺人的信心。据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并没有一个真正的关于民间艺术品的网站,建设这样一个网站,可以按照地域、产品特点、产品形式进行分类,不仅仅可以很好地保护民间艺术,而且能够使这些民间艺术真正的走进人们的视野,以后使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民间艺术,这将是对民间艺术最好的传承。

时代艺术论文范文第10篇

通过笔者在艺术院校从事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现状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完成的论文中拷贝、粘贴的成分较多,自身对理论的研究甚少,使得论文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文化理论有所创新。

【关键词】

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

1 要从思想上重视理论修养,重视论文写作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当中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想。”学术论文就是搭建理论思想体系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而完成学术论文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论文写作水平。因此,“从文化学的意义讲,论文写作具有继承和突破两方面的含义。”这样的说法是基于从论文写作的目的及意义的角度去阐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一方面,论文作为理论研究者对待某一问题的深刻理解与探讨,从而充当着文化传承的媒介,完成着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每一次文化领域的进步都是在前人大量的研究基础之上完成的,当然,这些进步绝非是对前人的简单重复与总结,而是结合研究者所生存的历史背景及个人的文化积累,通过新的角度、新的阐述方式赋予研究对象新的生命。换句话说,文化的发展是有其时代特征的,学术论文作为传承文化的工具毋庸置疑的也被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我们知道不是所有艺术作品都是“下里巴人”,其中不乏有众多的“阳春白雪”,曲高寡合,无法为大众所理解,更谈不上去体会其中的艺术内涵了。这就需要我们以文字的形式和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去解读我们的艺术作品,使得我们的艺术创作让大众产生真正的共鸣。另外,从艺术本身的发展来讲,它的每一次蜕变也都需要艺术理论的支持。因此,作为高等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应当具备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基本素养,即就是要具备艺术论文写作的能力。不能将毕业论文等学术论文的创作流于形式,随便应付差事,而应摒弃重技法轻理论的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此项能力的培养,并将其视为与自身艺术创作同等重要的一项内容,长久地坚持下去。

2 文学课程要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当我们谈及“如何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这一命题时,我们不得不去追根溯源,去探求造成当下艺术院校学生论文写作水平低下的原因,去直面不堪的现状,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经过调查与研究,造成今日之现状的原因应归咎为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艺术教育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沿用着写实为主的原则,招生考试也以素描为基础起点,这样的模式也就造就了师生双方对技法重要性的普遍认同,而轻视内在文化修养的积累。二是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人才培养的方式由原先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高等艺术教育也不例外。一夜之间众多高校都开设了艺术类专业,老牌的艺术院校也纷纷扩大招生规模,这无疑降低了艺术类招生的门槛,艺术生往往在考入高校时文化课成绩普遍偏低,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可以说从踏入大学校门之前就比较低,这样的恶性循环就使得他们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均处在一个比较低下的层次。所以我们要使得艺术类学生在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完成一篇学术论文,这就需要下大功夫提升他们的文学修养及理论水平。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文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艺术院校坚持开设。 通过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逐步提升理解文字材料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并且能够运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进行口头交流及书面表达,全面系统的学习应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和规范,以适应论文写作的需要。

3 在平时的专业学习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

在艺术院校中,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工作通常会有一些衔接上的不顺畅。比如开设艺术论文写作课程,担当授课教师的通常为文化课教师,文化课教师对这门课程的讲授大多偏重于一般的论文写作常识,无法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情况,做到真正贴合每个专业自身特点的论文写作训练。因此,这就需要专业课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论文写作训练,在专业论文的指导中不仅要注重艺术技能的指导,还要注重将学生所掌握的论文写作知识与艺术领域专题研究相结合,达到写作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与文化理论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艺术论文水平的目的。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针对所讲授课程,适时的布置一些小的课程论文,这些论文的选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一些经典艺术作品进行深度挖掘,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经典作品做专题研究,去写一些赏析性质的小论文。当然,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作为初学论文写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帮他们确定合适的选题,选题不宜过大,但一定要有创新性和前瞻性.

4 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应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论文写作能力

首先,写作要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虽说驾驭文章结构的方式是千变万化、多种多样的,但作为学术论文“定体则无,大体须有”,写作虽无固定的格式,但大致要遵循的规律还是有的。一般来说,学术论文属于议论文,议论文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有两种,一种为“横式”(也称为“ 并列式”),另一种成为“纵式”(也称为“演进式”),当然在较复杂的学术论文写作中,通常采用的是“纵横交叉式”。这样一种论文结构的搭建就需要写作者具备分析综合能力。论文的分析能力,即就是能够将一个整体的事物分割为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几个角度,从而对事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且由浅入深的横向分析。其次,要具备艺术概括能力。作为艺术创作者,艺术院校学生所具备的艺术概括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们能够将自然界的“实体”概括为笔下的“形状”,这种艺术创作是形象思维的体现。事实上,这只是艺术概括的一条思路。艺术概括的另外一条思路指的是艺术创作者对周遭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思维的“认识”,最终将这种认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当然,无论来自于“实体”的“形状”,还是来自于“理性认识”的“形象”,都是建立在“技法”的基础之上的,而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却仅有“技法”是不够的,更多取决于艺术创作者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等。“它们都是在刻意创作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塑造出一种艺术意象和意境,一种心灵生活的图景。”因此,我们这里所强调的就是艺术概括能力的第二条思路,它当中既包含了对艺术现象中感性形象的体悟,也包含了作为论文写作的逻辑思维及抽象概括。

再次,要具备书面表达能力。通常“想”、“说”、“写”是联系沟通人与其他媒介的三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有特点,尤其是“写”,更需要专门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即就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写”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艺,比如说语句、结构、方式等等,这项技能就是我们要完成专业学术论文所要具备的最为基本的能力,但也恰恰是我们艺术院校学生的一个软肋,因此我们切忌眼高手低,注重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从最为基本的方面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最终达到笔足以达志的效果。

总而言之,促进艺术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探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是作为艺术院校一线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艺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及问题纠偏[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9):78.

[2]闫雪清.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开展经典艺术作品专题探讨的研究意义[J]. 文教资料,2010(2):80.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家装艺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童真艺术论文范文